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濮阳大弦戏的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2016-05-14栾房兵

艺术评鉴 2016年9期
关键词:源流艺术特征

栾房兵

摘要:濮阳大弦戏又被称为“弦戏”或“弦子戏”,流行在河南东北部、山东西南部、河北南部一带。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多声腔戏曲剧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戏曲艺术的“活化石”,具有和其他剧种相区别的独特艺术特征,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文化多元化发展,伴随着出现的戏曲艺术衰微,大弦戏的发展也逐渐陷入了危机。本文对濮阳大弦戏进行概况介绍,分析其作为一个古老而稀有剧种的独特价值,并对其发展现状展开研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借用大弦戏艺人的眼睛来看待其真实的发展状态。针对大弦戏目前的生存现状,思考应如何对其进行拯救与保护,希望在对濮阳大弦戏的保护与传承上尽自己的一份力,并对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地方剧种能够有所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濮阳大弦戏 源流 艺术特征 保护发展

戏曲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从产生以来便因其反映着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而受到追捧。从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披着兽皮载歌载舞就能看到戏曲艺术最初的影子。戏曲艺术从无到有,从产生到成熟,直到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最终呈现在人民大众面前以其优美的唱腔、考究的扮相深得观众喜爱。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多元化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人们的眼光逐渐从戏曲艺术身上挪到了其他艺术形式。同时戏曲艺术的发展空间也逐渐缩小,不仅在城中,在农村也出现了明显的趋向。而一些剧种正面临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如何保护、如何传承,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濮阳大弦戏作为地方戏曲剧种,也处于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地,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要给予他更多的目光。本文希望通过使人们认识、了解大弦戏,从而对其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并投身于保护和传承之路。

一、戏曲背景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河南这片热土上许多优秀文化在这里萌芽、发展、成熟,谱写出动人的篇章。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精湛的技艺以及独特的创意创造了出炫彩夺目的中原戏曲文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戏曲文化遗产。

濮阳大弦戏就是众多地方戏曲剧种中之一。这是一个多声腔曲牌剧种,直到今天已经走过一千多个春秋。具有以下特征:1.曲牌珍稀性特征;2.曲牌丰富性特征;3.曲牌多源性特征;4.濒危性特征;5.曲调高雅性特征;6.不易传承性特征;7.风格独特性特征;8.音乐结构罕见性特征。

综上看来,濮阳大弦戏是很宝贵的且稀有的地方剧种。也因为其独特之处,大弦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所认识,也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如今文化越来越朝向多元化发展,并且受到许多内因外因的影响,大弦戏目前的生存现状仍是不容乐观。

濮阳大弦戏做为河南濒危戏曲剧种之一,现对其起源与发展,艺术特征以及传统剧目进行介绍,并对其目前的发展现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研究,就大弦戏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个人建议。

二、濮阳大弦戏概况

(一)濮阳大弦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1.濮阳大弦戏的起源

(1)名称由来

大弦戏又被称为“弦戏”或“大弦子戏”。有两种关于其名称来源的说法:

“一说因其曲牌起奏均以‘三弦领头起板而得名,三弦、笙、锡笛依次入韵,形成明显的‘三滴水形式,三弦先声夺人,给观众以第一印象;一说因其声腔含部分元明弦索高腔,初名‘弦索戏,俗称‘弦子戏,简称‘弦戏;关于它的来历,有说因为它和元、明以来流行在中原一带的‘弦索有渊源关系,故名‘弦戏。也有说因为其曲牌起奏均以乐器三弦领头起板,所以称之为‘弦戏,至于冠以‘大字,则是因为弦戏班社成立有先后,先者称‘大弦戏班,后者称‘小弦戏班,后来统称之为‘大弦戏”。

(2)追溯起源

关于大弦戏的起源,在调查中受到一些不可抗因素的制约,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是,在大弦戏相关从业者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濮阳大弦戏起源于唐宋大曲,下面就起源一说加以论证。

