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坚定信念,献身教育事业
2016-05-14邓小明
邓小明
【摘 要】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意思是安于自己身份,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说的便是人人要爱岗敬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不仅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更需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关键词】爱岗敬业;坚定信念;淡泊名利;一心一意。
曾给学生讲授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一文时,颇有感受:《庄子》记佝偻丈人成蜩的故事中有这么一说:“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的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羡慕我,我不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孔子也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这大体说的就是人一定要爱岗敬业,天地之大,体现自我价值就是最好的。曾文正也曾说过:“做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一、为什么说教师一定要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对也我们教师来说,最简单的就是要热爱教师这一工作岗位,专心致力于这一职业;把教师这一职业看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光荣的事业。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光荣,是因为教师是教育和培养人的工作,其工作对象是人,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年轻人;他们是祖国、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将来建设国家的栋梁。教育他们就是在为祖国建设发展、繁荣昌盛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作出贡献。
二、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选择
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应当说是人生道路的一种选择。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职业和工作岗位可以选择;每种选择,都体现了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教师职业,体现出对教师这种职业特点和价值的深刻认识和理性的确认,认识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是无上光荣的事业。
何家弘教授曾经说过:“现代社会中的各种诱惑是强烈的,但是,每个人在社会中只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讲台就是我的人生最佳位置”。他不为官场权力所诱惑,也不为商场里的经济利益所诱惑,毅然选择了人民教师这一职业。他要在这一岗位中一心一意地献身于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要像何教授那样,爱岗敬业,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的耕耘在三尺讲台之上,同时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的情况下才能领悟从师的乐趣,才能以从师为荣,以从师为自豪。 我们要坚定这份信念不动摇,不为外界这样那样的诱惑所左右,那怕是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无怨无悔。坚信落红也可以化作春泥呵护祖国的花朵,以稳健的步伐走下去,必将桃李芬芳满天下。
三、教师应当如何做到爱岗敬业呢
爱岗敬业是在岗位上有所作为的必要前提。教师能否做到爱岗敬业,是决定他的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爱岗敬业的教师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自觉的不断的完善自我。那么,如何做到爱岗敬业呢?
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和平常心。把学生当朋友,当亲人,平等对待,不靠压服,不要站在学生的上面呵斥教训,要让学生感到温暖,亲切。学生的困难能积极帮助解决,学生的疾苦能及时帮助排除,这样学生会跟你敞开心扉,教师跟学生才会真正融合到一起,才能及时发现和判断学生的倾向和思潮,及时修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正确引导学生,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有一颗浓浓的爱心和平常心。
其次,要始终怀有科学施教,勤奋钻研的态度。应有一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勤奋钻研,科学施教,是教师应有的教学素养。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既依靠经验教书育人,又会着力总结教育规律,并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同时又要积极认识到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现状,与时俱进,勤奋专研,提升教学能力。
再次,要安于平凡,淡泊名利,以育人为乐 。教师岗位上,没有另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要有不求闻达、不幕名利、不幕富贵、甘为人梯、乐教勤业的精神,以平常人的心态和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实实在在的教学。
总之,新的历史时期呼唤教育的飞速发展,呼唤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新型教师。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一代新人,就必须做到:爱岗敬业、信念坚定、人格高尚、以生为本。切不可误人子弟,对教师这一职业要始终怀有神圣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梁启超. 敬业与乐业[J]. 思维与智慧,2013,14:34-35.
[2] 曾国藩. 曾公教子[J]. 中华活页文选,2012,09:68-70.
[3] 王学军 师风教艺初探:兼谈中国人民大学师德风范建设,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