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信息技术下初中英语学习方式的变革
2016-05-14蔡林凌
蔡林凌
【摘 要】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运用于初中英语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信息技术给现代英语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同时它正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学习方式变革
新课标制定的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中有这样一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改进学生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前预习环节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一新生入学,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预习生词,跟着百度语音读,让他们感觉模仿语言的乐趣。初二学生渴望收集到尽可能多的信息量,教师鼓励他们在预习文章和文化背景知识时上网查找,了解所学阅读文章的相关信息,比起被告知效果更显著、也更有乐趣。
(二)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到了初三,随着教材的加深、加难以及中考总复习在即,教师要求学生扫描知识点、打包归纳零碎的知识、整理错题、突破难题、小结学习的方法、积累复习的经验,在课前预习时借助网络,这样既降低了任务难度,又能指导学生从何入手,是一个很好的动脑、动手、动心的过程。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课中练习环节
(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感官
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课件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片、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形式来表现,从而刺激学生学习的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分析、理解、对比和记忆,增加他们进行联想的线索。
(二)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容量
教师可以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控制平台,利用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调用自己在校园网上的教学站点,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这样既可以对知识化繁为简,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切实减轻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能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到来使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变得易操作、有成效。这种合作因为虚拟的网络还可以打破教室学生座位固定的常规,即他们课后可以在班级QQ群里重新分组找搭档,通过如网上对话、网上论坛、网上个人主页等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资料等,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和创新情感。
(四)能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
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而且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文本、音频、视频、课件等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教师利用教学展台来展示学生的英语作文、错题等,显得真实、亲切,使学习的内容更容易内化,效果极佳。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后复习环节
(一)能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
通过信息技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家庭作业的布置可以分层,可以由笔头转变为口头。比如安排学生回家读单词、读课文等,教师可要求他们在班级QQ群里语音留言,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因家长不在家学生无人监督读书的困难性,也可以让学生在群里互相听、互相比较、互相学习和提高。
(二)能丰富学生业余的知识
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有利于相互学习和教师监管。并且,面对网络上浩如烟海的知识,学生必须进行选择、分析、加工和整合,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知识,对他们在校的学习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能陶冶学生生活的情操
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自主学唱英文歌曲、表演英文剧、欣赏英文电影、结交英文笔友等,这样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英语的知识、拓展了英语的课堂、创设了英文交流的语境、陶冶了他们的生活情操。
(四)能延伸学生学习的课堂
通过信息技术,一些难以在课堂上实际体验的语言情景,教师可以把它们纳入课后复习环节。例如,在视听媒体辅助下,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在国外生活或学习的情景(如商场购物、机场迎接客人、医院看病等),要求学生与不同环境的外国人进行对话,进行虚拟情景训练。这种情境性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交际能力。
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是教为学服务,是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不能以媒体演示替代教材,要注重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实现知识“内化”等方面的能力。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避免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方式的对立和矛盾。
参考文献:
[1]王爱慧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J].中小学电教(下).2011(05)
[2]任永生关于“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2015-07-15)
[3]“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发展2015-04-1609:48 来源:常州日报
[4]季婕上海市顾路中学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