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2016-05-14姚华

新课程·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教学习惯

姚华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使学生爱上了发言。但是只有倾听别人的意见,才能使自己的回答更完善、更准确。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评价、积极鼓励,对症下药、明确要求,加强低段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倾听”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教学;有效倾听;习惯

在小学低段的数学课堂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老师问:每盘放5个苹果,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孩子们纷纷举手,老师叫了一个同学回答,突然一下子口吃起来,噎住了,正当他在思考的时候,班上有那么几个孩子,边举手,边喊出了答案……

老师又问:每盘放5个苹果,20个苹果可以放4盘,你是怎么想的?在几个同学说出几种算法之后,我看见班上平时不太举手的一个学生也高高地举着她的小手,就请她说自己的算法,没想到她重复了前面一个同学的算法……

反思: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有没有关注、培养过学生的倾听能力呢?其实在平时课堂上,老师关注的可能只是举手的学生多不多,有几个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总会不经意地重复学生的回答,尤其是重复那些正好符合自己要求的“正确的”回答,所以其他学生不用仔细倾听也能轻易知道正确的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的倾听能力得不到培养,他们既然不会倾听同学的发言,就更不会对发言进行思考、判断和整理了。

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让倾听成为学生课堂中的习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善于评价,积极鼓励

课堂中,我会经常观察学生的眼神、行为,或者随意指名某个学生重复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话,对于那些能认真倾听的学生,我会表扬他们。每节课后,我都会对做得特别好的学生奖励一朵大红花,同时也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也感受到喜悦,促使他们学会倾听。

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当一个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时,发现有个别学生在玩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没有认真倾听,我便把这个小组的精彩发言的一部分写在黑板上,然后问:“这个小组的同学有几点发现?”我有意请了一个没有认真听的学生回答,他看看黑板,犹豫了一会儿,说:“三点。”我继续问:“哪三点?”他继续回答:“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也相等,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正是我写在黑板上的三点内容)我请他坐下,他忐忑不安地坐下了。我又请了另一位也没有认真听的学生回答,他也作了和刚才那位同学同样的回答。我明显地看到第一位同学吁了一口气,也许是这次认真听了,而且听到后一位同学跟他回答一样,放松了。我继续问其他同学:你们认为他们组的同学发现了几点呢?其他同学纷纷举起了手:“是五点,还有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我给这些同学所在的组各奖了一朵小红花,并大声地说:“这些学生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是会倾听别人说话的学生,是尊重别人的学生,老师真喜欢!”这时候我扫视了一眼刚才没有认真倾听的学生,发现他们马上低下了头……再继续上课,他们坐得端端正正,小手放得规规矩矩,听得非常认真,我投以鼓励的眼神,这节课,他们学得可好了!这以后,在课堂上,我便常常用不经意的语言提示。赞许的目光、和蔼的微笑或者一个很自然的手势,就像春雨把倾听渗透进孩子们的心田,用行动、用语言、用内在的一种修养,教会学生:要去倾听,学会倾听……

二、对症下药,明确要求

课堂中,我还会经常提问其他学生:你听懂他说的话了吗?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你有不同的想法吗?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辨析,引导学生思考别人讲的和自己想的有什么相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学生带着目的去倾听,就能及时进行对比,找出有区别的地方,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既能使学生学会倾听,又保持了理解别人的心态,大大不同于为倾听而倾听,当他们讲得精彩的地方,往往会得到学生的掌声和肯定,加强了学习信心和兴趣,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不同。

如,在教学“捐书活动”一课时,建设小学捐书情况是:118+104+95,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我是这样算的,一年级118本,就是大约100本,二年级104本,也是大约100本,三年级95本,也是大约100本,这样,建设小学大约捐了300本书。师:谁听懂他的方法了?生2:我知道,他这是估算的方法,大约300本。我估算出来是大约320本,我把118估计成120了,其他两个数跟他一样,都估计成100。(师跷起大拇指)生3:他们俩都是在估算,估计出来的只是个大约多少本,我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的

师(赞许地摸摸他的头):谁能重复说说他是怎样算的?生4:重复说了一遍。师:你听得真认真!(好多学生举起了手)生5:我也是列竖式的方法,但是我跟她又不一样,我是这样做的:

师:真行!听后,你感觉怎样?生6:前面那个是分成了两个竖式,后面这个学生把竖式并到一起了。(师高兴得冲她微笑)生7:我还有一种列竖式的方法:

师:他这方法可更省事了!谁也是像他这样算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8:我先算个位:8+4+5=17,个位写7,满十向十位进一;再算十位:1+0+9+1=11,十位写1,再向百位进一;最后算百位,1+1+1=3,算出来就是317。

师:这方法听起来有点难,你们听懂了吗?大部分学生纷纷表示懂了。可是我听不懂了,十位,只有1,0,9相加呀,怎么多了一个1呀?生9:我知道,那个1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位的。生10:还有百位上也多了一个1,是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位的。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比老师厉害多了!生11:我觉得,两个加号看起来比较烦,写一个就行了。师:你们觉得呢?(学生都认为一个加号就可以看清楚了,于是老师擦掉了一个加号。)

师:这三种列竖式的方法,各有各的好处,都是同学们动脑筋想出来的方法,真行!那么,这三种方法,你觉得你会挑哪种来计算呢?生12:当然是第三种列竖式的方法了,他不麻烦,少写了几个数字。(其他学生也纷纷赞同)

师:大家不仅会听,而且还能分辨,了不起!那你能不能把第三种列竖式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

课堂中,我说“你们的耳朵真灵”“你们听懂了吗?谁能重复说说他是怎么算的?”“听后,你感觉怎样?”“你们觉得呢?”等等,这些都旨在引导学生要学会倾听!同时,我也经常提醒学生:听别人说话时,也不能只听不想,而是要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笔记下来。如果有不相同的地方,就一定要弄清楚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即使遇到大家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也不要随便说别人不对;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先加上“我认为……”“我想补充一下……”“我觉得……”等这样比较温和的方式进行交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汇小溪,无以成江海。”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期待,是共享快乐。倾听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它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捕捉数学信息,适时引导学生在倾听中感受数学的如此美妙!

参考文献:

[1]朱芬芳.学会倾听数学课堂不应遗忘的追求: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倾听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3):50-51.

[2]莫倩.在数学课堂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5(9):70-71.

猜你喜欢

低年级数学教学习惯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