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2016-05-14王彬入

新课程·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成因学困生

王彬入

摘 要:“学困生”的出现主要有学生自身心理、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学困生的转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变学困生的环境,使他们在集体中得到温暖,激发学习动力;寻找闪光点,以乐促学;改进教法,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降低要求,肯定成绩,促进转化。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以班级制教学为前提,就学生客观成绩分化差异而言,较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处于中间状态,少数学生两极分化——优异的,学困的。学困生尽管为数不多,却直接影响到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给教师的教学各方面带来阻碍。因此,教师首当其冲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好这一项工作,要求每个教师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它包括两层含义:(1)教师和学生,教和学是一对矛盾。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这一统一的过程中,学生的学是主体,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学生的学才有教师的组织引导,故学生是主体。(2)教学活动是认识活动,学生的学是内因,是根据,教师的教是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同样,教师在引导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学困生的学是内因,教师采取一系列转化措施是外因。明确这一辩论关系,才能使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一、掌握学困生的成因是学困生转化的条件

“学困生”主要是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学习成绩暂时落后,学习感到有困难,达不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虽然他们人数不多,但如果对他们不能进行有效的转化和教育,他们就会越来越差,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有学生自身心理、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1.学生自身心理因素

一般学困生自制力比较差,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他们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缺乏学习的信心。而学习本身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学生逐步成为学困生。

2.家庭因素

部分孩子受家庭影响成为学困生。(1)在现阶段,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都是尽量满足,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这些性格缺陷在学习中很容易造成学习上的懒散,从而成为学困生;(2)现在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这些孩子大部分胆小而且怕做错事受罚,不善于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容易发生情绪与行为问题,从而使孩子成为学困生;(3)一些家庭中父母教育方法不正确,孩子犯错就是简单粗暴地打骂,没有给孩子进行正确的交流、疏导,教育方法的错误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良好愿望,丧失学习信心,最终成为学困生。

3.社会、媒体因素

小学生本身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现在社会、媒体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变得不再那么童真,出现偷窃、说谎、打架、早恋等一系列问题。网络游戏更是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使他们甚至逃课也毫不在乎,为了追求暂时的刺激而不惜丢掉自己的学业。

二、改变学困生的环境是学困生转化的前提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来自多方面施加的压力很大,包括学习环境中同学的歧视,老师采取的冷淡、放任、简单、粗暴态度的刺激。社会环境中,家长迁怒、责备等不良因素的影响,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温暖和帮助。因而形成严重的抵触情绪和自卑心理。这些不良环境因素的作用,要使学困生不但失去了应有的自尊自信,而且无形中产生了消极被动、自暴自弃的行为表现。可见,不良外因刺激促进内因畸变的恶性循环,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学困生的环境是学困生转化的前提。在学困生转化中,教师一定要满腔热情地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并经常督促帮助他们,通过学习互助的方式使他们感受到别的同学不是歧视而是在帮助他们,使他们在集体中得到温暖。同时,教师要注意发现学困生在某一方面的专长或突出表现,尽量发挥他们的特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当他们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应及时地肯定和鼓励他们,并帮助他们转化成克服不足方面的动力。如,我班有个学生,他不爱学习,但他的闪光点是讲卫生、爱劳动,所以,我就利用他的闪光点鼓励和教育他,为他树立学习的信心,促使他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家魏书生曾说:“在犯错误的学生面前,困难的不是批评,不是指责,更不是数落他一系列的错误,而是找出他的错误的对立面——长处。只有找到长处,才算找到了错误的克星,才算帮助他找到了战胜错误的信心”。协调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吸取经验教训,科学地选择有效的开导方法,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三、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困生转化的动力

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难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授速度要适合学困生的接受情况,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去说明知识点,用学到的知识去解答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从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出他们没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问题,有效地激发求知欲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主动自觉积极地进行学习。因此,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四、降低学困生的要求是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困生除了帮助他们查缺补漏外,还应适当放低要求或评分标准,肯定微小的进步,做到欲快先慢,慢中求快,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他们容易看到成绩,同时给他们更多的帮助,排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这样有利于鼓励他们进步,巩固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随时注意学生作业测验的反馈,逐步提高要求,改进教学方式,加快学困生转化的速度。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任重而道远,是一项及其艰巨的工程,但是只要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困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学困生转化工作做到实处,让我们以慈母之爱动其心;用严父之爱导其行;拿人师之爱“点石成金”吧!

参考文献:

[1]刘洪.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亚太教育,2015(7).

[2]李爱东.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J].东方青年(教师),2011(6).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成因学困生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