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幼儿音乐教育开发幼儿智力潜能

2016-05-14翟玲娜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智力开发音乐教学幼儿教育

翟玲娜

【摘 要】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全面素质方面,或在对幼儿的深层素质(包括智力)的滋养与开发方面,有着其他任何教育所难以企及的更是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通过音乐教育,不仅能陶冶幼儿高尚道德情操,培养他们良好审美情趣,而且还可以启迪幼儿的智慧,发展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教学;智力开发

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不但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充分发掘创新潜能的发展机遇,而且为幼儿智力开发创设了良好平台。歌唱、律动、舞蹈、节奏乐、打击乐、音乐表现与欣赏等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能力,而且能增强他们对艺术美的敏感性,还可以成为他们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这里,我就从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情感、艺术同构、创造表现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创新幼儿音乐教育与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关系。

一、以审美情感为切入点,培养幼儿欣赏意识

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幼教工作者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于用一些属于专业艺术教育或特长艺术教育的模式和要求来看待幼儿音乐教育,因而在教学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重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播,忽视音乐对幼儿心灵的滋养、情感的操练和欣赏意识的培养。因此,把幼儿音乐教育方式与内容进行合理创新,能够有力地推动幼儿音乐教育的深入发展。

(1)注重音乐对幼儿的心灵滋养,加强其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幼儿音乐教育理念。在审美活动中,用充满童趣的音乐引导幼儿在反复感知中体验、领会音乐作品内涵,引起兴趣,激发情趣。如教唱《小乌鸦爱妈妈》时,老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讲解小乌鸦懂事,“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起幼儿的情感投入,推动幼儿审美感知与艺术想象等活动的开展。我们在选材上要注意选择节奏明快、施律优美、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内容,诱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2)关注音乐对幼儿的素质培养,考虑其发展智力因素关联的创造性潜在能力,构建新颖的幼儿音乐教育目标。进行幼儿音乐教学,就要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等感觉活动,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多通道参与、反复品味、启发联想、促进理解。如做音乐游戏《小朋友散步》,首先让小朋友坐在座位上,伴随着音乐做睡觉、起床、散步、听雷声观察天气、听雨点声赶快回家,边听音乐边做动作,使幼儿在音乐感知中活跃起来,创造地表现自身潜在的思维能力与表演能力。

(3)采取音乐对幼儿的审美诱发,侧重其唱歌跳舞的美感教育而凸现教学价值,完善丰富的幼儿音乐教育内容。在唱歌、舞蹈、节奏乐演奏等教学中,不能单一进行机械训练,如学习节奏乐《快乐的幼儿园》,要善于引导幼儿用木鱼、铃鼓、碰铃、大鼓合着节拍整齐地为乐曲伴奏,创造一种愉悦的协同教学氛围。再如引导幼儿拍拍手、跺跺脚,为不同的欢快乐曲伴奏,都可以诱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因子,不断在美感教育熏染中学到有益的知识。

(4)启发音乐对幼儿的表现要求,指导他们放开双手和大脑活跃新的思维与情感,完善创新的幼儿音乐教育要求。老师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材料的渗透与选择贴近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进行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歌唱》,课前先让幼儿认识小鼓、锣、碰铃、拨浪鼓、钹、铃鼓、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在课堂中让幼儿边拍手边唱歌,歌曲完毕,教师敲打任一打击乐器,让幼儿讲出该打击乐器的名称。这样既调动了幼儿的双手在律动中活动,又使大脑的思维与情感得以良好的活跃。

二、以艺术同构为传播点,开阔幼儿求知视野

幼儿音乐教育中,以音乐活动为主线,将绘画、雕塑、舞蹈、戏曲、音乐、语言等艺术学科综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并将艺术表现的内容、情感、形式、风格融为一体,创造一种主题集中鲜明、内容丰富鲜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幼儿升华到音乐益智的文化视角。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重要的,即要根据自身的教学擅长生发出鲜活、实在、有味的教学风格,又要把握幼儿的身心特点创设出轻松、欢快、明亮的学习环境,我们不能因袭旧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要侧重于体验(操作),或增加艺术作品内容和深度来维持、调节、推动幼儿音乐教育程度。如在小班(3~4岁)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聆听简易音乐、欣赏形象图片、模做动作、说出感受等,说是为了使他们能够很好地认识物体。再如在中班(4~5岁)教学歌表演《小青蛙》,利用形象的图片或录像带,引着幼儿在音乐、图画、文学等不同艺术知识的同构中认识:青蛙大大的嘴巴、大大的眼睛、看见害虫就吃掉、生活在田间、一般离不开水……同时教育孩子们明白青蛙是益虫,从小要养成保护益虫的好习惯。通过系列的幼儿音乐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幼儿提供或创设丰富活跃的视听环境进行场景教学,既可以促使幼儿在轻松的演唱活动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可以培养幼儿在快乐的音乐氛围中激发油然而生的兴趣,还可以教育幼儿在学习的实践机会中培养生活良好的习惯,更能够引导幼儿在自由的艺术环境中开发乐于创新的潜能。

三、以创造表现为着眼点,启发幼儿创新思维

幼儿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同样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这也对幼儿音乐教育提出创新的要求。作为最富于创造性的艺术,音乐不仅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是以创新思维为基础的,音乐对发展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向高素质人才方向发展。

(1)用音乐刺激幼儿思维,激发其求异性、发散性、突发性、连动性、敏锐性、灵活性等创造性认知特征。欣赏相同的音乐,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以自己独立的体验、联想、表现与表达,形成自己不同的想象和思维,随音乐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活动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充分的想象和个体独特的表现语言,他们在活动中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法则和内容,而且是在深化创造性认知特征的过程中滋养自己独特的内心潜质。

(2)用音乐促成幼儿表现,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动机、创新精神、创新理念等创造性情感特征。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既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又培养了幼儿音乐兴趣,还促成了幼儿表现欲望。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的感受,能够行之有效地在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形成创造性情感特征。

(3)用音乐塑造幼儿性格,形成其自控性、自主性、兴奋性、有恒性、独创性、灵活性等创造性人格特征。对音乐的学习,通过绘画、语言、歌舞、演奏等形式把理解与感受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教师对幼儿的创造与表现要及时地加以鼓励和支持,不断提高幼儿对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智力开发音乐教学幼儿教育
幼儿美术的培养与智力开发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