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作文课的反思
2016-05-14欧方
欧方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实际;写法指导;评价赏析
从教十几年,对于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可以信手拈来,但谈到作文课的教学真有点“谈文色变”,不知如何指导。总是找来几篇类似题目要求的范文,读给学生听,然后叫学生仿着写。于是,学生的作文虚情假意,语言干巴巴,没有真情实感,缺乏生命力,怀着试一试的心情,我接受了教研组长的安排。于是,翻遍了语文书,终于找到了自认为比较好上的课题——《秋天的景色》,因为此时正是深秋。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一堂课出炉了。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一、观察体会,感受秋天的美丽;二、畅所欲言,描绘秋天的特点;三、精心构思,谱写秋天的旋律;四、佳作欣赏,品味秋天的美丽。”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了很多的好词佳句。星期五的第一节课,我在很多人的期待中上完了这一节课,我傻眼了。课堂的效果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学生一头雾水,不知该如何下笔,写出的作文凌乱无比,散得无边无际。我的心不再平静。后来,很多老师谈了他们的感受。我也静下心来,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发现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一、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实际
在我用苏轼的古诗名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引入新课后,就直接让学生欣赏了一组从网上收集的“秋天的景色”的图片,这就给了孩子们一种明示:秋天就在这些图片上,而没有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其实,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虽然没有见过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但他们是最接近大自然的,秋天那金色的田野、开满野菊的山坡、硕果累累的果园等都是他们放眼就能得来的材料。而我在这堂课中却没有让学生把从生活中得来的东西展示出来,几张图片就束缚了学生展示的平台。作文的取材来源于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觉得学生是农村的孩子没有见识、知识面窄,作文不好指导。其实不然,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农家新居美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
二、作文的写法指导不到位
在这一堂课中,我只让学生说说秋天的特点,没注意让学生对这些特点进行详细的描述。比如,当学生说“秋天的色彩美”时,他们只说到秋天有金色的稻谷、火红的枫叶、金灿灿的野菊花等,我就认为他们说得不错了,而没有更深一层地去挖掘,如该怎样加入自己的一些想象,把这些事物叙述得更加具体等都没有进行指导,只走马观花似的轻描淡写了秋天的特点,也没有指导学生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说,就叫学生开始写作文了。很多学生都无从下手,一些学生则将准备好的好词佳句东一句西一句糅合在一起,一篇文章写好后,表面看语句优美、辞藻华丽,细细一读,作文散乱,一会儿大雁,一会儿菊花,一会儿枫叶,一会儿果园,你都不知道他们重点在哪儿,真是糟糕透了!下课后收来学生的作文,我陷入了沉思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之以渔则解一生之需。送人鱼,饱一餐;教人渔,益终身。
三、评价赏析的方法指导不明确
对于第一次上作文课的我来说,没上课之前的确不知道该如何去教学生评价一篇作文的好坏。平时的作文评析课常常是先叫学生将错别字改过来,语句不通顺的修改一下就行了,对于写得好的作文就念给学生听一听,让学生学着写就完了。在这一堂课中,我首先找了一位学生读了自己的作文,我对这篇作文做了一个简单的评价,说他的作文写得不错,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来写,运用了好词佳句等,然后就叫其他学生来念自己写的作文,没有给学生明确地指出该从哪些方面去评价,导致学生都不知道该怎样评价作文。
四、佳作欣赏朗读指导不够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迷人的季节,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在“佳作欣赏,品味秋天的美丽”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朗读没有感情,没有让人感觉到秋天的美丽和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朗读即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品味语言的魅力,触摸作者的情感。通过不断朗读达到背诵,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文思如涌,挥洒自如。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因此,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多读多背绝不能少,这样才能将书面语转化为内在语言,从而在写作中运用语言文字,形成写作能力。
一堂作文课,让我懂得了不少知识,自己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也成长了。叶圣陶先生指出:“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说明作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倾吐他们内心想说、爱说的事物,学生才能笔下生花、文思泉涌。习作教学这条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想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快更好地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我相信,只要自己肯钻研,作文课也会像识字、阅读课那样信手拈来,不会“谈文色变”。
参考文献:
[1]高明霞.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领学生反思性学习[J].新课程导学,2013(18).
[2]李元会.浅议小学作文教学[J].新课程,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