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引领,指导习作

2016-05-14谢洁

新课程·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心词小猴子桃子

谢洁

摘 要: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围绕关键词写一段话,教师就要在指导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各种生成来因势利导,通过评价让优质资源得到放大,错误资源得以利用,普通资源得到提升。

关键词:优质资源;错误资源;普通资源

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动作、神情等给予学生指导,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利用评价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获得成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习作3”是一篇观察想象作文,文章主题分为两部分:写景和写动物。由于有顺序地描写景物在前面已有相当的练习,所以这次习作的重点就在于指导学生写好动物,结合例文,让学生围绕关键词来写一段话,并且能恰当地用上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笔下的动物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明确围绕中心词来描写动物,在指导例文时,我让学生找一找能够体现小鱼特点的中心词,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是没有多少难度的,围绕这一中心词“快活”来引导学生具体看一看例文是如何描写的,让学生有一个观念——围绕中心词写一段话。在明确要求的情况下,再指导写具体、写生动。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围绕关键词写一段话,教师就要在指导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各种生成来因势利导,通过评价让优质资源得到放大,错误资源得以利用,普通资源得到提升。

一、放大优质资源

比如,学生在交流时说到“一头大狮子很贪睡,正趴在草丛里呼呼大睡呢”,学生的“趴”和“呼呼大睡”用得特别形象准确,让其他孩子也跟着说一说,让孩子知道围绕关键词写具体,可以抓住动物的动作来写。

还有一个学生提到“一只美丽的孔雀正在河边散步,它展开五彩洒金的大扇子,在小河边照镜子,好像在打扮自己呢”,这是围绕“美丽”的关键词抓住孔雀的外形特点来写的,虽然句子不多,但一个“五彩洒金”,一个“照镜子”,就集中地表现出了孔雀“爱美”的特性;又如“河里的荷叶上蹲着一只青蛙,披着绿色的衣裳,露出雪白的肚皮,张开大嘴巴‘呱—呱—呱—,快活地从这张荷叶上跳到那张荷叶上”,这是围绕关键词“快活”结合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来写具体的。

还有的则是从品性上来入手,如围绕“这真是一只有孝心的小鹿”,写到了小鹿在草地上摘了几朵鲜花准备送给妈妈,虽然独辟蹊径,但也是扣住关键词来写具体的。

对于这些孩子呈现的优质资源,教师的点评尤其重要,在教师的点评中帮助学生明确要求,及时吸收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生成,使优质资源得到最有效的放大。

二、利用错误资源

在孩子的交流中,难免会有一些错误资源的呈现。就拿这一篇习作来说,孩子很容易就会把它变成编一个童话故事,尤其是当图中可以出现几种动物的时候。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的及时引导和评价就非常必要。

比如,有一个孩子提到了小猴子,他这样描述:“一只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还把尾巴挂在树枝上晃来晃去。”本来说到这里,基本上中心词“淘气”就呈现出来了。但孩子接着说“小猴子饿了,就吃桃子”,继续往下的时候就开始编故事。这时教师就可以明确向学生提出“请找出你的关键词”,然后进行深入引导点拨:“小猴子哪里淘气呀”可以引导抓住动作来写,或者扣住“饿”来描写,可以从动作、表情等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写。抓住孩子呈现的错误资源,及时利用指导,可以转化使其成为有效的资源。

三、提升普通资源

怎样让孩子有更多更好的提升,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内得到更多的收获,同样需要教师关注学生之间的普通资源,进行提升性的指导。

比如,前文提到的关于小猴子的描写。在写小猴子饿了时,可以从“饿极了”延伸到“找食物”,围绕“饥饿”“贪吃”的关键词来展开:“小猴子肚子真饿呀。它摸摸自己的肚皮,扁扁的,还有‘咕噜咕噜的声音。它真想找到一个大桃子呀。小猴子东找西找,终于被它发现了一个藏在树叶间的桃子,它赶紧摘下桃子,咬了一大口,几下就把桃子吃完了。它还想吃呢,找到一个再吃,可是吃了一口,觉得不好吃,随手一扔,再摘一个。就这样摘一个,啃几口就一扔,没多久,树下就堆了好几个小猴子咬过的桃子。小猴子可真贪吃呀。”这就避免了学生东敲一棒西打一锤的碎片式描写,也避免了故事往童话性方向发展的可能,而使动物的描写更集中,更有一个中心,而且这两者也有一个内在的关联,在描写上也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来说,从心理上克服了学生的畏难心理,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针对平时评价中的空泛,这样有内容、有针对、有提升的评价指导,相信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潘顺迎.引领学生习作之浅见[J].新一代,2014(3).

[2]王桂春.让有效评语在习作指导中充满活力[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4(2).

猜你喜欢

中心词小猴子桃子
Why I ride
桃子
桃子
小猴子
“中心词+外化亲属称谓语”的多维分析
送你一箱桃子
勇敢的“怕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