APP下载

探讨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研究

2016-05-14牛玉冰

艺术评鉴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音乐研究

牛玉冰

摘要:区域音乐作为民族音乐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和传统音乐研究的根本所在,目前在学界已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涌现,对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研读一定数量区域音乐研究文论的基础之上,从区域音乐的概念界定入手,结合民族音乐学的宏观文化视野,主要阐述了区域音乐的空间级序、文化类聚、音声景观、社会认同等内容,旨在探讨区域音乐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区域音乐 民族音乐学 音乐 研究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区域音乐在音乐研究领域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从微观上讲,区域音乐是针对一群居住地域集中的特定人群及产生的音乐文化进行整体性研究。从宏观上讲,区域音乐是指在一个特定的一片区域里所产生的音乐文化,人们根据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去探索音乐文化的特质。总体而言,区域音乐文化以其内涵丰富和注重田野实践为主要特征。

一、空间级序概述

空间为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之一,民族音乐学研究离不开空间的存在。在一个区域当中,各种音乐文化都有着自身存在的意义,文化和音乐相互交融和互动,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静态空间

空间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物质实体,包括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两类,是一块地、一个区或一个地域的代名词。每片区域里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空间。

区域音乐的静态空间是传播音乐的地理位置和大体环境,人们的生活区域和人类的音乐活动的关系联系的十分紧密。这种环境受到一些人文景观及人文建设的建筑的影响,例如高大的山川、潺潺的河流、荒芜的沙漠、广博的海洋、乡村的戏台和庙宇等,这些都对区域音乐的形成、发展和融合起到关键作用。

可以说,区域音乐存在于我们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其自身的特性逐渐融合在这个空间当中,与地区自身的特点相互契合,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特质,再通过传播被大家认同和接受。

(二)动态空间

动态空间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而是根据历史的发展动态,地域的分化改变所组成的空间格局,既包括历时性的历时发展流动过程,也包括地域分布的共时变化,尤为强调从时间流动性的视角来看民族音乐生存的地域文化环境。动态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紧跟时代变化的发展,历史的更替,音乐文化的交流,地域文化的流变,使得区域音乐具有了流动的特质。

二、文化聚类现象概述

多种多样的音乐文化组成了区域音乐。每一种文化的组成都不是盲目的搭配组合在一起的,是有着一定的顺序和联系所组成的,可能遵照着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可能是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音乐文化之间是相互牵引、共同作用、相互融合的存在。这些有机体形成一个体系,组成的一个大的文化分区,再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区域音乐文化系统的构建

在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了“乐种—乐类—乐丛—乐系—乐圈”为中心的区域文化音乐系统,下面分类进行阐述。

乐种是各类音乐品种的泛称,是区域音乐研究中的重要论题,强调将其置身于广博的区域音乐文化中去分析研究。

乐类是指相同种类的音乐品种构成的音乐系统。每一个音乐的种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但是音乐是具有共通性的,在组合的同时又有其独特性,是很特殊的存在。

乐丛是指在同等环境下所产生的音乐有个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他们一同组成了一个音乐领域的文化丛。乐丛对音乐的影响十分巨大。乐丛在同等区域内形成自身的特色,但是它们又是个整体。只是在于它们的分布大还是分布小的关系。

乐系是指在同一个区域内,各自具有特色的乐丛组成了一个音乐文化体系。这种体系在广义和狭义上都必须在一定地域内才能体现。在区域文化中,每个个体都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以自己的乐种、乐类、乐丛进行着有机的组合。

乐圈是一个大的概念范畴,是指一定区域中的音乐综合。有着相似性的乐系在历史长河中和地域划分中有着自己的轨迹,在这个轨迹的引导下,最后形成一个音乐文化圈。

研究区域音乐是从多种类别上进行研究的,每一个音乐的组成部分都是各具特色的,把这些单一的个体,在有效的时间和地域中,进行组合,他们具有相似和差异,也有着不同的分区,但是他们是一个整体,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作用在区域音乐文化当中。

