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本选文看苏轼人生的自觉诗意

2016-05-14饶纯刚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定风波旷达赤壁赋

饶纯刚

命运有时不由人掌握,所有的人生遭遇、经历,纵然是发生在左右的小事,如果身不由己必须去做,那就不能因为是小事就小看它,更不能缺乏耐心地去面对,这样做不可取。要具备“凡是缘中事,皆是修炼机。不计轻与重,惜缘且珍机。”如此充满诗意的人生态度。海德格尔说的好,诗意的栖居可以使生命富有诗意,纵然是劳累、困顿、苦难重重和捉襟见肘的生活,也同样闪耀着真性情的诗意色彩。人能否将所有劳累、困顿、苦难重重和捉襟见肘的生活经历转变成一种纯诗意的体验和感悟,上升为以诗意的审美来应对生命中所有的经历遭遇,才是“诗意地栖居”提倡的最核心价值观所在。这即算是自觉的诗意。

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苏轼被李定等人故意曲解他的诗集中的句子,那些人以苏轼讽刺新法为借口大动歪脑。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被人以“文字毁谤君相”的无须有罪名,构陷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深受牢狱之灾,饱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甚至险被杀头。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时期就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同时由他的弟弟等人多方营救,东坡这才算逃过此劫。获救出狱之后,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更严重的是此职务地位非常低微,且处于被监视地位,此时此境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虽然上任,却苦闷异常,为排遣烦忧,曾屡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诗(《南堂》《初到黄州》《东坡》《海棠》等)、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西江月》(照野弥浅浪)等)散文(《赤壁赋》等)以及数量可观的书札和笔记小品(如《游沙湖》《记承天寺夜游》《别文甫子辩》《记樊山》等),都发自肺腑,真实可感,虽为谪居却又山水寄情。高中必修课本所选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赤壁赋》以月夜美景描写入手表达月夜泛舟酾酒临江的释怀心情,用十分优美的言辞构画了一幅超然欲仙的图景。接着描写了客人的无比幽怨的洞箫声,引出了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心就往人生态度宇宙观问题的论辩上转变。从“客人”的角度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兴衰发出慨叹,表达了时间恒久但生命短暂,宇宙无穷而个人渺小的悲叹;从“主人”的角度阐述了恒久与短暂、无穷与渺小的相对性,提出于山水间徜徉灵魂,在自然中寻求解脱的道理。文中确实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但更大程度地是反映了一种乐观豁达的积极精神。意在言外,情理交融,复杂而深沉的感情融于和谐的自然之中,深重而出离的愤懑寄寓在旷达的诗风之内,能让人明显感觉到他从消极落寞的情怀到寄情明月清风的内心调整。诗意看似浑然天成,实则是自觉有意而为之。

《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助对江上月下美景的描绘,通过对三国赤壁古战场的追思和对历史英雄人物功业、才气、风采的忆念,含蓄地抒发了词人不被赏识与重用、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同时也传达了诗人于历史及自然中获取的旷达与乐观之意。胸怀的鼓荡、诗意的激发十分明显。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深得道家旷达豪放的精神。此词通过在户外行走突逢下雨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之态,在平淡的描写中展露奇景,在朴素的文字中暗藏深意,表现出超脱旷达的胸襟,寄寓着词人内心深处所向往的诗意人生。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几句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道出了词人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将全身心融入其中所获得的心灵顿悟和人生启示:既然自然界的风风雨雨阴晴圆缺都属寻常,那么宦海生涯中的风云变幻、个人荣辱又何必总牵绊于心?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苏轼在生命的跌宕中自觉地建构人生的诗意。苏轼成功地建构了他的的人生诗意,又有多少人没能在风风雨雨的人生中建构起诗意,诗意地栖居对很多人来说只停留在梦想之中。

如果说余秋雨解释“苏东坡与黄州”的关系,认为“客观景物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审美只是一种可能,不同的观者以不同的视角使审美的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苏东坡在欣赏黄州的自然景物时,赋予了景物以新的况味甚至某种精神,而正是这种况味或精神,把自然界中无生命之形式变成美。”那么可以这么讲,他不光是自然美的发现者,同时也是人生诗意的自觉构建者!苏东坡在黄州的经历与杰作,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诗意人生的自觉阶段?!

[作者通联: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定风波旷达赤壁赋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定风波
千江有水千江月——《赤壁赋》任务学习
旷达者
旷达者
苏东坡《前赤壁赋》
《苏东坡·定风波》
乐观旷达 进取人生
《定风波》
失意时须有一种旷达的情怀——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