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皮影艺术的价值与传承

2016-05-14闫正义

艺术评鉴 2016年9期
关键词:皮影传承发展

闫正义

摘要:本文根据皮影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分析了其传承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种传承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皮影 传承 发展 方式

一张口,说尽天下事,一双手,对舞百万兵;隔帐述千古,灯下舞乐声;三尺生绡,唱尽真美善恶,十指诙谐,演绎悲欢离合。这便是皮影艺术的精妙之处,它古老、传统,起于民间,兴于民间。它由动物皮毛剪裁而成,再通过艺人的手,以光与影的形式展现在幕布之上,在后台,由乐队恰到好处的配以音乐,将人物、情节、故事表演的淋漓尽致。它既是人与人之间的游戏,也是人与物的结合;它是皮与影,影与戏完美融合的一项综合艺术,不仅传达出一种古老传统的艺术形式,更展示出精彩纷呈的艺术内涵与文化积淀。它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和思考,值得我们传承。

一、皮影艺术的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皮影源起西汉,形成于中唐,成熟于北宋,发展于元代,鼎盛于明清。

据历史文献记录,在唐代,关于皮影的记载很少很少,倒有关木偶戏的记录比较多,然而皮影与木偶属于同一个艺术类型。由于佛教的传入、僧人挂图讲唱的影响,或多或少的促使了皮影戏的形成。

最早在北宋,皮影戏我国有了一段的兴盛期。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便有相关记录。艺术的发展与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有着紧密的关联,所以皮影戏很自然的在市井繁华的环境下发展起来。

众所周知,元代是我国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也就顺其自然的带动了皮影的发展。在山西壁画《儿童弄影戏图》中就有关于儿童把玩皮影的场景描绘。由此可以看出,皮影戏在元代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甚至已经流传到了国外。

在明代中期,郑和七下西洋,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蓬勃,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十分普遍,皮影艺术也在那个时期传播到了东南亚等地。

清代,是皮影在我国的全面盛行时期,皮影戏的演出兴盛于大街小巷,到处可见演出班子。皮影戏风靡一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追捧喜爱。在乾隆年间,皮影一度传入法国及德国,带来了极大的震动。晚清到民初的这段时间,皮影在我国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民间影戏在剧本、唱腔和影偶造型等方面吐故纳新,相互借鉴和交流,促使皮影快速发展。

到了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历史背景的影响,皮影戏已经不再拘泥于旧故事、老形式,开始出现了新的故事和形式,跟着时代的发展,顺应潮流的趋势,得到人们的喜爱。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对皮影艺术给予了高度重视,全国各地开始兴建皮影剧团,培养新人,传承技艺。在这一期,皮影戏在影偶造型、唱腔、灯光,舞台布置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改革。

在文化大革命阶段,“破四旧”的影响给皮影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然而,文化大革命处于中期的时候,“样板戏”开始在全国普及,皮影戏也顺应时代的要求,改编、创新,最终被批准上演。比如我们熟知的《沙家浜》《红灯记》等等都是在那时候根据革命事迹改编而来的。

皮影戏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进步,剧目上,与时俱进,形式上,也逐渐迎合大众的口味,故事内容也能够突出时代特点。另外,现在也有针对儿童的儿童皮影剧,让儿童可以通过皮影幕布观赏卡通故事,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喜爱。

纵观皮影的发展,历史悠久,古老动人,一千多年来,将中华历史演绎的恰到好处,它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国风情的一个符号,也是人文精神和社会变迁的见证。与人们的生活紧紧连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值得观摩与传承。

