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节奏?也谈有效教学
2016-05-14金鸽
金鸽
【摘要】课堂教学的节奏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难易的安排,对教学进程快慢的把握,学生思维活动的张弛等多种因素的调节上。经验丰富的教师都非常善于把握教学节奏,从而做到难易适当,快慢结合,张弛有度,使整个教学过程既紧张活泼,忙而有序,又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节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堂好课,就像一曲优美动听的旋律,拨动着孩子们的心弦,浇灌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美的旋律的熏陶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使课堂教学节奏有张有弛,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节奏犹如一个顽皮的精灵,跳跃在于每一节课中,有人巧妙地指挥它,总能够让课堂如行云流水般夺人眼球;有人却无奈地受制于它,让人感觉上课好像老牛拉车般力不从心。控制好教学节奏,便是巧妙地掌握课堂的起—承—转—合。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课堂教学总体设计的详与略
例如我们在教学《莫高窟》一文时,彩塑、壁画、藏经洞的三部分教学无疑体现了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教学时,注意运用好了“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这句提纲挈领的句子,始终贯穿于教学的伊始,不断地在学生头脑中加深印象。理解、掌握好这句话,有利于把握住课文的精髓。以这句话为引领,学习课文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学完莫高窟的每一个段落,依旧以这句话作为总结,进行反复地朗读,加深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它就像是课堂中串起的闪亮的珍珠,在不知不觉当中,它成了本堂课所突现的一个亮点。潜移默化之中,学习的重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密”与“疏”
教学容量的“疏”与“密”,是指单位时间内教学内容数量的多少。一般在一节课的单位时间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每一分钟的价值,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与回味的余地。为了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信息,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也应疏密相间,即有疏有密,疏密有致。在课堂上只“密”不“疏”,一味盲目加大教学量,“马不停蹄”地跑,这个问题未解决好,那个问题又抛出了,学生只能“上气不接下气”地赶,效果适得其反。课堂教学“疏”而不“密”,慢条斯理,一步一踱,一节课能解决的问题非要两节以上的课去解决,这则会导致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难以集中。
例如《艾滋病小斗士》一文,讲述了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教学时,第一课时围绕“为什么一位12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会引起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框架结构,然后归纳了文中的具体事情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学习字词,朗读课文,了解概括每部分的内容,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准备。留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完成习字册,课堂上当堂完成,作业质量比平时高多了。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依然以贯穿全文的问题为统领,抓住字词感悟,朗读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一步交流体会文中恩科西的可贵精神。让恩科西坦然面对天灾、勇敢坚强、关心他人的人物形象在各自头脑中呈现。因而在第三课时,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进行写一写的练习。在120分钟的时间里,既学完了课文,又完成了相应的作业,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效率也很高,这真是一举两得呀!
三、课堂教学速度的“快”与“慢”
课堂教学速度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调整频率,以准确把握好教学过程。速度过快,会使学生思维紧张疲劳,造成“消化不良”;速度过慢,则会使学生思维松松散散,厌倦无聊,“营养缺乏”;速度平稳,则会使学生漫不经心,肃然乏味。所以,教师要从整体节奏上有效控制教学过程,使其速度快慢交替,形成有规律的变化。
四、课堂教学行为的“动”与“静”
“动”与“静”是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的外部表现。“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包括教师的讲解、板演和学生的讨论、争辩、回答、朗读等;“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包括学生的观察、思考、做笔记、看书等。“动”与“静”的和谐结合有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五、课堂教学坡度的“大”与“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桥设阶,铺石修路。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对课堂坡度的最好注释;朱熹也曾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坡度过大,学生无法接受,容易产生惧怕心理和厌倦情绪;坡度过小,则容易使学生有“轻而易举”之感,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问题,不利于学生求知的意志和品格的培养。
我们的语文教学设计,往往总能有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围绕这条主线,再逐一深入学文。例如:在学习《天火之谜》这篇课文时,学生提出富兰克林是怎样做风筝实验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要学生从第四节中概括回答好这个问题也的确有些难度,所以我设计用“先……再……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做铺垫,也为学生把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的口头表达提供了说话范本,因此,对于教学坡度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借助规范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降低说话难度。
六、课堂教学流程的“连”与“断”
例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理解“呜咽”一词。这个词语本来是讲人低声哭泣,那大海怎么会呜咽呢?联系上文,学生很快能说出是因为人们心情悲痛,所以感到大海也在低声哭泣。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人的心情,这是一种好的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想想,涛声中你好像听到大海边哭边在说些什么?拓展理解省略号。这就需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了。只有让学生思维稍作停留,才能有一个个精彩的课堂发言。
总之,课堂教学的节奏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难易的安排,对教学进程快慢的把握,学生思维活动的张弛等多种因素的调节上。经验丰富的教师都非常善于把握教学节奏,从而做到难易适当,快慢结合,张弛有度,使整个教学过程既紧张活泼,忙而有序,又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实践中,让我们争做语文课堂教学的自由人,让我们轻松自如的驾驭语文课堂,让我们在充满灵动的语文课堂中自由驰骋!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从有效走向高效。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