一是王国维在其著作《宋元戏曲史》中曾经提到过许多在大弦戏的曲牌之中得以体现的唐宋大曲。

二是从大弦戏艺人曾经在“江湖”中的地位,也能看出大弦戏与唐宋大曲之间的联系。唐朝灭亡后,宫廷梨园弟子不得不走出宫廷,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来到了宋都汴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直到解放前,濮阳大弦戏班社来到开封演出时,开封的一些人民还称之为“御戏”。

“剧团团规,新来演员上场前先朝鼓师揖拜。丑角不掂勺,伙房不开饭,以示对玄宗尊崇。”濮阳大弦戏剧团前任团长、大弦戏古曲牌第七代传人戴建平介绍说。

2.濮阳大弦戏的形成

濮阳大弦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资料当中说到,梨园弟子在唐朝灭亡后只得自谋生路,来到民间搭台演出。在这期间又不断进行创新,并逐步发展成为戏曲。到了宋代,大弦戏已基本形成。

3.濮阳大弦戏的发展

(1)大弦戏在古代的发展

宋代,形成雏形。

元代,吸收了元杂剧的大量曲牌,丰富了大弦戏的艺术表现。

明初,大弦戏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声腔,进入鼎盛发展时期。

清代,很多地方都有大弦戏,影响广泛,并已发展成为相当成熟的剧种之一。

(2)大弦戏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建国前,濮阳大弦戏剧团被称为冀鲁豫军区大弦戏剧团。

新中国成立后又改回原来的名字。

“文革”时期,由于处在历史的特殊时期,又受到特殊政策的影响,大弦戏剧团被迫解散。文革结束后,1973年保留了这一珍稀剧种。

2004年10月,濮阳大弦戏被列入“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重点保护试点单位”,2005年7月列入“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6年5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大弦戏列入其中。 2007年,濮阳大弦戏第七代传承人戴建平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二)濮阳大弦戏的艺术特征

大弦戏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特征,也是大弦戏区别于其他地方戏的标识。

1.濮阳大弦戏的声腔体系

大弦戏有7大声腔、300多支唱腔曲牌,可见其曲牌数量之多。

古典大曲:大弦戏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声腔,分为套曲和散曲。

俗曲小令:俗曲,就是通俗易懂的唱腔曲牌,也是今天该剧种的主流声腔。小令是介于大曲与俗曲之间的一种曲牌。

青阳腔:主奏乐器为锡笛。风格通过速度与节拍的变化而变化。

罗罗腔:节拍较为复杂,曲词结构可以分为三种格式。

沟沟腔:主奏乐器为竹笛。曲牌是[慢沟沟腔]和[快沟沟腔]的母子曲牌。可反复滚唱。

昆山腔:主奏乐器为竹笛,[画眉序][昆山坡羊]这两支曲牌成为昆山腔中仅存的曲牌。

石牌腔:主奏乐器也是竹笛,在大弦戏中并不居于主要声腔。

大弦戏旋律优美、曲调动人,文则细腻婉转、引人入胜,武则气势恢宏、场面浩大,让人看过之后久久不能忘却。

2.濮阳大弦戏的演奏乐器

大弦戏又分为文、武场面。不同的“场面”使用的乐器也不大不一样。

(1)文场面乐器

锡笛:在大弦戏的主奏乐器中是最主要的,音色清脆、嘹亮。

笙:大弦戏中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大弦戏中使用的笙比一般普通的笙多出两个音,构成了完整的七声音阶,可以游刃有余地演奏不同曲牌。

