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只是“观众”
2016-09-21关芳芳
关芳芳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本节课,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人物的语言,感悟人物的高尚品格,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老人对年轻一代的关怀。
【教学目标】
1.体会老人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认识到老人不仅帮助“我”步入音乐的殿堂,更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使他们懂得如何帮助别人,学会关爱。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课文中提到“我”在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前熟练地演奏小提琴,但为什么课题说听众是“唯一”?这个词到底蕴含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走进课文,走入“我”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关注课题中“唯一”这个题眼,不仅出自理解课题
的考虑,更是为后续学习设疑
铺垫。】
二、默读课文,感受“我”的变化
师:“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老人,但课文却用了大量笔墨来写小伙子,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来研究一下这个小伙子。
1.出示“试学一”: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完成表格。(出示表格)
2.学生试学,快速默读课文,批注。
3.试学检测:指名说说“我”的变化,然后出示表格填写结果,师生共同交流、体会“我”的变化。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规定“默读有一定速度”,本次设计明确地提出默读要求。重视阅读过程的展开与阅读方法的培养,将学生作为阅读实践的主体,依托表格,分个人学习、全班交流逐步进行阅读。】
三、研读课文,感受老人的鼓励与关爱
1.品言行,感悟老人形象。
(1)出示“试学二”: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直线画出描写老人的语句,并且联系上下文用心感受,看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学生试学,教师巡视。
(3)试学检测:全班交流释疑,研读老人诗一般的语言。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师导学: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人却充满了尊重和理解。听了老人客气的话语后,“我”会怎么想?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一读。(生自读,体会老人的善解人意。)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师导学:听了老人这么说,“我”怎么想?
(生小组交流总结:老人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师导学:从“每天”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此时,年轻人的心情会有怎样的变化?
(生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开始读。联系刚开始练琴时家人对自己的态度,体会老人的一番话给“我”带来的信心。)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老人诗一般的语言让我们感动,谁来动情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循疑而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带着疑问,在读书过程中自悟、自解、自得,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2.体会眼神,感受老人的用心良苦。
(1)出示“试学三”: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想一想:从老人心灵的窗户中你读懂了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品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2)生试学。
(3)试学检测:全班交流相关语句。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体会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体会老人默默地鼓励和关心着“我”,这是无声的支持。此刻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着什么?为什么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生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感知语言的精彩、语言的含义和语言背后的深意,感受语言的魅力,都是通过“读”来进行的。这里,学生读出了语感,读出了真诚。多种形式的读,及时的评价,使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尽在书声琅琅之中。】
3.活学: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挑选一处说说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课件出示)
当我沮丧地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
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
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
说:
【设计意图:课堂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此处的说话训练,是基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把握,运用文本中的语言,再辅以自己的语言,然后表达出来。在进行说话训练中,学生既积累掌握了文本语言,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践训练中得到了提高。】
四、总结全课
1.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说说老教授的为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教授的敬佩之情,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实现了语文教学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的飞跃。】
2.师总结:正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对“我”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的帮助,才使“我”树立了信心,刻苦练习,最终成为了真正的小提琴手,能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演绎自己精彩的人生。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关爱无处不在,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慰藉的眼神、一抹会意的微笑、一个善意的谎言、一次真诚无私的帮助、一次心与心的交流,都可以改变他人的一段人生。让我们伴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读读这首小诗,也把这人间美好的真情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3.师出示诗歌和学生一起
诵读。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给你一支蜡烛,点亮一段人生。
给你一句鼓励,灌溉一片心田。
如春天的甘露,如夏日的清泉。
如寒冬的暖风,如黑夜的明灯……
给迷茫的心灵,指明前进的方向,给无助的人生,系上希望的风铃……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请选择一至两题完成)
1.把你读完课文后所获得的感悟写成一句格言。
2.为你身边的人做一件好事,奉献你的爱心。
3.推荐阅读《我看见了大海》《平分生命》。
【设计意图:课有终,但学无尽。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发现了人间的真情,理解了爱的真谛,实现了“爱”的内化与迁移。选择性的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练习起来更有兴趣。】
【教后所思】
阅读教学究竟“教什么”“怎么教”,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疑惑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教得模模糊糊,学生学得糊里糊涂。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是明确而集中的,教学内容应是清晰而精要的,教学活动应对照教学目标开展,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习有所获。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及环境描写等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我在学生“已知已能”的基础上,指出他们理解和感悟上的盲点,揭示他们的“未知未能”。以上教学设计就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一重、难点,力求当堂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上,我紧紧围绕“读书”这一学习形式,让学生循着一两个大问题反复读书,在读中找答案,在读中感悟情,在读中领悟表达方法。朗读形式上,我将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另外,在本课时教学中,我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学情,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学到的方法批注老人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对“我”的心理描写,并让他们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也能运用“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对比”等多种学习方法,我也及时进行了肯定和点拨,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