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特别学生以特别教育关爱

2016-05-14班华

中小学德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心理语言

摘 要对“特别学生”与“特别教育”的理解,给特别学生以特别教育的关爱,体现了国家公民受教育权,体现了教育伦理的精神。“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积极教育的根本原则,是特别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特别教育应运用积极语言HAPPY模式,实施发展性的、积极的“心理-道德教育”。运用积极语言模式本身体现了积极的学生观、教育观;表现了诸多优越性。特别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生幸福。

特别学生; 积极教育;积极语言HAPPY模式 ;人生幸福

G41

A

2095-1183(2016)09-000-04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

文章编号

对特别学生应施予特别教育。对特别学生与特别教育,国内学者陈善卿教授、姚文忠教授等人已有多年的研究。按陈、姚教授的理解,特别学生是指身体健康、智力正常,但学习性发展不足、社会性发展不足的学生;通俗说法是“学校难教,家庭难管,社会难容”的学生。我是极少接触这个题目的,今天我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不当处希望能得到指正。

一 、特别学生应得到特别教育的关爱

先谈我对“特别学生”与“特别教育”的理解。特别学生与特别教育两者是紧密联系着的。对特别学生需施以特别教育;特别教育的对象是特别学生。要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可与特殊学生、特殊教育的比较来理解。特别学生是特殊学生中的一类,特别教育是特殊教育中的一类。广义的特殊学生与广义的特殊教育,包括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狭义的特殊学生,是指身心发展有缺陷的学生,即盲、聋、哑、智力落后或肢体残疾的学生。与此相应的,对其施行的适宜的教育,称之为狭义的特殊教育。日常所说的特殊教育,大多是指狭义的特殊教育。

第二种类型是智力超常的学生。与此相应的,对其施行的特殊教育,通常称之为“超常教育”。

第三种类型称特别学生,指身体健康、智力正常,但神经系统或心理发展存在某种不正常,表现为学习性发展不足、社会性发展不足的学生。与此相应的,对其实施的特殊教育,称作“特别教育”。

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都应相应地实施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超常学生与特别学生都是广义特殊学生中不同类型的学生,或者说都是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超常教育、特别教育都是广义特殊教育中不同类型的教育,或者说都是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

所有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都是国家公民,都应享有公民权利,包括受教育权利。国家对所有青少年都应给予教育关怀,给特殊的学生以特殊的教育关怀,对其中的特别学生给予特别教育的关爱。

给特别学生以特别教育的关爱,体现了国家对公民受教育权利的保护,是国家法律的要求。

给特别学生以特别教育的关爱,体现了社会成员人人平等,是教育伦理精神的要求。

二、特别教育应是一种积极教育

特别学生的特别教育,应是一种积极教育,其根本指导思想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普通教育学中的一项教育原则。我国古代《学记》所主张的“长善救失”,就是这一精神的体现。特别教育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并作为特别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现今的“教育学”,无论是翻译前苏联的教育学,或是我们国内编写出版的教育学教材、德育学教材,在论及原则时,总是把“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作为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提出来。当然,语言表述可能不同,如有的表述为“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表述方式可以多样,但其根本精神是积极教育。我们对特别学生的教育,应当、必须遵循这项重要教育原则,作为我们实施特别教育的重要、根本指导思想!

特别学生在某些方面发展不足,存在着某些消极因素,但在他们身上也必然存在着很多积极因素,即存在某些优点、长处、进步。特别教育者应高度重视发扬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对特别学生的特别教育,遵循这一指导思想,体现了对特别学生的特别教育关爱,体现了积极教育的精神,既符合教育原理,是教育自觉的表现;又体现了对特别学生的尊重、爱护,是珍爱生命、具有生命自觉的表现。

三、运用积极语言施教

对特别学生实施积极教育,是特别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积极教育的根本原则,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积极教育以积极语言HAPPY模式进行施教。

特别学生身体健康、智力正常,学习性发展不足、社会性发展不足,与同龄孩子比,学习心理能力差,不善适应社会生活。我理解这是特别学生心理发展中非智力因素存在某种问题或缺陷导致的。因此,需要重视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若把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心理-道德教育更好。不论心理教育还是道德教育,都应是积极教育。1987年我第一次提出心理教育,“把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包括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简称心育”[1]。此后我作了更完整的表述:心育,即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这样表述的心理教育不是消极的矫治性的教育,不是一般的心理疏导、心理治疗, 而是重“培养”“提高”“发展”,这就是发展性的积极心理教育。道德教育也应是发展性的积极的教育,不仅要培养优良道德品质,而且要培养、发展道德认知能力、道德情感能力,还应培养、提高道德践行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道德辨析能力,辨析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因此心育、德育融为一体的心理—道德教育也是发展性的、积极的道德教育。 本世纪初,从国外引进的积极心理学,为我们的发展性心理教育、道德教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提供了科学心理学理论基础。

积极教育的实施,应使用积极语言。我国心理学界著名学者陈虹博士深入思考和研究,在中小学普及和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和语言学家们一起,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积极语言HAPPY模式”。陈虹在全国四个直辖市、12个省、2个自治区、24个地市区县与一线老师共同研究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应用,并编写出版了《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2]。这一模式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的特别教育应采用这一积极语言模式。

运用积极语言教育模式蕴含着积极的学生观和积极的教育观。HAPPY中的H:Hope(预想、希望);A:Action(行动);P:Process(过程);P:Point(关键点);Y:Yield(产品,收益)。

例如培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爱上学习的心理品质,我们就可运用积极语言施教。

H:Hope(预想、希望),期望他有学习自觉性,有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习到新东西会开心,感到满足、快乐。

A:Action(行动),老师通过积极语言,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想学、爱学。