三弦:大弦戏的伴奏乐器之一,更是担任着起奏的重要角色。

艺人们所说的“三大件”,指的就是这三种乐器。其余还有竹笛、大笛等。

(2)武场面乐器

“四大钐”:即大铙、大镲之合称。可以营造出恢宏的气势,多用于战争场面。

长号:俗称“尖子号”。音色尖锐、穿透力强。

其他经常使用的乐器还有边鼓、手板等。

3.濮阳大弦戏的舞台表演

(1)表演特色

大弦戏的表演,风格豪放、非常夸张。

大弦戏的演出,不仅有上演讲述忠臣奸臣故事的大戏外,武打戏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成为大弦戏的一大特色。演出时,演员们往往是拿着“真家伙”(刀枪)上场,经常会出现较为血腥的场面,称之为“出彩”,这就十分考验演员的武术功夫。演员在演出时,无论酷暑、寒冬,只要内容需要,都会光着膀子上场。每每演到“出彩”桥段,效果十分逼真,观众无不叫好,任谁看过后也感觉触目惊心。

(2)表演特技

从大弦戏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唐代杂耍的影子。如:开膛剖肚 、睡三孔桥、大上吊、背钱褡、上压杆等。

4.濮阳大弦戏的行当

濮阳大弦戏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生行:老生、红生(红脸)、小生;

旦行:老旦、花旦、闺门旦、青衣;

净行:大净、毛净、小花脸;

丑行:丑角,又称“三花脸”。在濮阳当地,有时人们开玩笑时还会这样说:“看你跟三花脸似的”。虽是调侃,但不难看出,大弦戏对于濮阳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三)濮阳大弦戏传统剧目

濮阳大弦戏作为一种古老的戏曲艺术,其传统演出剧目有 500 部之多。现今由于受到演出市场萎缩、无人传承、缺乏保护等因素的影响,现在可以搬上舞台的仅剩几十部,且大多是讲述忠臣奸臣、维护正义的历史故事。

1.濮阳大弦戏剧目来源

濮阳大弦戏传统剧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来源于宋、元杂剧;二是根据历史演义小说加以改编;三是一些反映人们生活的或是根据流传很广的神话改编的。

2.濮阳大弦戏代表性剧目

《杨府选将》;《下南唐》;《火龙阵》;《黑石关》;《胡罗锅抢亲》;《打关西》;《官三怕》;《四姐下凡》。

三、对大弦戏的调查问卷

(一)研究方法与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分两批,对70位濮阳当地人(大弦戏演员),对大弦戏的发展现状认知所做出调查与研究。

2014年11月27日在濮阳县大弦戏剧团,发放调查问卷50份;2014年11月28日在濮阳县城及农村,发放调查问卷20份。

本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

调查问卷共设计十个问题,其中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被调查者的学历及对大弦戏的了解;2.大弦戏的演出及收入情况;3.大弦戏的发展与传承现状;4.对大弦戏现今状况的认识。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的分类与整理,总结大弦戏演员和普通群众对大弦戏现状的认识。反映大弦戏的发展现状。

(二)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1.被调查者的学历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大弦戏从业者大多没有受过很高的教育,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不高。

2.大弦戏的演出及收入情况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弦戏的演员有53%是从事了五到十年,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是看他们的演出场次,61%的人选择了不到100场,可以看出,大弦戏的演出市场很狭小;完全靠大弦戏的演出获得收入的人只占了14%,大部分人选择在外打工,只是在闲时参与大弦戏演出,并且已有9%的人已经放弃了大弦戏这碗饭;而每个月通过大弦戏的收入,80%的人选择了300——500元之间,可见通过大弦戏所获得的收入是相当微薄。

3.大弦戏的发展与传承现状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大弦戏为数不多的演出中,农村的婚丧嫁娶和庙会演出占了绝大比例,在戏曲艺术节的演出则属于偶然发生,商业演出也是少的可怜;也许因为这样学习大弦戏的人数也屈指可数,没有人愿意去学;在这种演出少、又无人传承的情况下,大弦戏的剧目锐减,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流失。

4.对大弦戏现今状况的认识及建议

在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弦戏演员表示对大弦戏的发展略感灰心。并不是内心的无所谓,而是对这种现状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一个个小人物的力量是渺小的,改变不了整个大的趋势。希望政府能够关注大弦戏,建立大弦戏保护组织,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提供一些演出的场合,使大弦戏为更多人所知、所爱。

