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言潜入心?润物细无声

2016-05-14陈瑾

课外语文·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作用情感课堂教学

陈瑾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教学的效果取决于良好的课堂氛围,而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着课堂氛围,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如下建议: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情感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语文课堂教育的灵魂,它对语文课堂教学起着重大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教师情感因素对语文课堂教学作用的浅析,突出情感的重要性和灵魂作用。

【关键词】情感;课堂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话虽是从治学的角度谈的,但对于语文教学同样有深刻的启示。如何使学生观念转变,由把语文当作一门知识课程学习转向对情感的体验,心理的融洽,思想的净化与督导,应该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法国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而教师的情感引导显得尤其重要。

一、教师对学生的情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职业情感的重要标志。列夫·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老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控制自己的不好情绪,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时刻以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行为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激情,虽然教师不能每时每刻保持充足的精力,但只要我们怀着对学生深深的爱,怀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我们就能在进入课堂的那一刻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充满激情与活力。有了这种对学生的热爱,在课堂教学中就更能以情动人,打动学生的心,让他们产生共鸣,受到熏陶,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对文本的情感

教材是有情的,需要教师去挖掘和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中外文学史上的名篇,这些作品本身就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作品,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或慷慨激昂,或沉稳细腻,或抑郁悲凉。在教学中要深入剖析作品,挖掘作者创作时的一种内心感受,使自己深入到作品,深刻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文本所表达出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但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造成教师在台上毫无激情地讲,学生在台下毫无生气地听。现在的学生生活大多局限于家庭、学校之间,接触事物较少,阅历不够丰富,生活面狭窄,生活单一,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比较片面,不能独立地去深入理解课文,或者理解不够全面,理解错误,这时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加以引导。但如果我们的教师都没有深入了解课文中的情感,就不能把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信息和情感传达给学生,更谈不上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造成语文课堂教师毫无激情地知识讲解,学生毫无生气地听,安心地做一名默默无闻的“记录者”的现状。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地解读文本,透彻地理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为构造活力课堂创造条件。

在讲授高中课文《想北平》的时候,教师如果仅仅借助教参,把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爱讲述出来,可以想象学生是很难对教师的讲述和文本产生过共鸣的,因为我们的学生很少有长时间远离家乡的经历,很难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身处异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真挚的感情。这时老师的引导作用就很明显地凸显出来。本人在课前查阅了很多关于老舍先生的生平和经历,知道了老舍对北京深厚的感情,老舍一生在北平生活了四十多年,但是在他创作的时候大多是不在北平的,因此老舍对北平是相当熟悉的,对北平的情感也是非常浓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本人再结合自己在异乡的求学经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作者“真想念北平啊”的真切感情。通过讲授课堂学习效果得到增强,而这都得益于本人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对文本的解读。

三、教师使其情感发挥作用的能力

以上我们提到了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都深深地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但是仅仅拥有这些情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教师是否能够将这种情感彻底地表露出来,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来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拥有运用情感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能力,这种能力离不开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的积累。要想运用情感并使其发挥作用,教师可以运用一定的方法。例如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语言包括教师的朗读,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简单的示意等等,只要是包含着教师感情的,都会对学生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用教学语言,以富有情感的、生动形象的、美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觉得课堂生动有趣,喜欢学,愿意学,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本人在讲授《相信未来》这首当代诗歌时就充分利用了教学语言。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更重的学习和升学压力,以怎样的面貌去面对是至关重要的,这首诗歌旨在教育学生在困境面前也要乐观地面对,相信未来。通过本人简单的背景描述,学生只是停留在感知的阶段,并没有对课文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然后本人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想象作者在“文革”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仍然能够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富有深情地朗诵这首诗歌。朗读赢得了学生的掌声和肯定,吸引学生渐渐进入了诗歌意境的学习。最后本人用自己真实的语言结合自己真实的经历告诉学生“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的重要,大多数学生都被真切地讲述所感染,并表达着自己的决心。这样,这节课就取得了很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教师可以更多地借助于多媒体音乐、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人为地制造一种场景或氛围,再现美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享受美的同时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李浴华.论语·大学·中庸[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2]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作用情感课堂教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