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读赏式教学实验分析
2016-05-14刘丽
刘丽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针对高年级的语文读赏式教学实验的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是以强化小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应用能力,以及提升小学生对于语文课文以及句式的分析理解能力为目的进行的,在这过程中能够促进小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课文中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这其中进一步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想象力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针对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着重于对语文读赏式教学的具体研究,主要包括对于语文课文的整体理解、语文段落的赏析以及语文的整篇文章结构的详细研究等。按照传统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自身创新能力有效发展。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教师能够有效地通过对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一、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杜尚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文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仍然比较贪玩。在小学生的潜意识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在这个年龄段,应该要刻苦努力学习,进而顽强拼搏,并且家长过分的溺爱,不注重对于孩子文学素质的培养,造成小学生的语文文学知识相对较为匮乏。
其次,学生的发散思维具有一定的限制。按照我国较为传统化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以教师传授教学知识为主体,即教师教授什么内容,学生学什么。这样较为局限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一步限制了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并且不利于学生能掌握较为正确的学习方法。
最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小学生因为年龄相对较小,性格活泼好动,缺少教师的监督,学生就无法自主性学习。因此在进行课文的阅读时,学生也相对较为散漫,对于课文的整体思想以及实际表达的中心思想不能够很好的掌握与理解。
二、优化小学高年级语文读赏式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将学生的语文知识进一步延伸
在进行课堂外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读赏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训练,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真正含义,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进一步强化其自身的素养。现阶段,学生只是浅显的了解了课本当中的知识,对于课外文学知识的了解,依然很空白。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课本中的课文进一步拓展其相关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以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进而更好的理解,如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等,从一个层面而言,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从另一个层面而言,有利于学生掌握鲁迅先生的行文风格以及行文方式。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拓展式语文知识教育时,要着重于考虑到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并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对于课文含义的具体理解。教师有效的利用语文读赏式教学,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文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整体的语文能力。
(二)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我国,国内小学生的思维有较强的局限性,教师在课堂中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常常是将自己的理解讲授给学生,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然后对阅读知识的分析进行照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独立思考的精神。以这种教学现状为基础,教师在进行实际的阅读理解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的变革,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整体阅读一遍,然后再运用自己的语言将整个故事讲述出来。学生在阅读完整篇文章以后,在思考如何运用自己的语言将整篇文章讲述出来的过程,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有利于拓展学生整体的开放思维。
(三)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在现代化新课标的影响之下,针对语文教学的标准,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所以,学生在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及时的转换自己的角色身份,从主导教学变为引导教学或者辅导教学,逐渐的培养学生整体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学生在进行阅读文章时,教师不能完全地将自己的阅读理解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能够阐明自己对于文章的整体理解以及相应的看法。教师通过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语文文章阅读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学应该重点注意对于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对于读赏式教学的应用,能够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帮助,进一步使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够阐明学生的思想观点,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理解语文文章的具体内涵,养成独立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胡邦琼.小学高年级语文读赏式教学实验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0).
[2]姜林锋.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J].新课程导学,2014(13).
[3]梁吉平.激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体验[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5(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