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助力,激活区域研修
2016-05-14刘昌菊
刘昌菊
乡镇机构改革实行“以校管片”的教育管理体制后,乡镇区域的研修管理一度弱化,对农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几年前,笔者所在的县在中心校下设研训站,负责乡镇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管理工作。随着管理机构的建立,研训站以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修对象,不断优化管理措施,为区域研修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搭建平台,开拓研修阵地
1.学校成立“三组”
研修组。研修组是以学科教学形成的教师组织,承担着学校学科教学的管理、指导等职责。研修组由传统的教研组发展而来,从“教研”到“研修”,变化的名称背后,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备课组。备课组隶属于研修组,它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组成的研修团队,核心任务是“集体研备”。学校通过“四定四研五程序” 模式做足“研”、“备”功夫,使每次的集体备课都做到深入深刻。
年级组。年级组则是建立的跨学科教师团队。除了实施年级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外,更重要的任务是组织教师研究同学段学生学习及身心发展的共性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帮助。
2.乡镇成立“三组”
学科中心研修组。乡镇学科中心研修组受研训站和学校共同管理,以组织活动为主要工作形式。研修组长是研修组的灵魂人物,由镇内学科教学研修的“权威”担任,在学科研修工作中发挥着纽带和桥梁作用。
学校联谊研修组。学校研修共同体组合是同学段学校自主选择的结果,它们有互补性强的教育教学资源。学校联谊研修的实质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共生共荣。
课改研修QQ群。课改研修QQ群是专门交流、讨论课改工作的主题研修群。QQ群运行实行轮值制度,中学以学校为单位、小学以联谊研修组为单位轮流主持群研修,每次一周。研训站从交流主题、参与人次、展示成果等方面进行管理,促使群研修有序有质进行。
二、强化规范,落实研修过程
1.重指导,建规范
建章立制,明确规范。经教代会讨论通过,研训站出台了《教育教学管理规范》等研修管理制度,并指导各学校根据全镇工作要求,结合校情对制度进行完善。对于全镇整体推进的阶段性重点工作或活动,研训站都在充分调研,做好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出台具体方案,明确工作要求。
分类要求,动态规范。镇内学校既有城镇学校,也有农村学校,学校在办学环境、条件、规模和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尊重差异,实行动态规范管理,促使不同学校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追求,充分调动了学校和教师的研修热情。
2.巧引导,促规范
评价引导。考核与评价,对工作既是诊断,也是指导。比如,研训站每年都要对学校进行校本研修工作考核和优秀研修组评比,为此出台了《学科优秀研修组考评办法》等文件。这些文件本身就是行动指南,每次评价过程,更是一次面对面的规范管理的指导。
交流引导。通过“校本研修开放日”、研修工作现场会及其它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学校间、研修组间、教师间相互学习,进而提高研修工作水平。
专家引导。在争取研修外援上,我镇与县研训中心比邻,有条件争取到学科研训员更多指导机会。在学科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遇到困惑时,请研训员到校进行现场诊断和指导,能及时化解难题。
3.勤视导,保规范
关键时段视导。学期开学和结束阶段,是学校管理最易松懈的时候,这个时段往往是研训站深入学校密集听课、进行研修视导的时段。通过视导,营造一种规范管理的氛围,促使研修工作尽早入轨。在教师因受某些事件(如岗位设置等)影响,造成群体情绪出现较大波动时,也是需要视导的时段,在视导中做好正面引导,促使教师把注意力尽快转移到教学工作上来。
视导关键环节。曾经一个时期,几所学校由纸质备课改为电子备课时,由于管理措施没有跟进,出现了备课弱化的现象,研训站发现问题后,及时到校视导,与学校一起研究措施,加强了备课管理。此时的视导在检查、督促的前提下,重在沟通、指导和研究,目的是纠正偏差,强化规范。
定期与不定期视导结合。定期视导,每学期一次,一般安排在学期中期,春季与研修考核合并进行,视导后全面总结,突出问题要求定期整改。不定期视导视具体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其取向在于因校制宜,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三、突出重点,彰显研修特色
1.课堂教学研究
多种形式上课。一是全员晒课。围绕课堂教学阶段性研究重点,每学期每名教师晒课一节。晒课的时间、内容由教师自己初定,申报后研修组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安排,发布课讯,研修组(或年级组)全员观课议课。二是自主约课。自主约课是教师自己邀请他人听课,其方式可以是教师约领导、同伴互相约。全员晒课和自主约课是课堂教学研究的“规定动作”,每学期每位老师至少各上一节。三是典型亮课。典型亮课具有示范性质,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的热点、难点、疑点等共性问题,选择优秀教师亮课,发挥引路作用。四是分类赛课。组织教师分任教学科、年段或按教师年龄等类别上竞赛课,是课堂教学研究的常见形式。竞赛促使教师深入投入,主动学习和研究,是非常有效的研修方式之一。
创新方式研课。一是同课异构。同课异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同的教师上同一节课,另一种是同一名教师用不同的理念上同一节课。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强调在“比较中研究”。二是重点磨课。磨课既磨理念,又磨技艺,还磨素养,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很有帮助。几年来,我们通过磨转岗教师的课、磨弱势学科的课、磨有潜力教师的课,促进了一批教师的成长。三是录像反思。把常态课录下来,提供给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以此进行的教学反思更有内容和质感。
2.“书香校园”活动
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活动由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为使教师读书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荐书导读。由领导、同伴提供书讯,推荐好书,引导阅读。二是奖书促读。以书作为教师参加各类活动取得成绩的奖品,唤醒教师的“读书人”意识,主动阅读。三是交流带读。定期组织读书报告会、论坛,或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平台,展示读书成果,带动阅读。
3.小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径,为实现课题研究常态化,鼓励和吸引更多教师参与其中,我们大力推行小课题研究,将各类教育教学问题汇集整理形成“课题”,由教师自主组建研究团队,申报认领课题,开展行动研究,并以一定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研究结束后,经评估验收给予定性评价,获得相应的“专业成长积分”或科研奖励经费。小课题研究植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深受教师欢迎,如今已成为教师科研的主要形式。
总之,做好乡镇区域研修工作,既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乡镇区域研修管理,提升研修工作水平,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