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语文

2016-05-14曲家伟

课外语文·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善感工具性诗意

曲家伟

【摘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高考指挥棒下的语文往往更注重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但是语文需要诗意,更具人文性的语文不会再生硬,更具诗意的语文自然不会再冰冷。语文课堂需要我们倾情诗意,静待花开。

【关键词】诗意;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海水,诗意就是海鸥,有了诗意,语文才有灵动;语文是草原,诗意就是花朵,有了诗意,语文才有魅力……

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在备课中必然花费大量的心血。查阅大量的资料,反复揣摩教学设计,深度地挖掘,深刻地理解,一节十分粗糙甚至是百孔千疮的课经过几番“切”“磋”“琢”“磨”, 终于成品,但结果,教师、学生都被大量的材料彻底地淹没,教师累了,学生却睡了。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高考指挥棒下的语文往往更注重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缺乏了诗意的语文课堂,学生好比在烈日下暴晒,即使教师的“热”越高,学生就越难以享受。

诗意需要理解,需要感动,进而需要欣赏。

语文本身就充满了诗意,诸子百家“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鞭辟入里的人生真谛,唐宋诗词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朵朵精美的浪花,纵横千古感人至深的“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的孝悌美德……诗文中的真情美、细节美、瞬间美、凄凉美,画面美……无处无画意,无处不诗情,无一不浸染着每个人的情丝。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很多时候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网上资料或者是以往的即成理解,缺乏对问题的独立、创新思考,导致思想僵化,长期满足于即学,不接触新思想、新知识势必导致钝于言,讷于语,囧于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更多地生拉硬拽,使学生臣服于自己的权威,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生硬而冰冷。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这就要求诗意课堂,首先需要有诗意的教师。教师只有诗意地存在,才更有魅力。

教师的“诗意”来自于自身无穷的韵味。这不仅需要教师为人正派,让学生感受到刚正不阿的一身正气,也需要教师诙谐幽默,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友爱的一团和气,更需要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飘逸灵动的才气。教师应爱读书,常读书,会读书, 一是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和操作性比较强的教研论文。不断充实自我,指导工作方向;二是读一些真正提升自身修养的书,来为教育教学提供素材,也可以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此外适当阅读一些学生喜欢的时尚流行书籍,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师通过不断地读书学习,积极地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来汲取营养、更新观念、提升品位,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百宝箱”,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能够令人信服甚至欣赏的展出。《蒹葭》是《诗经》中的抒情名篇,作品的美感非常丰富,教师能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积累和独特的创新思维,从举象、造境、入情、会意、求气、寻根几方面对诗文中的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和音乐美进行诗意地解读,使学生获得的除了应得的知识,还收获了语文浓浓的诗意。

教师的诗意 “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贯穿全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对学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最有效的教育。

“诗意”的教师也是善感的。拥有一颗善感的心,才会以水见汪洋,才会以花见世界,才会在文字中感受情感的流淌,在平淡中品味诗意的蔓延,为同学少年喝彩,为丁香姑娘叹息,为林教头扼腕,为鲁侍萍鸣愤,也会为荷塘月色沉醉,也会为小狗包弟流泪,为一朵白云、一株小草、一粒细沙……倾情。

教师的“诗意”如酒,醉了自己,也醉了课堂。教师时而倾情朗诵精美诗篇,时而深刻诠释经典语段,文中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通过教师的诗意传播,如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教师的“诗意”,有时像涓涓细流,给学生一种雨润禾苗般的纤浓美;有时如大江东去,激情澎湃,气势磅礴,才思滚滚,给学生一种激越雄壮的豪放美……时时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赋予学生一个善感的心,学会生活,发现美好,品味诗意。

孩童如花,心多善感。诗意的语文课堂应是绿色的生态课堂,是学生梦想滋长发芽的地方。学生的情感宛如小溪,处处灵动,时时涟漪,在学生思想情感跳动的频率上,教师应如翩翩蝴蝶,圆润河石,让学生泛起微波,扬起浪花。《小狗包弟》中不是简单机械地要学生分析小狗包弟的形象,以“你养宠物吗?你喜欢包弟吗?”来唤起学生柔情爱意。诗意课堂中“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呵护诗心”,给学生留足想象的空间,鼓励其奇思妙想,异想天开,善待其“奇谈怪论”。如此,善于倾听花开的声音,课堂才会焕发出诗意的光彩。

语文需要诗意,更具人文性的语文不会再生硬,更具诗意的语文自然不会再冰冷。语文课堂需要我们倾情诗意,静待花开。

(编辑:孟媛)

猜你喜欢

善感工具性诗意
诗意地栖居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不宠无惊过一生
被耽搁的诗意
多悉善感的鹿角虫
不宠无惊过一生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不宠无惊过一生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