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粤剧表演与观众的审美愉悦

2016-05-14郑丽品

艺术评鉴 2016年9期
关键词:观众

郑丽品

摘要:粤剧是我国广东地区特有的艺术呈现形式。伴随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粤剧这一艺术形式得以有效传承下来,但是由于现阶段娱乐形式的多样化,粤剧艺术如何推陈出新已经成为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中分析了大众对粤剧表演审美需求,重点阐述粤剧审美与观众审美愉悦之间的联系,论述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粤剧表演 观众 审美愉悦

粤剧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其在盛衰起伏中经历了30年的历程。而随着我国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娱乐方式形式多样,这在某种程度上对粤剧艺术造成一定的冲击力,粤剧演出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局面,尤其是面对观众分化的现状必须予以重视。文章基于粤剧市场发展的前提,对受众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对客观的解决措施,以提升粤剧观众审美愉悦,传承粤剧文化。

一、审美诉求多元化

从现状分析来看,粤剧观众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铁杆观众,对于铁杆观众来说,他们对于粤剧是非常热爱的,因而会非常愿意掏钱买票,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剧场演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观众在观看粤剧时对于粤剧类型及演员也有一定的选择性,同时对演出地点也有要求,满足上述要求他们就会购票观看。第二,普通观众,这一类型的观众对于粤剧的喜爱度相对不高,基本上都是偶尔购票观看。除此之外,涉及到企业包场的情况,普通观众会剧增。第三,潜在观众,这一类型的观众对粤剧表演存在一定的兴趣,但是情感并不是非常强烈,通常情况下,他们是不会选择走进剧场观看,而是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这一文化。除此之外,还能从电视戏曲节目,或是影碟渠道了解;第四,未来观众,这类观众存在艺术审美素质,但是又需粤剧启蒙的人群,涵盖青年、学生等。

针对上述观众群体来说,他们基本上呈现出金字塔模式,从现状分析来看,受众群体基本上是以老年为主。对于粤剧观众来说,他们对于审美态度的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老年人通常情况都比较怀旧,对于传统的粤剧表演形式比较喜欢,而对于推陈出新的作品往往并不待见,甚至出现了排斥现象。而对于青少年受众群体来说,他们生活在听觉相对丰富年代,对于粤剧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也有部分人从未接触过,如果要想这部分人成为“未来观众”,必须与其审美节奏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吸引到这一特殊群体。

二、审美趣味规律性

粤剧观众类型存在着差异性,他们对于粤剧审美诉求有一定的区别。对于粤剧表演,应该考虑到观众是否能够接受,这与粤剧剧目自身有一定关联性,同时也与观众自身的审美需求也有直接联系。由于观众群体审美需求的不同,需从大众审美中汲取基本规律,这是粤剧剧团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节点,通过近些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粤剧剧目观演情况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剧目市场占有率极高

从目前情况分析,传统剧目依然具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以往的粤剧剧目情节生动,依然存在一定的吸引力,而粤剧剧目题材也相对广泛,比如才子佳人、宫廷争斗以及惩恶扬善等,这些题材极为普遍的也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即使新派艺术作品在创意及题材上有所创新,但是传统剧目仍然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并且与观众审美完全契合。粤剧剧目需要保持观众审美心理,虽然在情节的设置上有失深度,但是粤剧所传达的惩恶扬善的思想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这也是传统剧目之所以传承下去的原因。例如:肇庆市粤剧《梨花情》《雾锁东宫》等,在当地一直受到欢迎。由此可以看出,粤剧剧目在题材的选择上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从最大限度上吸引观众审美,有助于累积观众对粤剧的喜爱,这也是传统剧目之所以传承下去维系粤剧观众的原因。