四、濮阳大弦戏的保护发展

濮阳大弦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不少荣誉和奖项,也曾一度受到过各界媒体的争相报道。但是,事物总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濮阳大弦戏危在旦夕。对大弦戏进行保护与传承,使其能够很好的流传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濮阳大弦戏保护、发展

像这样的生存困境在全国很多小剧种身上都存在着,究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少专家学者都在研究并试图找寻出路,笔者也在这里根据大弦戏自身的特点试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在调研过程中大弦戏艺人一致认为导致大弦戏发展堪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大多数人被一些快餐式的文化所吸引,而戏曲艺术则被认为是老古董,被人们抛弃在一边。人们对于戏曲艺术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把目光转向其他,导致演出没有市场,演员自然也就没了经济来源;第二,国家对大弦戏剧团的经济支持远远满足不了其发展的需求。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剧团得到的实质经济补助可谓微乎其微,并不能解决多少实质上的问题。因此,大弦戏演员们希望政府能够有所行动,对群众加以引导,对大弦戏进行宣传,同时也能对大弦戏剧团有一些经济上的帮助和支持。

以上所述的两个问题,应该是大弦戏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但我们在找出外因的同时也要进行反思,看看就大弦戏自身而言,自身存在哪些问题。比如大弦戏本身在音乐、剧目创新等问题上是否存在一些自身原因。

大弦戏剧团每到一地进行演出时,当地文化部门都要从演出所得中收取 10%的管理费。那么,这些管理费是否应当真正用到管理上。关于政府对稀有剧种关注与扶持的问题,目前我国有类似情况的小剧种众多,国家只能保护重点剧种和重点剧团。因此,很多地方剧种都出现了自称“天下第一团”的现象。笔者在此呼吁和期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早日从口头早日进入更实质性的阶段。

(二)戏曲艺术未来何去何从

大弦戏存在的发展与传承问题只是现今众多戏曲剧中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在中华戏曲的长河中,还有很多像大弦戏这样的戏曲剧种也在面临着岌岌可危的情景。我们从大弦戏出发,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同样也适用于和它有着相同命运的其他地方性剧种。

然而我们应该思考的还应该有造成发展现状的原因,从戏曲本身出发,在传承的基础上应给予一定的创新,使之能够适应当下的文化审美,从而使其能够长远的发展下去!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一种特殊而宝贵文化遗产。那么大弦戏作为河南省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在音乐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大弦戏声腔成分复杂,大弦戏的声腔构成本身就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明代昆、弋争胜和清代“花雅之争”的遗留和见证。大弦戏中保留许多“绝活”,有武术与民间社火的成分,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2006年,大弦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充分说明了大弦戏自身存在的很高的价值,同时也得到了国家和戏曲界的充分认可通过本文的调查希望将大弦戏的艺术特色、地位以及发展现状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古老而稀有的剧种,以求能将其得到更多地关注、和保护发展。希望这一古老的地方剧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史周宾.濮阳大弦戏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年.

[2]胡利利.民族戏曲的文化传承——兼谈河南濮阳大弦戏的生存状态[J].戏剧文学,2007,(03).

[3]刘小江,郭克柱,肖文刚.千年濮阳大弦戏[N].中国文化报,2005.

[4]左丽慧.千年大弦戏,音韵永不散[N].郑州日报,2006.

[5]陈莉霞.对大弦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音乐大观,2013,(02).

[6]胡利利.濮阳大弦戏艺术探微[J].四川戏剧,2007,(03).

[7]司亚丹.大弦戏音乐初探[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潘盛俊.大弦戏的保护与传承[J].大舞台,2013,(03).

[9]张艳.试论大弦戏的渊源及其特征[D].兰州:兰州大学,2007年.

[10]谷小龙.戏曲音乐剧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年.

[11]徐富贵.原生态戏曲的魅力与困境[J].东方艺术,2008,(S1).

猜你喜欢

源流艺术特征
《源流》前进
源流2020年目录汇总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我与《源流》相识、相交的故事
《源流》伴我行
我与《源流》
发扬光荣传统办好《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