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6-05-14岳东元
岳东元
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好了,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所以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预习的重要性
根据我这几年来的教学体验,抓好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好途径,老师要通过反复强调,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做好预习工作后上课效果有何改变。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讲究教法,学生讲究学法。因为,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才能够让他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并且善于自学,能使学生独立思考,运用已知获得新知。要变“教”为“学”,教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弄懂新课的内容和概念,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为老师上课做好听说准备。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脑筋,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别人的理解不相符时,他们就会多加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学生决不会没有困惑,当困惑没法解决时,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预习的作用由此可见。“好的预习就是阅读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做好课前预习。老师要反复强调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二、语文课的预习种类和方法
语文课的预习的种类有全册性预习、单元性预习和单篇性预习三种,一般是单篇性预习。预习做哪些事?叶圣陶先生说:“预习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用什么方法预习为好呢?根据预习要有目的性、程序性、系统性、科学性、灵活性、多样性、功效性的要求,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由此可见,课前预习非常重要。作为老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制定出一套适合本班学生的预习方法和阅读方法,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预习的内容和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
三、如何指导学生自己预习课文
(1)要多读。把新课文前的预习提示读一读,看看提示上有什么要求;再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古人说:“读书贵神解。”多读,就是要求学生快速通读课文,即从提示、标题、正文、注释、练习等总体浏览课文,去了解课文内容大意。了解课文内容的侧重点。;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一般来说,记叙性课文,应侧重了解课文所记叙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主要人物的特点等,即把握记叙的要素。
(2)要勤动笔。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要勾划、要标注。在预习时,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在课文的一些重点地方写写划划,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把对生字、新词、难句、重要内容和疑惑的问题用符号勾划出来,便于理解、应用和查考。标记的符号很多,应根据各人的需要而用,只要突出重点,勾划得明显,标注得好了,便于鉴别就行,不必划得过多过杂,以免影响课文的洁净美观。
(3)懂得使用工具书、要查阅。这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或是难理解的句子时借用的工具书来解决的预习难道。例如可以借用字典、词典和资料书,去弄明白生字新词的音、形、义,难句,疑惑问题以及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问题。对于年级的学生着重放在音、形上,而对高年级则着重了解词语的本意外,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如果学生课前预习的比较扎实,那么课堂中就不去讲或少讲生字新词,而集中精力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预习能力。
(4)要深思、提出质疑。深思重在思考理解。质疑,要对所要预习的课文提出质疑。在学生预习时,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思考预习题,了解课文思路和课文大概意思,弄清表现手法和写作特色,分析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文章的优点,初步掌握课后思考练习的内容。并对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提出质疑。正如古人说的:“学贵有疑”。预习深入了就会有疑问。这就要求学生在精读课文,思考揣摩课文的有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钻研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就学得深刻,便于讨论研究。这也是一种较高标准的预习要求。这样,就为上课时全面理解课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5)解决课后思考习题、要商议。商议时,必须在和同学讨论的过程中进行的。预习虽主要是独立进行,但有些问题与看法也需要与同学互相讨论才能明确,才能深入理解。所以有人说:“讨论是一剂健脑明目的良药。”这是有道理的。这里的议,就是要求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对课文某些问题的看法,提出来与左右前后的同学讨论,以求解决、纠正。这样,既可创设探索的气氛,又可活跃思维、提高预习效果。如上面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定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6)要对比,做好笔记。对比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对比的基础上做好要做的笔记。对所要预习的课文和原学的课文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突出特点,才能加深对整个单元或学过的课文有所回忆。比较法的运用,在单元学习中更为有效。要求在预习中把所阅读的这篇课文同本单元几篇课文或不同单元的其他课文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内容、形式、写法等方面的异同点,从而正确掌握预习课文的特点,整个地理解整个单元课文。这样,便可以培养学生鉴别欣赏不同文章的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给时间,给要求学生去进行预习。要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并给予正确的预习指导。才能达到我们所要预习的目的。才能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帮助。
四、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给出针对性意见
有布置就要及时检查、督促、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不断促进优等生预习的更加扎实,让学困生也热爱预习,将每天预习成为课前学习的必须环节。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估的作用。正如契诃夫所说的:“方法是才能的一半。”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认真预习,自学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语文能力也就会有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