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少教多学”转化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学困生”

2016-05-14龙艺尹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快乐学习少教多学培养兴趣

龙艺尹

【摘 要】我们每一位初中教师都有帮助“学困生”的任务,用什么办法去帮助那些被老师们称为“学困生”的孩子呢?而不同的孩子,性格特质又不一样,他们的“毛病”也各有千秋。我们老师就要像医生一样为这些孩子把把脉,并对症下药。也就是需要蹲下来和这些孩子们交交朋友,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并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去自主学习。帮助这些孩子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少教多学”。因此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直秉持着“少教多学”的理念,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从兴趣入手,让“学困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变成乐趣,引导孩子从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中又找到自己的兴趣。让“学困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少教多学;学困生;培养兴趣;小组合作;快乐学习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学困生”与其它学科的“学困生”是不一样的,他们一般都是在智力水平上表现比较正常,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也没有感官上的障碍,但是他们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成绩又明显低于同年级的其他学生,不能达到我们老师所预期的教学目的。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当中,大部分学生完成了规定的操作任务时,他们还没有完成操作任务,甚至每一个操作步骤都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我们把他们称之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学困生”。现在每个班都存在一些这样的“学困生”,我们老师都有责任去把他们从困难中拉出来,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振作起来。如何去转化这些信息技术学科的“学困生”呢?要转化他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他们形成的原因:

1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由于学生家庭环境的不同,有的学生在小学时没有接触过电脑,有的学生家里本来就有电脑,这样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差异。同时由于各个学生家长的素质也存在着差异,有些农村的家长不了解信息技术教育课的重要性,常常把电脑与玩游戏机联系在一起了,认为学习信息技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孩子会因此迷恋上网,而且还影响孩子的视力等等,让孩子远离了计算机。而城镇的家长们却认为现在的社会,是信息技术非常发达的时代,信息技术是人人都应掌握的一们技术,信息技术课就是一门必修的功课,平常都还常常向孩子的学习电脑知识。

2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有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发现自己身边的很多同学都会玩电脑,甚至可以上网聊天、玩游戏、购物等等,而自己呢连一些最基本的键盘和鼠标的操作都不懂,因此对学习信息技术就产生了一些自卑、恐惧的心理,缺乏了自信心,也就导致了他们自身学习信息技术时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在上课时有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总是举手问老师下一步该怎么做,下一步又该怎么做。整个一堂课下来都要老师在他旁边指导,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其实这些学生并不是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而是他怕自己万一做错了,会被同学笑话,这时候就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心理。而信息技术课却是一门必须要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学科,很多问题都是要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然后动手去操作才能解决,也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体会得到取得成功的喜悦。而有些学生,却不喜欢动脑去思考问题,只是机械地模仿操作,这样就体会不到取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也就产生了懒惰的心理,久而久之,以后不管遇到了什么问题,都要等着其他人去帮助他,自己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意志和信心。还有一部分同学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经不起游戏的诱惑,沉迷于游戏当中,对学习也会产生懒惰的心理。

3学生个性的差异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正是叛逆的时候,个性差异很大,个性的差异也影响着他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也一样影响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他们个性的差异也决定了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和不同的爱好。大多数信息技术学科的“学困生”都是内向型的学生,他们上课时听不懂,是不会去问其他的同学的,也不会主动去举手问老师,因为他们害羞,怕难为情,同时也怕其他同学笑话。所以不同的个性是形成“学困生”的内在因素。

4学习压力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阶段只能算是考查科目,一般都是到了期末由本学科教师进行简单的考查就行了,而其它主科目学习任务繁重,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升学和中考,因此学生和家长们都会把精力用在了对主科目的学习上。

其次,要针对性地找出帮助他们的有效办法。我在帮助这些“学困生”的过程中,主要用少教多学法,把学生学习的责任和权利还给他们。培养他们自觉学习,学会合作,共同进步的探究精神。让”学困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信息技术课一般都是由老师先讲10~15分钟,提出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余下时间由学生完成操作练习,练习的设置很重要,设置合理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下面谈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4.1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我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不用以前的“一刀切”模式了,而是用“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模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内容可以设计多个任务来完成教学。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网上安家》——运用frontpage软件来制作网页:

我课前按照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把全班同学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层次,从高到底依次为A、B、C三个层次。

以上的练习题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全部去完成,而是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操作要求。“学困生”(C层)要求完成第1~5题,完成后仍可继续完成下面的题;“中等生”(B层)要求完成第1~9题,“优秀生”(A层)要求完成第1~12题。对于“学困生”来说,老师只布置了1~5题,这些任务主要涉及到基本的网页制作操作,操作起来相当简单但任务又比较完整,学生只要完成了这些操作,就能制作出一个相对实用的网页,保障了这些学生能体会到初步的成就感。通过这样分层次操作实践,不但可以照顾到了全体的学生的感受,而且还给“学困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让他们也能体会到完成任务后的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4.2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每班建立了学习小组,而且按操作的熟练程度进行合理搭配组合,在共同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让操作好的学生帮助“学困生”,这样以“强”带“弱”的方式,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例如在学习“复制的多种方法时”,各个小组内的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多种方法,如:快捷键法、菜单法、右键法等等,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内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开拓了思维,也知道了多种操作方法。在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里,让“学困生”感到自己自信,他能和“优生”同学进行平等的对话,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转化信息技术学科“学困生”的行动中,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自觉学习。“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我们要从以往包办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解放出来。培养“学困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同学共同进步。并鼓励“学困生”大胆在课堂上表现及互相竞争,激发他们的动力。使“学困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少教多学,就是让他们自觉学习,获取成功。把以往的灌输知识,转变为认知启发,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学得轻松,感到学习信息技术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那么我们对他们的转化行动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差异教学论》.华国栋.

[3]《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曾美玉.

[4]余文森教授《先学后教、少教多学》.2010-8中国教育网.

猜你喜欢

快乐学习少教多学培养兴趣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快乐学习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