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兴趣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2016-05-14游良铃
游良铃
【摘 要】生物化学是中职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事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本文主要从分析中职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兴趣的影响因素入手,在借鉴多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见解,试图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成绩,再起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生物化学;学习兴趣;影响因素;对策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学着”在学习时专注投入,能自觉及时地复习并总结,独立地完成作业,学习效率高,学习成绩好。反之“苦学着”,学习态度消极,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因此总结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研究提高学习兴趣的对策,对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寻根溯源
1.社会环境因素是造成中职生厌学的间接原因
(1)通信、网络媒体的影响。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高速发展时代,通信、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现在学生人手一机,“整天低头玩手机”成了大部分中职学生的生活基本模式。除了手机上网聊天,刷微信微博、打游戏外,电视娱乐节目的泛滥,超女、快男快女的一夜成名,明星偶像的趣闻也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谈到学习,他们索然无味、顿生厌烦。
(2)“读书无用论”及“读书实用论”的观点仍然存在。“读书无用论”的观点现在仍然存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脑体倒挂”现象、“教书匠不如卖茶叶蛋”、文盲发财现象、工作分配和升职加薪等不靠能力靠后门等歪风邪气以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强有力佐证“读书无用论”的观点。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形势更加严峻,使许多中职生一方面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又觉得即使努力将来也找不到好工作,还不如趁着衣食无忧的时候痛痛快快玩几年。此外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不少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的素质和学历要求不高,初中生、中职生、大学生和研究生同在一个单位上班,且工资待遇差别不大,更有高学历者拿低工资现象,造成部分学生存在“上不上学、学不学习”都一样的想法。此外当前“读书实用论”的观点有着崛起的趋势,学生在学习时带有浓厚的功利性思想,对当前可用、实用和技能性强的知识则趋之若骛,对基础理论学科知识则冷漠对待,势必造成基础学科的地位下降,人文精神呈现荒漠,严重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3)用人观念和制度的缺失。社会用人制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前社会用人制度弊端依然存在,如权钱交易、重智育不重德育及重文凭、重资历不重能力。不良的社会用人制度使学生对知识价值判断失误、会误导学生学习观念以及挫伤他们学习兴趣。
2.当前中职学校因素是造成中职生厌学的直接原因
有许多中职生刚入校的时候还是满怀信心与希望,欲在新的学校、新的环境中重整旗鼓,好好学习,试图做个好学生。但往往在进入中职校一段时间后,面对一次次地受挫,他们很快又重复以往的经历,严重者直接辍学了。有数据表明中职生在第一学年的辍学率在10%以上。主要有以下因素所造成:
(1)学科因素。中职生物化学学科教材本着“使用、够用”的原则,基础理论知识已力求简单、易懂、实用。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内容仍显得枯燥乏味抽象、涉及代谢反应机理多反应过程庞杂难记,且以文字叙述为主,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对于底子本已薄弱中职学生上课就像听天书,容易发生倦怠,难以持久保持高度注意力,在发现收效甚微时,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2)老师授课方法、手段单一。针对目前中职生的状况,教师应该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但事与愿违,很多老师一方面总在唉声叹气、满腹牢骚、毫无教学成就感;另一方面却固步自封、“和尚撞钟”、不思进取。老教材、老教案、老方法,不分对象,不讲效果,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了事为目的,反正工资不减,先进能评。许多教师对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知之甚少,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就是他的全部。重理论传授,轻实践;造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好处。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要么昏昏欲睡,要么看玩手机看小说、刷微信,“忙得不亦乐乎”。
(3)没有升学压力。在许多中职学校,多数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就业市场,缺少了升学压力。即使有升学欲望的学生也只对升学要测试的学科感到些兴趣。对于中职药学类考生而言,生物化学是非考试科目,那么学习的乐情自然不高。另一方面中职学科测试一般由授课教师自行命卷,很多教师会在考前给学生划重点,势必学生产生“平时不用功,临时抱佛脚”“不用学也能考及格”的思想,更有甚者抱着“学不学生化都能毕业”的思想,助长了学生的厌学风气。
3.早期教育偏差是造成中职生厌学的隐形原因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入取的学生中大批都是中招考试成绩极低或没有成绩“后进生”。他们的共同点是知识量少,知识面窄,素质低,在个性或品质方面存在缺陷。一方面与我国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相生相伴,“淘汰式”、“筛选式”、“精英式”教育,使得那些不符合规格的学生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并被贴上“后进生”的标签,常成为被老师训斥或遗忘的对象。“我不行,我不会”成为了他们的座右铭。在体验失败的过程中他们失去了自信渐渐地变坏,逐步染上恶习。另一方面与家庭教育的缺陷密切相关。俗语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问题家庭”常产生“问题孩子”,特别是单亲家庭、教育方式粗暴、冷漠的家庭。在这些“后进生”看来,学业是繁重的,不值得努力追求的;老师不再是权威的“象征”,应当尊重的“长者”,课堂上他们常常为所欲为,无所顾忌。
二、应对策略
1.关注时政,为中职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2009年周济部长说过,“将来有一半或者一半多一点的初中毕业学生,将进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之后,进入工厂或农村,进入劳动力市场。当然他们将来还可以继续学习”。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指示,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同时打通“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的升学渠道。关注时政,教师应宣传“进中职不仅能学到技术,还能照样升入大学”,消除大多数学生脑子里只有读普高才能上大学的意识,为还想读书但又考不上普高的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努力的方向。
