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激活师生生命成长的内在要求

2016-05-14饶冠珍

中小学德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讲坛书架共同体

饶冠珍

摘 要“阅读+”是指一种思维开放、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阅读+”可以通过搭建“阅读+”框架,创建“阅读+”平台,拓建“阅读+”方式来实现。“阅读+”活动效果能在“博学少年”竞评中得到呈现和检验。

阅读+;校园文化;实施策略;效果评价

G41

A

2095-1183(2016)09-00-02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

文章编号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1]阅读,是师生学习成长的必由之路,开放的阅读即“阅读+”是师生成长的内在要求。思明小学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善思明理的思明学子,因此,倡导“阅读+”,构建基于阅读的校园文化是办学的必然选择。

一、施行三“立”,搭建“阅读+”框架

“阅读+”活动是学校的文化存在和教学方式,为了促进活动走向纵深并持续发展,学校从领导管理、组织形式、内容体系等方面抓好三个“立”,搭建活动的整体框架,充实阅读的内容。

1.成立“阅读+”指导中心。由校长亲自引领,吸纳行政班子成员、各学科组长为骨干,进行阅读活动的顶层设计,保障日常阅读活动的实施及考评。

2.建立学习共同体。目前学校建起了三种模式的学习共同体:一是教师研修共同体。这是基于阅读和学习研究的研修共同体,以教研组为主体,组建各学科的学习共同体。二是社团学习共同体。每个社团都是因学习需求结合在一起,自然地组成社团学习共同体。三是项目研究共同体。这是师生为共同完成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研究共同体。

3.设立“阅读+”课程体系。主要有三种形式:(1)国家课程校本化。以“阅读+课程”的形式渗透到每个学科中,每学科按主题单元拓展阅读。每月一课时的学科“阅读+”拓展,从学习领域、课程内容、主题模块、实施流程等方面设置,如:阅读+语文,阅读+数学,阅读+艺体等。(2)校本课程特色化。按年级设立特色校本课程,如:阅读+文学,阅读+探究,阅读+数学思维等。 (3)项目活动课程化。利用每年的书艺节(读书和艺术节合一)、科技节、体育节、教育实践活动,开设阅读+艺体、阅读+科学、阅读+品格教育、阅读+研修、阅读+实践等课程。

二、推行三“微”,创建“阅读+”平台

当前,我们已处在一个“大物移云” (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云时代)时代,学校的阅读文化建设如何适应这一时代特点?我们提出了推行“阅读+”三“微”活动,在学校广泛推进阅读,促进师生阅读活动的交流、互动、分享。

1.“微讲坛”。“微讲坛”是师生学习交流展示的特色平台,分教师系列和学生系列两块。教师微讲坛采用两种模式。一是“微讲座+学习故事”模式,双人主讲、轮流滚动。实施过程中,先让一号主讲人把专题阅读中的所思、所想、所感,以微讲座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二号主讲人则分享学习故事,把工作中的即时感悟、短期经验进行交流分享。二是“诗词鉴赏+书法”,学校工会活动采用“单周体育锻炼,双周文化滋养”模式,双周活动纳入微讲坛,让主讲人在自我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全体教师对诗词进行鉴赏,然后结合书法训练,加以融合内化,实现内外兼修、滋养心灵。

学生微讲坛采用三种模式。一是班级微讲坛,以阅读分享课的形式进行,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开辟专门的阅读分享课,学生用思维导图、PPT等方式,介绍和分享对读物的感悟。二是国旗下微讲坛,学校改变传统国旗下讲话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按照“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撰写讲稿——指导润色——发言分享——活动感悟”的流程,接受“阅读+品格教育”的训练。三是学科讲坛,根据学科需求,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学科阅读,并在授课或学科性活动中进行展示。

2.“书虫联盟”微信公众号。顾名思义,“书虫联盟”微信公众号专门用于读书活动,开展好书推介、发起话题、讨论互动、心得交流。微信的即时、便捷功能,使阅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广泛阅读,并带动教师、家长及“朋友圈”内的人参与。

3.微书架。学校图书馆藏书多、索引全、环境雅,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条件,但离学生生活空间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让学生与阅读随时“相遇”,学校设立了许多“微书架”。如班级中的“班级微书架”,年级部的“角隅微书架”,门岗接送区的“门岗微书架”,以及在咖啡吧、阅读吧、心理吧中的微书架等,使书籍成为孩子们最熟悉、最贴身的小伙伴。

三、践行三“P”,拓建“阅读+”方式

阅读既是信息的获取和输入的过程,又是个体的内化体悟、由内及外的输出过程。为此,学校积极探索、践行三种“阅读+P”的输出方式。这里的P是指Perform(表演)、Practice(实践)、Produce(创作),让学生通过这些方式,把自己的体悟、体验表达出来,以“表演、实践、创作”作为阅读内化、升华的一种方式。

1.阅读+表演。每个人对于阅读对象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学校要用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引导他们诠释对作品的理解。如:(1)课本剧,选择课文或其它健康向上的内容改编成剧,并进行表演,活化读物中的人物和事件。(2)诗中画,自选一首古诗或词,根据作品意境,结合自己的理解,创作一幅水墨画。(3)艺术情,在书艺节、才艺秀等活动中,开设乐器专场、舞蹈专场、小歌手专场等,生发孩子们对于音乐、舞蹈的领悟与理解。

2.阅读+实践。阅读不能仅停留于书本,还要融于现实;实践也是一种阅读,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过程。为此,学校选择身边的事物或历史文化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引导学生学会做研究计划、访谈、记录、整理等,在“阅读+实践”中培养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提升创新与实践的能力。

3.阅读+创作。学生自己完成的有意义的文句篇章、舞蹈动作、美术作品、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等,均可视为一种创作。他们想象力丰富,但知识与能力底蕴尚浅,而阅读正好能提供信息滋养,为创意、创作、创造提供条件和可能。

应该说,“阅读+”活动的开展是为了促进师生广泛阅读、有效阅读,提升阅读品质,培养核心素养。其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多维度的活动和评价体系来反映。为此,学校独树一帜地创设了“博学少年奖”竞评方式,对“阅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实践证明,“博学少年奖”从“博”的角度,反映了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从“赛”的角度,测量了学生获取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从“奖”的角度,发挥了正向激励作用,促进了“阅读+”活动持续、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新.阅读的力量:“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J].图书馆杂志,2014,(4):9-17.

(作者单位:厦门市思明小学

福建厦门 361003)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讲坛书架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整理小书架
英山 组工干部上讲坛
基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职院校讲坛“321”模式构建
聆听花开静待绽放
《杂文选刊》2017年7月精彩推荐公民讲坛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书架就要美美哒
会展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