(二)融入人性哲理理念

广东地区一直是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不仅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而且在思维模式的转变上也非常大,粤剧艺术作为广东地区特有的文化传承艺术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满足观众对粤剧的审美需求,以此达到粤剧传承目的。但是基于新环境的前提下,粤剧艺术存在一定的发展制约,观众审美需求与粤剧发展逐渐偏离,尤其是现如今影视及网络的广泛普及,给观众造成极大的视觉冲击,观众审美情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当观众走进剧场观看剧目时,他们希望获取到与现代感相互重叠的粤剧剧目,这也是当前粤剧发展的阻碍因素所在。因而在题材的选择上或是表演形式上,粤剧应该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观众审美情感正在与时俱进,如果粤剧剧目不能寻求突破将会丢失越来越多的粤剧观众。基于现状考虑不难发现,虽然观众审美情感正在发生转变,但是却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如人生、人性等,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在审美上定势更为全面。

针对“新编历史剧”来说,在题材上虽然借助古代题材,但是却以新“情态”满足观众需求,因而获得了大部分的粤剧观众认可,这其中主要有等,这些剧目中有的讲述了复杂人性,同时还以情感浇灌的呈现形式,对于人生及哲理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这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戏曲表现形式,同时又吸引了新观众,从某种层面上分析,粤剧创作与观众审美在发展过程中趋于完善。

三、传统与时尚有效结合

粤剧作为传统艺术要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延续下去就必须要追求创新,不仅让观众赏心悦目,还需在情感上打动观众,针对粤剧观众来说,他们需要从粤剧表演中获得情感共鸣。例如:《刑场上的婚礼》这一题材就是成功案例,而这一题材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运用新派创作,采取全新思维创作的粤剧更能吸引观众,从而带给观众别开生面的视觉效果。该剧从内容上避开呆板的说教及过度的英雄主义,恰到好处的情感渲染带给观众更多的是感动及对革命先烈的由衷崇敬。相爱不能相守的哀伤;临刑不受诱惑的坚毅;凛然献身的无私让这场刑场上的婚礼化作一曲诗一般的悲壮赞歌永远在观众心中回荡。从形式上该剧运用了新的戏曲手法呈现周文雍拉着坐着陈铁军的黄包车躲开追赶;以及用两条长红绸结合演员的表演呈现一场简洁而不失气派的虚拟婚礼等等。惊险处扣人心弦,柔情处感人肺腑,激昂处响彻云霄。

面对越来越多的娱乐形式的冲击,必须在剧目上有所创新,但是必须要继承原有粤剧的精髓,与继承与创新上要把握好度,不能破坏原有比例。例如:《帝女花》《洛水清梦》等,这些传统戏剧在表演形式及题材的选择上保留了粤剧的精华,同时又吸取新时代思维,尤其是舞台调度,或是音乐配器上等方面,基于新的审美时尚,必须立足本性,不断吸引新观众。

四、结语

综上所述,粤剧这一艺术形式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正在不断发生改变,探索这一表演艺术与观众审美情感之间的关联性是确保其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中研究分析了粤剧表演与观众的审美愉悦,具体阐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促进粤剧这一艺术形式长久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梁敏.粤剧表演与观众的审美愉悦[J].南国红豆,2012,(06).

[2]蒋书红.论粤剧的危机与粤剧语言艺术的创新[J].文化遗产,2010,(03).

[3]肖婉婷.试析小旦在粤剧中的表演程式[J].南国红豆,2015,(02).

[4]钟哲平.新时代粤剧在美国的传播——白超鸿、林小群的粤剧情怀[J].南国红豆,2016,(01).

[5]郭铭志.人生独白——浅析欧凯明在粤剧《楚河汉界》的道白表演[J].南国红豆,2004,(05).

猜你喜欢

观众
“观众—参与者”关系与体育暴力
由“观众”到“演员”的转变
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要“以人为本”
探析环境舞蹈的艺术表征
浅议观众的认知在主题乐园互动设计中的主体地位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电视节目编排要做到更加合理和科学
学生不只是“观众”
浅谈“北京人艺”走向成功的必然性
浅谈时基媒体在展览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