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时代共振的女排精神

2016-05-14董海燕

时代报告 2016年9期
关键词:振兴中华评论员郎平

董海燕

8月21日一早,无数中国家庭打开电视,围坐一起,观看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的决赛,夺冠时刻,收视率竟高达69%。

“这是一枚拼下来的金牌。”人民日报评论员钟文在抬笔的一刹那,心中涌出这样的句子,让人顿时感觉沉甸甸的。

“这样的场景,多么熟悉——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的比赛,每每是举国关注、万人空巷。”人民论坛《时代何以重唤“女排精神”》这样写道。

《人民日报》梳理了35年来,这份报纸如何见证了中国女排激情燃烧的岁月:

1981年11月17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庆祝女排姑娘夺冠。在刊发的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人民日报》第一次提出“向女排姑娘学习,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女排精神,振兴中华”。之后,北京大学的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口号。此后,《人民日报》还开设“学女排,见行动”的专栏,激励广大群众用女排精神去工作学习。

1986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中国女排连续第五次夺冠。

此间,《人民日报》刊登的有关女排事迹和学习女排精神的报道超过500篇,在中华

大地掀起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

凤凰评论员张丰也第一時间撰文,想到了80年代:

中国女排从来没有过“统治地位”,几乎每一次夺冠,都靠艰难的拼搏完成,在最

困难的时刻,呈现出最顽强的精神,或许这就是女排精神的实质。

《南方周末》也不约而同地想到了80年代,在其公众号上重新刊登了2008年的一篇文章,进一步探究80年代女排的精神内核:

四千多名北大学子涌出房门,有人甚至点燃自己的被子,做成火把,绕未名湖游行,并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中国正逢改革开放之初,那是一个在精神上需要救助、营养的年代,也是迫切寻求新的精神支柱的年代。

《东方早报》“大声音”,同样怀着深情回望80年代:

在经历了五连冠的同时,“女排精神”慢慢被确定、推广,被全民接受,这个过程,是从1981年到1986年的跨度。可以说,它和国际一起慢慢走向世界,用自己的实力让别人知道、认识、了解我们;它也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同步同轨,并非一蹴而就。

在《人民日报》的梳理文章中写道:“中国女排在1986年夺冠后陷入了低谷。2003年,在主教练陈忠和的率领下,再度崛起夺得世界杯冠军。随后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一路艰辛,战胜强敌日本,半决赛险胜古巴,决赛对阵俄罗斯,在0:2落后情况下连扳三局,时隔20年在奥运会赛场夺魁。”

2004年8月30日的《人民日报》“奥运特刊”上,除了报道新闻外,还配发了评论《把光荣写在共和国的旗帜上》,重提女排精神,鼓舞国人士气。

历史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

12年后,2016年8月22日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壮哉,女排精神!》写道:“30多年来,女排姑娘有过成功登顶的荣耀与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的有多深,反弹就有多强,正如主教练郎平所言:‘中国女排的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所在、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启迪所在,也正是新长征路上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力追上时代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女排精神”在新时期的回归与一个人息息相关,她是郎平。

中国青年报刊发《最欣慰的是“女排精神”与时俱进》,文中讲到了郎平本人在30年间的人生历练和国内国际排坛上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终于结出硕果,“而这位从上世纪80年代‘拼搏出来的著名运动员和国际知名教练,在2013年初再度执掌中国女排时,曾在《人民日报》撰文谈及自己对女排精神的理解,她认为真正的女排精神,或者说21世纪的中国女排精神,应该是团队精神和职业精神。”

南方周末《女排精神与女排的启示》引用了塞尔维亚网友的评论:“中国队赢在教练上,她总是在关键时刻叫暂停,战术布置得非常棒”“中国队表现得更稳定,失误也更少,细节做得很好,配得上胜利”。

“对于胜利来说,精神与技术,一个都不能少。”该文通过大量例证做出了这样的断言。

“人们光看到了女排姑娘流血流汗,其实,善于用脑子打球和运用那些多变战术,才是中国女排成功的基础。这种勤奋加智慧的成功模式,肯定要比单纯的顽强拼搏更容易打动年轻人,也值得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借鉴。”《渴望与时代共振的女排精神》一文这样写道。

“女排精神的传承、细化与延伸,其作用与价值可令各行各业受益,这也是国人喜欢女排、愿意践行女排精神的原因之所在。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努力将我们的工作做得更细、更扎实,我们的事业也能无往而不胜。”“女排精神的价值可令各行各业受益”这样的题眼被抽取出来,传播到各大网站。

在《激情岁月——郎平自传》中,郎平曾经坦言:“这段8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历练了我的心智,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实……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拼搏去奋斗。今天,啃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涉过经济转型升级的险滩,都需要发扬女排精神,去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抗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壮哉,女排精神》的一文的结尾意蕴深远。

猜你喜欢

振兴中华评论员郎平
学习孙中山热爱祖国的崇高风范
孙中山的实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郎平:要带还带中国女排
打造地方广播的评论架构体系
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应与时俱进
郎平,永远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