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城乡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现状与优化策略分析
2016-05-14魏富然
魏富然
【摘 要】在现实的城乡一体化中学体育教学环境中,长沙市的城乡中学体育教学环境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化现象,城乡体育教育失衡比较严重。为此,我们需要对症下药,优化城乡中学体育教学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力求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创建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统筹城乡体育教工作协同发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环境;城乡一体化
中学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部分,随着“城乡一体化”政策的推进,中学体育教学也要紧跟这一形势,实现城乡体育教学的协同发展。但是,在现实中,却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城乡中学体育教育资源差异和教育失衡现象。基于此,本文以长沙市为例,在走访了多家城市中学和乡镇中学后,从城乡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城乡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现状,基此提出优化策略,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中学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长沙市城乡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现状
(一)硬件体育教学环境差异明显
硬件环境包括体育教学基础设施、体育教师配备情况、体育教师的结构情况等。乡镇中学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要远远少于、差于、落后于城市中学,制约着当地中学基本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乡镇中学内部的体育教学物质资源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很多学校甚至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可利用率也不高,不少器材因为年久失修也无法使用,学校领导在物质基础设施的需求满足上也考虑不周。在体育教师配备上,虽然城乡的体育教师配备都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但城市中学的专业体育教师在数量上还是要比乡镇中学庞大;受限于农村地势宽广等原因,乡镇体育教师的配备弥补不了物质资源上的匮乏。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城市中学的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要高于乡镇中学,尤其是研究生人才队伍更占优势,乡镇中学更多的是大专生的汇聚地。在职称结构上,城市中学是“两头小、中间大”的合理结构,但乡镇中学高级、中级职称比例偏少,初级职称比例偏大,结构不合理。
(二)软件体育教学环境差异明显
软件环境包括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体育教学制度、体育教学文化环境、经费资源等。城市中学对信息化建设和优质教学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乡镇中学,因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远远先进于乡镇中学。体育教学制度主要表现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科研情况的制定、执行和落实等。由于管理、师资力量、缺乏监督等方面的差异,城市中学在这方面的情况较好,乡镇中学则相对较差。在体育教学文化环境上,多是师生关系、课程内容安排、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期望、课余活动和体育活动执行情况等。在课程内容安排等层面,城市中学要优于乡镇中学,但在师生关系与人际关系上,城市中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课余时间辅导现象严重,因此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淡薄,易出现小团体现象,明显不如乡镇中学融洽和谐。以往国家教育经费投资更倾向于城市,城乡中学的教育经费资源分配明显失衡,这在长沙市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二、长沙市城乡中学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策略
城乡中学体育教学环境之所以出现明显的差异,主要还是因为政府政策的偏差,城乡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以及城乡体育教师的数量、结构失衡。为此,我们需要对症下药,统筹城乡体育协同发展。
(一)政府政策、监管工作向乡镇倾斜
政府在学校教育投入上的失衡,是城乡体育教学环境产生差异的首要原因。因此,首先要在政策上多向农村体育教育倾斜,避免政府对农村学校教育投入不公现象,从根本上保证农村体育教育环境建设。
其次,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要重视学校的体育教学、监督监管工作,重点关注乡镇、农村的体育事业发展,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建设,为体育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优化城乡中学体育教学的硬件环境
城乡各学校,要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好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完善物质基础设施,并配备管理人员,做好维护、管理和修缮工作。其次,在人力资源上,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吸引高学历、高能力、高资历的人才到乡镇中学,并以老带新理念,做好帮带工作,全面建设教师专业化队伍。
(三)优化城乡中学体育教学的软件环境
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乡镇中学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丰富教学资源,保证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视野,更好、更快、更多地获取、吸收体育知识。在体育教学制度和教学文化环境建设方面,学校首先要摆正理念,不要因为应试教育而有失偏颇,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完善各项教学制度,适时制定、贯彻和落实教学计划、教学纲要;重视体育科研活动并积极组织实施;正视体育活动对文化课程学习的辅助作用,鼓励学生和教师投入到活动中来;引导体育教师强化自己的责任感和重要性,通过激励措施、考核体系、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技能知识,为深化师生关系强化基础,柔化师生关系、学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
[2]李古玥.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
[3]邬志辉.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形态与制度突破[J].教育研究,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