P:Process(过程),用积极语言提供具体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挺有意思、有快乐体验、有成就感。

P:Point(关键点),抓住起决定作用的语言,具体指导。

Y:Yield(产品,收益),学生开始喜欢学习,喜欢上学,喜欢看书等,学习成为自愿行为,乐意为之。[3]

我想强调,用积极语言施教,应在每一环节,注意:我强调的是每一环节都应高度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即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自己努力学习。

H:Hope(预想、希望),教师、家长重视把自己的预想、期望转化为孩子自己的预想、期望,成为孩子自己内在的动力。学习者是学习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体作用。

A:Action(行动),不单单是教育者行动,这一环节同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积极参与行动。

P:Process(过程),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引导作用,但指导、引导只有通过学习者内因起作用;即通过学习者自己主观努力才能实现预想的要求。

P:Point(关键点),让学习者自己充分理解关键点,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还没能充分理解的话,在学习某方面内容后,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悟出其关键作用。

Y:Yield(产品,收益),高度重视让学习者自己对产品、收益的自我欣赏,体悟、享受收益的快乐!

对特别学生的教育,运用积极语言本身就体现了对特别学生的尊重、信任,体现了对特别学生的特别教育关爱;因而,运用积极语言不仅仅是教育方式问题,在背后支撑的还有积极的学生观和积极的教育观。积极学生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本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有受肯定的心理需求,这是特别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基础。积极学生观主张培养、形成学生积极情绪,提高爱的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掌握积极看待世界方法,形成积极人际关系,具备宽容和智慧的灵性、成长的勇气、审美的体验。

运用积极语言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特别学生的自主成长。教育是学生与老师积极语言的互动过程。老师使用积极语言指导学生改变某种行为或形成新的行为过程中,抓住期望中的品质特征和行为与形成这种品质的行为之间有关联的关键点,使学生向着期望的目标发展。教师的教育引导是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外因”即外部“条件”。而采用积极语言的教育过程,让学生想到接受教育将获得某种产品、某种收益,对教育结果有一定的预想、期望,这是特别学生接受教育,努力学习的“内因”或内在“根据”, 对学生发展起着“内在动力”的作用。运用积极语言教育模式,能不断地让学生体验实现学习期望的满足和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特别学生的自主成长。

运用积极语言教育模式,对学生在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方面具有积极性、建设性、激励性。受教育者会产生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善、自尊、自信的品质,有利于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行为。运用积极语言教育,可以使整个教育过程是和谐的、愉悦的,从而享受教育幸福。要纠正“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了明天的幸福,必须牺牲今天的快乐和幸福”的思想误区!采用积极语言教育,不仅仅为了教育结果能让学生享受到人生幸福,而且在教育过程中就有愉快的体验、享有愉快的情绪。也就是说,积极语言教育不仅为了学生未来享受人生幸福,而且在当下教育活动中就能体验到、享受到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运用积极语言教育特别学生,遵循心理哲学,按照积极的特别学生观和积极教育观,以特别方式实施教育。特别教师怀着特别教育的爱,采用积极语言与学生对话,关爱、引导、宽容、耐心等待学生。因此,做一名特别教师,应提高教育自觉, 深谙特别学生心理,懂得积极心理学原理,深谙积极语言功能,从而实施积极的特别教育方式。

四、特别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生幸福

“教育目的即人的目的。教育本体的、内在的、直接目的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让人成长为自由的、全面的、幸福的人。人生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人才,这些也是教育的目的,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生幸福。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是为了人的幸福。归根结底,人是目的,以人为本。”[4]这一段话同样适用于特别教育,特别“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生幸福”[5] 。

多年前我们提出心理教育宗旨,也是心理-道德教育的宗旨:“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我们的特别教育可以吸取这一宗旨的精神。

“优化心理机能”。特别学生的智力正常, 但非智力心理发展方面可能存在某种问题,在促进心理机能或心理能力提高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维护心理健康的教育。人的心理潜能无限,我们应相信特别学生同样具有无限的心理潜能,善于发现并帮助他们发展其所具有的心理潜能。

“提升精神品质”。人的生命不同于动物的生命,人的生命主要是精神生命。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精神生命包括心理的、道德的、价值的等方面。我们应把提升精神生命作为特别教育的主要任务。

“促进人格和谐”。通过心理-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而人格和谐有助于学习性发展、社会性发展。这两方面可以互相促进。

“服务人生幸福”。上面我们说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生幸福”。特别教育也应帮助特别学生学会追求人生幸福。特别教育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其任务当然是艰巨的;但只要我们具有了应有的教育自觉,理解了教育原理,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融合。毕淑敏说“幸福并不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而是一种快乐和意义的结合体” [6]。快乐的感觉来自神经分泌的内啡肽。内啡肽也称胺多酚或脑内啡,是一种內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意义就是指你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你知道方向,你有你的理想,你知道所有的步骤都是在向那个方向前进。”[7]“真正幸福的人,不仅仅指的是他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快乐的,而且是他的生命的整个状态,即使有经历痛苦的时刻,但他明白这些痛苦的真实意义,他知道这些痛苦过后,依然指向幸福。甚至可以说,这些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他在总体上仍然是幸福的。” [8]

对特别学生实施积极教育过程中,应对从H:Hope(预想、希望),到Y:Yield(产品,收益)的每一环节都加以关注,从而让学生产生快乐体验,明了学习的意义,就如朱永新教授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仅教育结果具有人生幸福,而且产品和收益的过程就是享受教育幸福。

参考文献:

[1]胡守棻.德育原理(修订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59.

[2][3]陈虹.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01-305,340-344.

[4][5]班华.享受和班主任朋友共同成长的快乐[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27.

[6][7][8] 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24.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心理语言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心理小测试
我有我语言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