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2016-05-14于娜
于娜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第一课时非常重要,它是引导学生初次接触课文,顺利走进文本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教师在第一课时要通过有效阅读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有计划带领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在分层次组织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过程中注重词语教学,进一步夯实语言基础。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的有效性,能够促进第二课时的顺利进行,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重要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明确课前预习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语文精读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处理好课程标准、文体、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关系,还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明确今后课时教学目标的重点。因此,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通过课前预习,把学生实践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必要任务,也是实际上的起始学习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已经把第一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涵盖进去,是整个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础阶段。预习的深入与否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系,更主要与教师的课前预习指导有密切关系。其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第一课时的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时不可随意马虎,必须经过缜密思考,在充分了解学生状况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课前预习计划,把课前预习作为第一课时教学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交流,才能收到应有效果。教师对预习的设置是否合理,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程度,如果学生预习时敷衍了事,教学第一课时的进行很难收到预想的效果。教师在指导课前预习时一定要认真,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应该统筹安排,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课前预习要求。最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的学生,设计确定不同的课前预习计划。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提高适时检查,认真分析学生的反馈,进一步合理安排第一课时教学,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有效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
二、强化初次阅读效果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初读训练,熟读课文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初读充分将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深入理解文本。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应是让学生把课文读通,初次阅读最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文章读的通顺,以后的教学进行的必然顺利。抓好初读的第一步,加强必要的引导,教师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反复阅读,直到读通读顺为止。语文精读课第一课时非常重要,课堂上必须强化学生初读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把难读的语段要耐心地一遍遍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努力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必须加强读书方法的有效指导,引导学生读一遍有一遍的滋味,阅读要收到应有的效果,初读可分三步走:第一遍要求学生借助生字表读通课文,将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带进句子,在文章语境中理解词句,联系上下文进行深入理解。教师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质疑进行归纳讲解,引导学生回味阅读,进一步思考。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能够收到较好的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它应贯穿在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中。但在许多教师的潜意识里,初读只要完成读读课文,写写生字的目标即可,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那是精读课文的事。事实上,初读也应创造一切机会挑战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如高年级学生在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鼓励其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而不是不加思考地抄写教材全解或其他工具书。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了许多抒情性散文。这些文章情感强烈,层次多,学生很难把握其总体。教师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不妨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列出结构提纲,然后串点成线,理出头绪,把握整体。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夯实词语教学基础
对于语文教学无论走到哪个阶段,字词教学始终不离不弃。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其根本是做好词语教学工作,夯实词语教学基础。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段,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范围狭窄,认知能力有限,故字词教学为第一课时重中之重,中高年级学生由于认识水平提升,视野不断拓宽,花在字词教学上的功夫则减少,重点应放在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在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的“篇章”教学,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小语教材的编写中,识字教学贯穿始终。并不是所有生字词语都要检查、识记。我们可以选择学生朗读、理解有困难的,容易混淆的、多音的等复杂的词语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其他一些生字词则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解决。词语只有在融入课文情境中才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单独列出的词语在进行教学时要结合课文内容,尽可能在反复阅读过程中体会这些词语的深刻意义。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生字生词,可以与前面学过的进行对比记忆,这样可以在新词教学的基础上积累更多词语。另外,语文第一课时在结束时,教师可通过教学情境设置一些关于新学词语的问题,给学生留下进一步探索的悬念,以此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结语
虽然教学有方,但毕竟教无定法。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的相关工作至关重要,但教师应结合实践,根据具体情况,探索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停留在固定的传统教学模式上。从总体上认识小学语文阅读第一课时教学的特点,高度重视这一过程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走好进入课外内容的第一步,提高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为第二、第三课时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韩莉.我看第一课时——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第一课时的有效性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 2012(2).
[2]周洁.聚焦第一课时 关注阅读教学[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4).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