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他人世界 建自己生活

2016-05-14幸伟兰

新课程·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润物无声整合品德

幸伟兰

摘 要:课程是落实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载体。以生为本,致力于校本电影课程的开发建设,把电影课与思想品德课整合,为学生打下“正向”文化底色。电影课已成为学生每周课程的最爱,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影课;品德;整合;润物无声

课程是落实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载体,教育要持续有效一定得从课程开始。因此,我们致力于构建“真善美爱乐群”的综合素养框架,为孩子打下“正向”的文化底色,开发建设丰富鲜活的课程,电影课基于此应运而生。

一、牵手名师,且思且行

2010年秋,在教学处胡晓玲老师的引荐下,我们有幸认识了18年专注电影课研究创始人雷祯孝教授,并邀请其亲自给我们全校教师做电影课程讲座。我们深感其对电影课的一往情深及对电影课程开发的热忱。

雷教授提出“好电影是书、是饭、是药”“不要让学生看所有的电影,让所有的学生看最好的电影”“我们没有办法把学生带到全世界,但是电影课可以把全世界带给学生”的观点让我们十分震撼,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对电影课的作用与价值有了新的认识,雷教授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电影资源,这为开好电影课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于是学校开始谋划将它课程化,系统化,固定时间,与国家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编进课表。

实际上,早在2015年建校之初,行知小学基于把培养具有“真善美爱”素质的完整的人作为最重要的办学目标,就创造性地开设了电影课,但只是两周一次,用每周一节的班队课,老师反映一般的影片时长都超过四十分钟,一节课根本看不完,受时间限制,电影育人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后来调成每月一次。

二、以生为本,择善固执

时间过得真快,电影课以两节连堂排进课表这种方式开设一年多了。老师们既欢喜也有疑虑:“思想品德课和电影课整合,这样国家规定的课程会大量挤占,行吗?”又到了期末。在一次行政例会上,教学处的李主任提出了下学期还是否开设电影课程的问题。

“是呀,而且这是专家团队编制的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会场一时像炸开了锅。

这时校长伸手示意大家安静并告诉大家别着急,先去了解了解,特别要听听学生的声音。

第二天,校长一来到学校就把我们召集去。

“昨天,你们提出来关于电影课开设与否的事,我看,不但要开而且要想办法开好。”校长胸有成竹地说。接着,校长意犹未尽地跟我们谈起她昨天下班路上发生的事。她说昨天下班路上碰到了这个学期刚转来的一个学生,问那学生喜欢学校么?孩子不假思索地说喜欢,满校长追问为什么呢?孩子兴致勃勃地说:“因为我们行知小学有电影课。”满校长听到这里她说心里便有了答案。

最后我们满校长叮嘱:“工作大胆地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多倾听学生的声音,根据学生快乐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构建国家与校本共生的课程。”

其实,品德的形成是润物无声的过程。老师无须滔滔不绝。我们在选择影片或范本时,一定要选择经典的、优秀的。通过观影,观他人的生活来思考,建设自己的生活。

校长的“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孩子心中更好的自己”的思想再次在我们心中划过一条美丽的曲线。大家欢呼雀跃走出校长室,迈着轻盈的步子走向了行知的创造路。

下面一段经历更坚定我要把电影课用心上好。记得那天下午是我第一次上这个班的电影课。课前我和班主任一起把电影下载好,在黑板上写好电影名及观影指引并把窗帘拉上,防止反光,安排前面两排的和角落的孩子将椅子往后挪,让每个孩子坐在最舒适的位置观看。一切安排妥当了,我也搬张椅子坐在后面与孩子们一起看,看到有趣处也毫无顾忌地跟孩子们一起哈哈大笑,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小女孩凑过头来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您对我们真好!”突然听到孩子这么直接质朴的表扬,内心暗喜,用手抚摸了一下孩子的脑袋,以示谢意。此时,孩子更是洋溢着一脸幸福,美滋滋地继续着接下来的课程!孩子真诚质朴的一句让我感动了好久,每每想起,内心总是欢喜不已。“老师,您对我们真好!”我想这不只是属于我,也属于天下所有爱学生、一切为学生着想的老师们。

在以后的课程中,我发现电影课真是魅力无限,每次上电影课,孩子们精神特别饱满。预备铃一响,就立刻进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腰板坐得直直,眼睛亮亮的,或倾听、或凝视、或思考……其实孩子是很单纯的,你给他一分爱,他会给你十分爱。爱有了流动,教育也就变得简单,像呼吸一样自然。

三、用心深耕 静待花开

时至今日,随着研究的深入,电影课的开设日趋成熟,目前,已形成了1+1校本电影课程体系。

“电影课”纳入校本课程管理,每周两节电影课与思想品德课整合,周三下午进行。每周每个年级看什么电影,有专人负责统筹安排,观影指引。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题备课带领学生观影。学校建立了“电影课”校本资源库,每间教室都成了“小小电影院”。

人类的家园是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中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提议围绕这个主题来一场电影课之旅吧,活动便风风火火地开展起来。在学习讨论到气候变化与人类命运这个主题时,教师采用课前让孩子们分组行动,收集有关电影片段。制作小组的同学提前甄选整合编辑。学生通过观影,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学校的老师还尝试为电影配音,也为小小“配音员”们做出了榜样。为《让世界了解中国》《海绵宝宝》《马兰花》《音乐之声》《世界名人演讲》等电影或视频做配音,作品虽然稚嫩,但印记了师生们的快乐及成长。

如今学校,成立了电影课工作坊,举办电影配音比赛、电影课教学研讨、电影海报制作比赛、优秀电影推荐等已经成为学校每年的例行活动。开设电影课行动课程催生了行知剧社、微电影制作社等学生社团。德育处也设想编写校本教材点滴创造系列丛书《电影世界》。

教育的作用就是培养人、改造人。简单地说就是从不好变好,从好变得更好,具有感恩、责任、关怀、尊重、诚实、自律、自省、公平、正义等品质,即“真、善、美、爱、乐、群”。为此,我们学校以此提出了“造一个真善美爱的儿童世界”办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们精选相关影片,组织学生观看。小学阶段是孩子优秀品格和良好习惯形成的基础时期。正如诗人惠特曼所言:“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一部好电影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观看优秀电影,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如,《佐贺的超级阿嬷》《风中的小米田》《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我们这一班》《和你在一起》《放牛班的春天》影片中主人公的诚实、善良、正义、有责任、彼此尊重关怀等品质化作了春色深处的缕缕阳光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田,“真、善、美、爱、乐、群”在每个孩子的心扉瑰丽而至。

经过多年的深耕,学校的电影课已成为孩子每周课程的最爱,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上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已经留下了行知烙印:阳光、朝气、自信、有责任心、善于合作。

猜你喜欢

润物无声整合品德
润物无声
爱在心头 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