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财会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2016-05-14狄雅婵李云慧宋春梅
狄雅婵 李云慧 宋春梅
摘 要:近年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发展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在校企合作中,校企协同共同培养人才是适应社会及高职院校发展的趋势。本文力在以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为例,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高职院校在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校企协同 合作机制 人才培养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不断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寻求与行业企业的相互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校企协同是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参与的一个复杂的运行系统[1]。建立相对完善的内外部系统机制才能有效保证校企协同高效运行。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财会类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四千多人,是河北省会计类专业在校生人数最多的高等职业院校。财经职业学院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订单人才培养,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一、校企协同的含义
《说文解字》解释,“协,众之同和也。同,合会也”。“协同”指的就是互相配合,是指多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协同”并不等同于“合作”,与“合作”相比,“协同”更强调协调合作的过程和结果。肖坤(2015)指出,协同教育是社会某一系统与教育系统相互联系而产生协同作用,由此影响教育系统和该系统的功能发挥。校企协同是指高等学校与企业之间通过某些要素与信息的相互联系作用,加强教育合作的教育模式[1]。
二、校企协同育人机的构建
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工作,不管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政府、企业、高职院校等利益相关各方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是指高职院校、企业从人才培养开始到结束过程中涉及各个环节的运行原理、相关制度及作用方式,通过一个健康发展的规则、程序,使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方相互作用、合理制约,从而实现良性循环[3]。因此,要着力构建紧密、稳定、深层次的校企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本文认为包括外部支持机制、内部协作机制两大方面。
1.外部支持机制
外部支持机制是指高职院校以外的支持,包括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机制。只有构建与之相对应的体制和制度,高职院校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才能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具体包括利益共享机制、沟通机制、人才交流机制等。
利益共享机制是协同培养人才机制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校企协同体系的实施,既满足了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了企业长远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双方的共同利益问题是达成双方合作的关键。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与河北顺捷公司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在双方协调的基础上,明确各方利益,达成合作意向。
沟通机制,沟通是理解的基础。校企之间要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进行交流,加强沟通机制的探索,对合作原因、合作内容、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协商沟通,权责明确,保证校企协同机制的有效实施。另外,政府在校企沟通机制的建立中应发挥引导和促进的职能,为校企沟通协作搭建平台。财经职业学院与河北顺捷公司双方之所以能走到一起,一方面是顺捷公司负责人具有深厚的教育情怀;另一方面,企业也在寻求业务转型和新业务模式的探索。
人才交流机制,校企双方确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实现人才交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人士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财经学院在财会类专业课程改革中,与企业专家一起,联合开发会计专业实战课程。实战课程授课课时量的多少、授课内容的范围、考核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管理模式,均顺捷公司共同制定完成。企业选派服务于一线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公司工作人员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到校授课。企业接收校内教师进入企业实践,解决了专业教师实操业务能力较弱的问题。
2.内部协作机制
高职院校内部各项职能的协调机制,是指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指引下,通过高职院校内部各方面体制和制度的建设,实现微观机制的协调与整合,从而最大程度地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工作服务[4]。高职院校内部各项职能的协调机制:投入机制、组织管理机制、就业创业机制等。
投入机制,在校企协同培养人才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企业或政府的投入,校方也要增加合作创新和人才培养投入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为高职院校提供实习基地,更好的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构建起了一体化的校内多功能会计实训中心,有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综合实训室、税务仿真实训室、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实训室、财经顺捷实训室等13个专业实训室。其中,有两个顺捷会计实训室是与顺捷公司合作共建。
组织管理机制,校企成立适合协同培养人才模式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团队和管理队伍负责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以及培养方案执行与监控。将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满意度作为首要标准,建立校企深层次合作系统,使行业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过程,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就业创业机制,高职院校在实现传统的“单向流动”模式,即将学生输送到企业培养的同时,也应当积极调动和利用这些资源,即将企业的优质就业创业指导资源引入学校,构建资源“双向流动”模式[5],为高校的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辟新的发展
方向。
三、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是对教育的发展创新。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在具体的实际合作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需要不断加强建立完善协同有效机制,保证校企协同培人才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肖坤.校企协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机制与策略[J].大学教育.2015(7):25-26
[2]杨频.职业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8):67-71
[3]王素君,吕文浩,刘阳.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和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2:57-60
[4]周权锁,李荣,徐国华.推进深度“产学研用”合作、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12):60-63
[5]周华.校企合作平台下的研究生就业工作探索[J].北京教育,2013(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