(二)音乐文化的层级关系解析

“主文化—亚文化—跨文化”是一个有序的文化体系,应用于诸多地域。主流文化是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类型,例如,人们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心中便会产生油然而生的敬意。国家机关在组织盛大宴会的时候,播放的慷慨激昂的音乐都属于主流音乐,起着主导的作用。

亚文化是指具有乡土气息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音乐。以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某个乡村为单位,在民间口耳相传,集体加工润色,逐渐发展变化。

跨文化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朝代的更替,以及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外国的音乐文化逐渐传入我国,使得各国之间的文本不断交流融合。

三、音声景观概述

音乐景观对于区域景观起着一个中流砥柱的作用,每一个地区的人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气息,通过自己的文化和环境完整的展现出来。音声景观是一定的音乐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相互联系。音乐的交流是心与心的交流,音乐需要深入的体会才能展现出文化的魅力。

(一)音乐文化的流动景观

“人—音—地”是音乐文化流动景观的具体组成,共同的融合交流形成了鲜明的音乐特色。任何环境都会影响音乐文化的交流,人和文化之间的碰撞形成一定的地域文化,对于音乐文化的研究,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中国的音乐文化是通过多年来不断的研究探讨,方能看见其中的景观。

音乐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音乐来传播它自身的感情色彩。

音声景观是一个特殊事物的表现形式,是时间与空间的交流后所呈现在我们大众视角中的,它的变化和发展对音乐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它具有深刻的含义,有一定的结构和框架。可以说,音乐通过文化景观的传播进行发展,文化景观又充实和巩固了音乐本身。

(二)音声景观与社会文化环境的联系

社会环境和音声景观有着深刻的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人们一般会把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联系在一起,把文化和音乐结合在一起。这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地域所产生的文化是不可小觑的,它有多种类型和特色,但是唯一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通过音乐传达给人们的。

音乐的发展不能离开实际生活,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音乐的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国家,地域的扩大,让文化的交流更加便捷,使得音乐不仅仅是单一的存在,它反映了诸多社会现象,形成了多样化的文化空间。折射出这个区域当中,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地域特色等。这些特色丰富着音乐文化,让音乐变得更加立体和趣味化。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得音乐丰富多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音乐的发展。

四、社会认同概述

区域音乐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和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区域音乐是人们在一定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当中,群体创造的音乐文化显现,是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的锤炼而得来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显现出了多元丰富的音乐文化。

当今社会音乐的发展,都是需要一定的社会认同感的。从国际化视野来看,地域、种族、文化都会对音乐文化产生影响。地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大前提,地域的认同可以省去很多音乐文化在传播上的困难。人存在于一个地域中,是音乐文化传播的载体,个体的认同会让文化更加便捷的传播。

社会在变迁,音乐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音声景观是国家文化政策的真实反映,文化通过媒介进行传播,广阔的空间得以被利用,显示了自己的功用。音乐被显现及作为人们生活中常态的存在,充分体现并被人们所认同。

五、结语

通过探讨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研究,我们发现很多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论题。其中,传统与现代结合,共时与历时结合,区域音乐与行政区划的联系以及区域音乐在地理空间上显示的广泛性扩散特征,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的。随着文化的发展,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的造诣成上升的态势。专业性更加强化,结合的种类更加的多元,借鉴了西方的优秀音乐文化,加之在自己的本土文化音乐文化中,互相融合发展等。都显示了区域音乐研究领域还有着广阔的学术研究拓展和挖掘的理论空间。

基金项目: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之一般项目:《陕西“区域音乐”理论发展现状分析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Jz062。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区划研究综述[J].音乐研究,2003,(04).

[2]薛艺兵.流动的声音景观——音乐地理学方法新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J],2008,(01).

[3]杨红.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研究[J].中国音乐学,2010,(04).

[4]蔡际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空间——近三十年来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J].音乐研究,2011,(03).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学音乐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东北大鼓与地方民俗文化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