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的效率与效益
2016-05-14莫玉瑜
莫玉瑜
【摘 要】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该做到课前精细准备,课上灵活多变,课后认真反思;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效率和效益两者和谐统一,综合体现。
【关键词】高效课堂;效率;效益
高效是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务,而且质量与其他人一样或者更好。高效课堂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针对高效课堂的论述颇多,作为综合学科,如何再现美术课堂的高效课堂呢?怎样才能创设有效的学习过程呢?谈谈一些粗浅看法。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检验美术教学的重要标准,也就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学习是否有收获。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
一、效率的最大化
1.师生课前准备
教师应该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灵活多变,课后认真反思。课前准备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美术课前准备除了常规的精心备课外,由于学生所需学习用品较多,教师要有计划地预先布置和准备,有时会包括许多方面。一学期之中各个单元所涉及的工具与材料都不相同,可以就让学生从低年级的时候开始养成准备工具材料的习惯,而且本单元使用完了要保存好,可以下下学期或者下年级的时候使用。例如国画,版画,油画棒颜料,手工,剪纸等。
2.学生兴趣激发
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童喜欢新鲜,游戏,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可以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掌握。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美术课程国家标准》中提到“在美术造型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盒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熟悉重用颜色和工具。”(1、2年级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根据课程内容,让学生多参与多体验,从而不会抹灭学生的兴趣,通过参与,观察,体验,表演,在愉悦、兴奋中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在观察、欣赏有关图片、影像等资料的同时,教师可以把一些思考的问题融入到其中,采用纵横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由回答,可以小组交流、也可以师生交流。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教会的,美术的学习,老师只能充当个引导者,而非指导者,艺术的学习要靠学生的发现,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
3.各个环节的高效性
在课程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有效率,高效的导入、高效的演示、高效的课件、高效的讲解,充分的利用时间。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的基础上基本上能解决重难点,教师再适当利用如问答、欣赏图片资料等教学手段基本上解决了重难点,但在此可能还存在着疑点,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点拔帮助学生解决疑点,教师的示范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进而确定主题。
一味依靠教学媒体,虽丰富的形式表现,缺少了教师对孩子们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直观演示传授。在适当的时候教师以直观方式演示,主要步骤跟技法,学生才知道以何种方法、步骤与技巧进行创作为后面的实践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打造了最坚实的高效课堂。
4.让学生实践与联想
“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在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强调体验,丰富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自由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比教会了他们画某某物体的方法获益更多,影响也更深远例如教学生如何巧用油画棒画出调和、渐变、有立体感、有层次感的画面,让学生大胆体验,大胆尝试,不断丰富对色彩的感受,用彩笔绘出一幅幅富有童真、充满幻想的色彩画。实践创新是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展示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对不同天赋和绘画水平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引导,使学生的想法得以发挥,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
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
展示作品、相互交流、欣赏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自评和互评是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把评价学生的权利转变,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环节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生作品优点和改进自己绘画不足的大好机会。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评”的机会,让学生乐于参与、善于交流,儿童的童心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到收获的喜悦,进一步巩固学习兴趣,可以欣赏到优秀的作品,进一步得到艺术的陶冶。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是注重美术内涵的学习,通过美术与人类、生活、自然、情感、德育以及自身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特点适当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的进行表现,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外得到发展。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创设“评”的机会,让学生乐于参与、善于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同时在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评定,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自己才会充满自信,对以后的美术兴趣才会日益提高。
在学生自主综合探索时,加入一些当地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学生有更好的融入到内容的学习,可以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应用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演示,体会美术与环境的关系。
(1)结合传统阶梯,创作、设计和制作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与传统的关系。
(2)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进行策划、制作与展示。
(3)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木偶、服饰、皮影以及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
(4)调查、了解社区或村庄的历史,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或村庄的未来发展作规划,设计并制作模型。
(5)运用平衡、运动、光等科学知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出简单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生活用品。
还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
衡量课堂高效,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只有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国家标准简介》,尹少淳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