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2016-05-14林丽锦
林丽锦
摘 要:主要研究了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小学数学教学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方面面临的问题主要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水平、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缺乏难度方面的分层、教师在问题的创设方面缺乏趣味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上述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教师数学专业教学素养、增强问题的层次性、提升问题情境的趣味性的有效问题创设情景策略,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师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问题策略研究
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锻炼基础数学能力以及学习数学运算,更重要的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在小学数学阶段学会学习数学知识,怎样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以及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小学阶段,数学教师的教学要着重关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能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一、小学数学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索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
1.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有效问题的情境创设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创设不周、重点不详的问题,这一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能力水平欠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力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自身的数学知识能力水平有效,即,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把握不准,因而导致教师无法准确、有效地创立问题情境;另一方面,主要指教师在数学教学方面的经验不足,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从而由于教师的数学教学知识输出效率低下导致问题情境的创设效率不高。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无法把握学生学习兴趣,不能了解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弱点和漏洞,从而使教师问题的设立、问题情境的创设存在缺陷。如果一个教师不注重时时提升数学学科知识水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提问没问到位,许多低效或者无效的课堂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空泛,目的性不强,课堂有效性更无从谈起。
2.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中,教师缺乏对问题的难度进行分层
在当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缺乏将问题进行分层的意识,教师主观上仅仅设立了问题情境,设计了具体的问题,却缺乏对问题难度的分层和分类,往往将问题情境随意匹配给学生,这样会直接导致一部分数学知识能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没办法在数学问题情境中得到应有的锻炼,而一部分数学知识能力水平差的学生却匹配到了难度较大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的学习没有达到最优化。
3.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中,教师缺少对问题趣味性的关注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前提,就是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小学阶段数学问题情境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很多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情境中去。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数学课程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普遍兴趣不浓厚,对教师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不感兴趣等,这直接导致了问题情境的创设缺乏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根据上述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以及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而具体进行设计。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专业素养、分层教学法以及各种教学模式在数学问题情境创设中的应用着手,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数学问题探索能力。
1.提高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
提高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有效程度的首要前提,而具体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能力水平,拓宽教师自身的数学能力,这是教师提升自身数学专业教学素养的基础。例如,教师要认真了解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摸清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漏洞,从而适当进行数学问题情境的创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解决840÷50化简成84÷5的笔算时,容易将横式余数错写成4,那么教师要提前分析学生会出现这个错误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设计问题情境和课堂改错练习,才能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素养,离不开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经验以及知识输出能力的提升。在这一方面,教师不能被动地在教学中获得经验,而是要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再培训、再教育,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交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帮助教师迅速定位问题情境的设置方向,提高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例如,在针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与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学习后,就可以了解到,学生在这方面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难点和易错点在于方程的建立,即,将应用题的题目条件进行解读,然后转化成方程。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就要围绕方程的建立这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应用题的探究,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2.将分层教学法融入教师的问题情境创设中
将分层教学法融入问题情境中,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问题的难度与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水平进行匹配,即,将难度较高的问题情境交给数学学习成绩、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水平较好的学生,将难度较小的问题则匹配给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分层教学在问题情境中的应用,有助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问题情境教学中得到锻炼,从而促进教师学生数学知识能力水平最大限度得到提升。
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初步的学习中,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把几个简单问题“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三角形由几部分组成”“实际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交给数学学习能力较差或数学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解决。而对于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画高却是这节课的重难点。“谁能来说一说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定义”“一个三角形共有几条底”“一个三角形共有几条高”“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会在三角形里画高吗”又可以把这些问题交由数学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匹配。这样,根据学生在数学知识能力方面的区别,进行分层提问与共同学习,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3.丰富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丰富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兴趣,分别将不同的教学模式应用于问题情境创设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最大限度上参与数学问题探索,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课堂表现力要更活泼,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课堂表现就要显得简洁干练,提问要准确严谨、简明扼要。
例如,针对小学生喜欢趣味性较强的问题情境,教师就要将游戏应用与问题情境模式的创建中,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师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要将问题情境的设计和学生之间的比赛相融合,提升学生在比赛中的参与度;针对基础薄弱的学困生,教师要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中,多举些例子,多打些比方,多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以便学生能激发兴趣,进而听得懂、学得会。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要积极利用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探索数学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现状以及学习兴趣,依照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适当在课堂中营造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在这一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或者引导学生自我提问,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水平,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让学生在数学探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教师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马丽娜.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王娟.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