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读、讲、练

2016-05-14裘永忠

新课程·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入境课文阅读教学

裘永忠

为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教师需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个人觉得,为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从“导、读、讲、练”四个字上下工夫。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这四个方面的粗浅理解。

一、导要导得妙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握课文特点,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一般有以下方法:(1)复习导入法,通过复习与新课相关的知识导入新课;(2)设问导入法,通过设问引起注意,设置悬念或交代学习目标,从而引入新课;(3)联想导入法,如通过名言、诗歌、故事等联想类比导入新课;(4)情景导入法,即一些节选的篇目可以用介绍情节和背景的方法导入;(5)描述导入法,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其他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产生一种吸引学生亟待学习课文的诱惑力;(6)直观导入法,为了把教学的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可以运用直观导入,把教学内容变为具体、可感的东西。

启发诱导关键在于科学设问,诱导学生思考问题,达到教学目的。设问一般要注意以下原则:一要明确提问目的,或培养感知能力,或培养记忆能力,或培养分析、概括、综合能力,或培养运用、鉴赏能力,问前都要一一想明白。没有目的的随心所欲的提问,只能让学生糊里糊涂,无所适从。二要选择提问最佳角度,使问题达到准确严密,启迪思维,突出重点,新颖有趣和灵活多变的要求。三要问得适度,即深浅适当,多少适量,难易适中,问得适时。四要体现主体地位,即研究所教的主体对象——学生,面向全体,并鼓励学生质疑设问。

总之,导入有法,贵在得法。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学内容,巧妙运用,让“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迸出迷人的火花。

二、读要读得入境入情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强化朗读技巧指导,使学生读之入情;应强调朗读与理解相结合,使学生读之入情。

所谓“入情”是指表情朗读,要求能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来传情达意,并把握课文的体裁和内容,恰当地控制语音、语速、语调来体现丰富的情感。

所谓“入境”是指朗读时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意旨、情趣,要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把握课文。如何“入境”呢?策略很多,如:明理“入境”、激情“入境”。

三、讲要讲得精

所谓讲得精,就是要讲得精确、精练,清楚明白。首先要讲清、讲透重难点问题。一篇课文涉及知识面一般是比较庞杂的,这就需要老师大胆取舍,确定重难点。力争一课一得,学懂学透;不要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结果什么都没学好。其次,讲不是孤立的,讲要与读、练结合。读是讲的基础,讲是对读的理解和体味;练是对讲、读的巩固和运用,是一种能力的形成。如果只是老师一味地去讲,讲得再好,也只是机械地灌输,收效甚微。第三,要讲得准确精粹,不能拖泥带水,讲得模棱两可,更不能缠杂不清,带口头禅,满嘴空话、套话、废话。第四,要讲到火候上,把握讲的最佳时机。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讲在学生似有所悟,而不太明白,却又急于弄明白的时刻。这样可以一点即通,水到渠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练要练得恰如其分

导、读、讲几个步骤都做得不错,还是不够的,最后落到实处还要练,只有练才能检验、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也是很有学问的,不能机械地、盲目地题海似的练,而要有的放矢、举一反三、恰如其分地练,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练的方式有很多,诸如预习检查、课堂问答、词语运用、语病修改、语言品评、内容复述、专题讨论、朗读训练、综合检测等都是练。

综上所述,导、读、讲、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长期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只要把握了这四点,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罗剑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张云岚.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猜你喜欢

入境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非法入境
学《易》当像老子、孔子那样入境悟理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品读入境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