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学生自主预习有效性研究
2016-05-14赵兴华
赵兴华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学科之一,也是很多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难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自主预习被小学数学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合理有效的自主预习,可以拓展学生探究新知的时空,可以帮助学生扫清新知识学习的障碍,可以缩短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距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新教育理念;小学数学;自主预习;有效性研究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主张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究其原因主要是害怕学生对所讲解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失去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按照自己课前的预设进行教学。然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经历对新知的探索过程,在探索过程中产生数学思考,获得数学知识,从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在讲解新内容之前可以让学生课前进行有效的自主预习,以有效的课前预习来促进有效教学,从而提高自主预习有效性。
一、设计内容,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进行课前预习内容的设计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教师在对学生预习设计过程中,应当从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课前数学预习作业,从而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使课前预习成为学生主动的、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计量单位”相关内容时,可以给学生设计相关课前预习作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的计量单位有哪些?与重量相关的计量单位又有哪些?他们的直接关系是什么?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物品(如苹果、西瓜等)适合哪种计量单位?学生通过预习计量单位相关内容并在课前收集一些与计量单位相关物品,学生在收集物品和观察物品之间差异的过程中了解计量单位之间内在关系,对计量单位也有一定感性认识。这样预习作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应该对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价值,又有吸引力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对所要预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索兴趣,积极主动地完成预习任务。
二、明确要求,指导学生预习方法
课前预习是学生上课前对即将要讲的数学内容进行独立学习的尝试,以便于掌握听课主动权。学生应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步骤以及具体预习方法。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小数乘法”相关内容之前,可以把简单的数学题目转变成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妈妈在菜市场看见3只鸡,每只鸡20元,如果妈妈想要买走这3只鸡,总共需要付给对方多少钱?”同样,“如果妈妈想在菜市场买3个鸡蛋,一个鸡蛋1.5元,那妈妈总共需要付给对方多少钱?”之后再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与小数乘法相关的问题有哪些?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将数学知识向现实生活的转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现实生活,进而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预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预习有效性。
三、持之以恒,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仅不知道预习数学的具体方法,而且也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兴趣。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可以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设计相应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每天给学生布置相应预习作业,把预习的内容及问题写到黑板上,要求学生认真抄写在作业本上,回家认真完成。在上课检查预习时请学生谈预习收获,正面引导,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还可以发动学生同桌或小组互查,相互督促,使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好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开展具有反思性和探究性的预习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一种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案,要求学生把预习的思考过程简要写出来,比如,你通过预习学会了什么?你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有没有与课本不一样的想法或你认为更好的想法?
总而言之,学生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对于自己遇到的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向老师询问,师生共同进行探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节省了不必要的讲课时间,给学生更充分的思考和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预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勇,理念·行动·反思:小学数学重难点课例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03.
[2]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