2.关注用人要求,让中职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欲望
对于数药学类专业学生而言,将来他们有一大部分是从事药学工作,进药企、开药店,生产、销售药品,而这些工作对知识、学历、资格的要求都较高。2013年实施的《GSP》第十九条规定药品经营的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分别规定了企业质量负责人、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验收及养护等岗位人员、从事销售、储存等工作的人员的学历要求,最低的也要求应当具有高中(包括中职)以上文化程度。2015年起新开的零售药店的负责人也必需持有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即使进药物生产企业,新版《GMP》也做了学历要求。关注并实时介绍药企单位用人的要求,让中职学生产生危机感,从而表现出我要学的欲望。
3.关注学生个性,恢复中职学生学习的信心
“先做人,后做事”是许多教育家的共识。雨果曾经说过:“办好一所学校,相当于拆掉一所监狱”。对于厌学的中职生,我们应从多方面、多渠道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学校可通过电视电影、报告演讲等多种方式宣传药学专业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如2015年我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介绍药学专业发展史及其在社会体系中的作用与所承担的责任、义务等,让学生明确自己将来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与自豪感,促使学生迅速确立努力学好药学专业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明辩是非美丑善恶,把对真、善、美的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由点滴行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由良好习惯培植良好个性。此外教师应树立人人都能成才观念,深入了解学生,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以爱心来呵护学生心灵中的闪光点、以耐心来艺术性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有所得,让学生逐步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喜悦,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应上好生物化学的第一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尽量深入浅出阐释生化的概念,结合现代医学、药学研究中生化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指导学习方法,恢复学习信心。
4.挖掘学科内容,激活中职学生兴趣的源泉
学科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教师应努力挖掘生化学科的特色,针对性培养中职学生的学科的学习兴趣。针对生物化学知识以理论为主,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缺少趣味性的特点。教师可采用通俗易懂、紧靠生活、趣味性强的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西红柿、橘子、柿子、香蕉、山楂等都不能空腹吃?”、“糖尿病患者与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应注意什么?”、“隔夜的茶能喝吗”等在授课时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学习记忆必须氨基酸时,用顺口溜“笨蛋来宿舍亮一亮鞋”来记忆八种氨基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在讲到蛋白质互补作用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可设计“有的同学小的时候有偏食现象时,为什么家长总会告诫他们,不要偏食、不要挑食,并且荤素搭配要适当?”“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因素?”等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解决,最后还可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运用了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原理,避免照本宣科,造成授课内容空乏味无趣,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在讲到酶促反应的温度因素时,可设计“如何合理使用加酶洗衣粉?”等。例如对“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核酸的基本结构”等抽象内容,教学中就可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些结构彩图,引发学生感官认知;对于“三羧酸循环”等较为繁杂的代谢过程采用视频和图示相结合;对于“DNA的复制、转录、翻译”,可以采用3D动画来反映整个过程。这样的教学就可使复杂过程简单化,使学生的认知单凭想象到直观感受,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感顿时就会大大增加,迅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在讲授《氨基酸脱氨基和脱羧基作用》时可设计“体检时为什么通过验血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肝炎?”“高血氨病人如何治疗?”“巨幼红细胞贫血症是如何形成的?”等;在讲授各类生化药物时,可设计“口服SOD能抗衰老吗?”、“降压药常见的哪些及其作用机理?”、“使用哪些药物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努力挖掘生化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点,使深奥的知识点浅显化,激活中职学生兴趣的源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改变评价机制,维持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持久性
目前,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采取“学分制”。教师可以把出勤、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期中考与期末考的成绩纳入综合成绩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适当用鼓励性语言来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用信任的目光、商量的语气,用发自内心的微笑、表情去牵动着学生的心,让学生乐于接受评价,使学生充满信心地融人课堂互动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予以记录,作为成绩总评的一项,贯彻学期始终,以维持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持久性。
参考文献:
[1]欧冬梅.浅析中职生厌学的心理及教育对策[J].教育学文摘,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