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辟蹊径

2016-05-14高莹

新课程·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轮岗同学老师

高莹

这些天,天空总是布着隐隐的雾霾,偶尔还会飘落几点零星小雨,这正如我现阶段的心情,这段时间班上有几个后进生又开始反复了:成天调皮捣蛋、惹是生非……

正在我思绪万千之时,轮岗班长送来了本周的“小组加减分表”,这是一本并不起眼的班干部记载本,但它却加深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联系,它是我了解孩子们的又一个渠道。我随意地浏览了一下,见到在“减分”这一栏中有一个孩子的分数扣得让我吃惊:短短一周时间内竟然被扣了80多分!再看看“减分原因”,大多都是“迟到、上课讲小话、与同学打架”等。

这位学生是我现任班上一位自我约束能力极差的孩子,他叫小力,家中经济条件优越,从小养尊处优,在家里说一不二,凡事都由着自己的小性子来,纪律观念一贯淡漠,性情自由又散漫,时有“惊人之举”。我知道,这种个性很强的学生表现出来的吊儿郎当和逆反心理并非与生俱来,恐怕更多的成分是要特别显示一种与众不同,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经验告诉我,就事论事,立马把孩子叫过来训话,教育效果将会不佳。前几天,他与同学打架的经历不是最好的例证吗?干脆不闻不问当没有发生吧,“放任就是对一个生命的摧残”,更是我教育良心的不忍。作为老师的我不能、也不可能放弃任何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我该怎样来对你呢,我的孩子!你想我来怎样对你呢,我的孩子!其实,孩子,你并不是没有一点长处,你为人正直仗义,那次与别人打群架是因为班上有一位同学被他班学生无辜欺辱所引起的,老师清楚地知道你只不过是想帮助那位同学出口气而已;除了这些,你还乐于助人,那次班上有一位学生因为上体育课而扭伤了脚,如厕不便,是你搀扶着他进进出出;每天中午,是你提上一桶水,用拖布用心地拖地……所有这些,孩子,老师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间。

窗外的乌云似乎是有些飘移了,我的桌前甚至还照射进一小缕阳光,手中的加减分表也渐渐变得明亮起来,我决定在加减分表上做点文章。

我把“加减分表”翻到班主任意见一栏,略加思索,写了一段对他的评价。

下午快放学时我叫来小力同学,请他将我写了意见的“加减分表”送到轮岗班长手里,孩子总是有窥探欲的,就这么一看,不曾想在班主任意见栏却看到这样一段话:

小力,你好!

我知道你正在看,对吗?

老师一直在关注你!其实,你并不像有些同学认为的那样“坏”,在老师看来,你是一位不错的孩子。在你一系列的不好行为的背后,仍隐藏着一颗善良正直的心,你关心集体、爱护同学。你的那些错误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有时是一时的意气用事。但在每次的事后,老师看出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你的内心充满悔意,这充分说明你已有改变自己和重塑自己的愿望和决心,只不过内心还暂时缺乏勇气,还没下定改错的决心。如果能经常控制和约束自己,凡事三思而后行的话,你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很不错学生,成为老师得力的小帮手。老师相信你会改变的,老师耐心地等待着……

说也奇怪,以前“油盐”都不进的他从那以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完全变样了:不再见他迟到了,课堂上可以听见他大声的发言了,课间不再见他与同学穷追不舍、疯跑追打了,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其他任课老师向我祝贺、他的父母亲多次向我当面致谢。孩子,老师知足了,老师终于可以欣慰地面对你以及你的家人了!

事实上,加减分表上的那段话我也曾对他当面说过多次,可为什么这次效果却完全不同呢?我还是用他周记中的一段话来说吧:“那些话,高老师对我说过很多次,那个时候,我认为老师那样说只是当面奉承我或是敷衍我。专说好听的给学生,企图使她的学生听话或就范是他们老师惯用的招数。但自从那天我偷偷地看了加减分表上老师留下的话后,我才知道,这些话是发自老师内心深处的肺腑之言,说明了老师在当面和背后对我的看法是一致的,老师是真正的为了我好。高老师为我付出了很多,我要用我的好表现来回报高老师……”

孩子的这一席话,虽简单却很朴实,虽直白却让我感动。

就是这件看似无意、偶然的事件无形地增加了我们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就是这种信任与理解变成了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从而促进了小力同学根本性的改变。

小力同学真的变了,他尊敬老师,帮助同学,认真学习,加之他天资聪明,学业大有长进……流浪的心灵终于归队了。

看到小力同学的进步,我思考:其实,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正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因为这种个性差异,才让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大有作为。正如于漪老师所说:“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养他们成长、成人、成才,首先要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对于这种个性很强的学生,他的缺点和优点往往都是突出的。于是,我放弃了责备式的谈心,选择了迂回的教育策略,巧妙地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促其自我反省,用老师爱的力量唤醒他、感染他、启迪的他,从而达到另辟蹊、径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轮岗同学老师
公立医院“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分析与完善
常态化教师轮岗谨防“过客”心态
乡村教师轮岗交流缘何如此难?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六·一放假么
医患关系改善新途径:科主任轮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