二、皮影艺术传承的必要性

在我国历史朝代中,由于经济、技术的条件有限,能够供平常百姓娱乐的项目并不多,在物质匮乏,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皮影戏一度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陪他们度过艰难的岁月。但是,在经济发展迅速,技术水平提高的现代社会,人们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娱乐形式,古老而呆板的皮影戏已经不受大众喜爱,随着岁月的变迁,它正在一点一滴的被人们遗忘,甚至消失。在我们讨论皮影艺术传承必要性之前,应该先了解其发展历史,分析其得以广传千年的原因及其逐渐衰败的真相;同时也应该了解其在现代社会的不适应;当然,我们更应该知道,全完否认其历史价值、放弃继承和发扬的做法是错误和片面的。

三、当代皮影艺术的传承方式

(一)皮影在影视作品中的创新应用

我们可以将皮影戏看作是现代影视作品的雏形,他们之间具有很多的相同点。在现在的一些电影及电视剧中,我们可以多多少少的发现皮影身影,给我们传承皮影艺术带来了很多启发。比如,在《活着》这部影视当中,围绕解放战争年代讲述了一个地主转化成现中国一名普通百姓的人生过程。在这部剧的开场,富贵作为地主少爷,在别人表演皮影时,主动拿起三弦,唱起秦腔,这种场面与他当时的生活状态相一致,同时也能通过这一幕刻画主人公的性格。开场皮影的出现恰好为全局的发展打下埋伏。富贵嗜赌成性,是个典型的败家子,所以这也注定了他家道中落,家族没落,直到被从老宅中赶了出来,带走的唯一的一箱东西就是皮影。再后来,福贵依靠皮影表演,在国军和共产党的军队之间颠沛流离,为战士们表演节目。其中,军人拿刺刀刺破表演幕布,戏剧化的一幕被撕裂的声音和幕布后缓缓落下的刺刀所定格,剧情也开始发生变化。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破四旧”的影响,原本应该被烧毁的皮影被家珍保留了下来。

在这部剧中,小小的皮影连接了整部戏的剧情发展,将人物的命运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缩影在一箱皮影中,为整部电影创作提供了物的线索。通过《活着》这部剧,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可以将皮影通过影视作品呈现给大家,而皮影也在同时赋予影视剧以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这将是我国传承皮影文化的一种创新途径。

(二)皮影艺术在日常家居中的应用

很多人在装修新家的时候,很喜欢加上具有文化气息的一类饰品,皮影就是很好的选择。可以将平面形象转化为立体形象,加入动态的过程,融合灯光、声音,产生一种与人互动的效果。比如,将皮影制作成镂空的玻璃窗贴,当阳光照在玻璃上,透过镂空的皮影窗贴进入室内,就会出现神奇的光影效果,让我们在家居中体验皮影带来的艺术效果。再比如,可以将皮影的镂空图案贴在衣柜或者玄关的鞋柜上,既可以保护家居,又可以起到很美观的装饰效果,同时,也为营造出一种艺术的家居氛围。

(三)皮影艺术在桌游中的应用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在聚会的时候,喜欢玩桌游,既活跃又可以锻炼思维。比如,可以用《西游记》的题材进行改编,这个故事脍炙人口,人物形象也鲜明,容易让人接受。桌游人物大多都是公仔造型为主,赋予其皮影的传统色彩,更具有代表性。将古老的皮影艺术设计成现代桌面游戏当中,不仅是传统艺术与现代娱乐的完美结合,更是让人们在娱乐中感受传统艺术带给人们的感官体验与艺术震撼。皮影桌游设计的出现为皮影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创新的途径,值得尝试。

四、结语

从皮影戏在我国出现至今,其见证了中华民族朝代了更替,岁月的变迁,承载了中华人民千年的情感,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情感的纽带。让人们在观赏中体验艺术的力量,感受千年文化的传承。而对于表演者,皮影艺术既可以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也让他们在表演中学到更多的历史文化,这就是皮影艺术最具有魅力的地方。皮影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值得现代的每一个人欣赏,为其传承做出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康保成.中国皮影戏的渊源与地域文化研究[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1.

[2]郑韵荣.中国影戏特征及其姊妹艺术[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皮影传承发展
指间功夫
皮影的来历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