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益活动的小学生公民教育对策研究

2016-05-14苏悦

中小学德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公益活动公民公益

苏悦

摘 要现今小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少且形式单一,难以发挥公益活动的公民教育价值,为此,应重视小学生的公益教育,开发公益教育教材,探索参与公益活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并开发基于教育性的公益活动评价方案,让参与公益活动成为我国小公民成长的摇篮。

公益活动;公民教育;小学生

G41

A

2095-1183(2016)09-00-02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

文章编号

诚如一些学者所言,在道德冷漠的现代社会背景下,“面对‘他人的痛苦,很多直接或间接的旁观者不是没有同情,只是没有行动”[1]。因此,小学生参与公益行动,能够从小养成公共参与、主动关怀的公民德性,其所传递的关爱弱势群体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正能量,无疑将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公益,参与公益,营造良好的公益行动社会氛围,进而“治疗”道德冷漠,培养积极公民和爱心天使。

一、我国小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现状分析

我国现今对儿童进行的公民道德教育主要还是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相对缺乏。在一些学者的实际调查中,也呈现出这种现状。如陈传锋等在华东、华北、华南和西部地区的60所中小学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公益性活动更少:中学生中从未参加过课外公益活动的占63.3%,经常参加的只占7.2%;而小学生经常参与课外公益性活动的只占16.9%,参与课外公益性活动3小时以上的只占4.2%。[2]可见,小学生缺少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李梦霞等在浙江湖州获得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9.7%的中国小学生经常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之中,几乎每天参加的仅占2.6%,偶尔参加的占63.2%,从未参加过的占14.5%。而进一步访谈结果发现,实际意义上真正参与的仅有2.6%。[3]

以上数据表明,如今小学生少有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这着实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一大憾事。“行是知之始。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了糖才知道糖是甜的。”[4]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认识只有在亲身经历后才会更深刻。而参与公益活动能让他们学会助人,养成行善的习惯,是小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国家在政策、立法上缺少重视。国家在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上的立法刚起步,机制尚不完善,对小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缺乏具体的政策支持。第二,学校、社区和家长不够支持。参与公益活动的社会氛围不浓,社会支持和公益诚信欠缺。学校方面考虑安全因素,畏惧意外担责,在组织课外活动方面畏首畏尾;社区方面缺乏有效的支持平台;家长考虑到时间、精力和财力的付出,对公益活动也不置可否。第三,公益理论和实践发展滞后。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公益教育理论,小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另外,从事公益教育的师资缺乏,培训滞后,在实际操作上亦存在困难。第四,小学生自身课业压力大、公益动机弱、公益认知浅、公益能力差。纵使小学生有参与公益的美好愿望,但苦于缺乏时间、精力和有关公益的基本知识及技能,也难以独立设计、策划和组织公益活动。

二、基于公益活动的小学生公民教育对策

公民教育是社会通过培养使公民成为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责权主体,成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有效成员的过程。公民教育具有基础教育、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性质。[5]小学阶段作为公民教育的初始阶段,将为未来公民的成长打下重要基础。参与公益活动是小学生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关于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公益教育和组织公益活动还缺乏有效的研究。本文试图给出初步的对策,以期为小学公民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1.重视小学生的公益教育

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讲,我国尚缺乏有针对性的小学生公益教育。例如,德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慈善理念教育,如开展与爱护动物有关的活动、开设专门的“善良课程”(德国小学设有专门与“善良”相关的知识与实践课程,如参观养老院、实地考察流浪汉居住地、慈善捐款、寄发礼物等)、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和环境慈善教育活动等。[6]为此,我国也应重视小学生的公益教育,开展适合我国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公益实践活动。比如可在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制定参与公益活动的计划并付诸实践,将公益教育规范化、常态化。

2.开发公益教育的教材

在小学生公益教育的教材方面,尚立富主编了一套《小学公益实践教程》,该教程是以道德知识的课堂教学和践行道德知识的学生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其一至六年级的公益课程力图从学生学习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公益知识开始,引导其参与到公益行动中来,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力量参与到改善家庭、学校和社区公共事务中来。另外,2011年北京市中小学开始试点《志愿服务手册》,其中小学教材名为《学做志愿者》,中华慈善总会则在北京发布了首册《慈善读本》等等,这些有关公益教育的教材可以为我国小学生的公益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3.探索参与公益活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参与公益活动是小学生公民参与的良好平台,学校应探寻小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有效途径。如建立公益社团,家校合作组织亲子公益活动,通过网络媒体参与公益活动等。小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公益活动,如慰问孤寡老人、帮扶残疾人、打扫社区街道、捐款捐物、义务宣传公益理念、做大型活动的志愿者、手拉手互助、爱心义卖等,以此培养责任意识,学会奉献爱心。总之,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式要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趣味性、多样性和可行性,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保证活动的效果。

4.开发基于教育性的公益活动评价方案

公益活动的评价是整个公益活动的结束。对有关公益活动的成果展示,应重点突出学生的感悟、体验和成长收获,注重对其公民教育的宣传,发挥公益活动评价的教育性功能。也可制作公益活动手册,记录公益活动的时间、具体内容以及学生阶段性的对自己的认识,毕业时将其赠与参与公益活动的学生,发挥公益活动对小学生公民成长的促进作用。

应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因此,我们应注重让小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其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公益实践活动,将小学生培养为日益成熟、理性而又有爱心的公民,为小学生尽快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德胜.时代精神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3.

[2]陈传锋,李成齐.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课外社会性学习状况堪忧——基于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性活动的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5(8):14-19.

[3]李梦霞,王佩佩,等.中美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比较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5):97-102.

[4]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9.

[5]蓝维,等.公民教育:理论、历史与实践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1.

[6]董向梅.教育与当代德国民众慈善理念的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97)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公益活动公民公益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