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016-05-14李英
李英
语文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这一主体的积极性,所有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谈不上主体的发展。现代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民族素质,重视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础素质为根本目标,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的发展为基础特征。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真正地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自我发展至关重要。
一、课前准备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保障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把教学内容分解为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听话、说话等若干知识点,依照科学的系统编入教材之中,各类知识都环环相扣,各类知识都相互搭配,存在有机的联系。编排的知识应顾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分量适当,难易适度。在这个框架下,安排与知识相匹配的优秀选文,以及精彩插图和设计的习题,这为学生获得知识汲取营养提供了依据。
(一)上课前让学生多观察与课文有关的实物。例如,图片、书等,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的活动,从而形成丰富的认知表象,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更有助于课堂中的学习。
(二)课前准备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参与感知,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从中获得大量的资料,为课堂教学活动创设了最佳的主体性实践平台,也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打下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关键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们的课堂就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最为合理的模式应该是营造富有趣味、生动直观、宽松愉悦的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全程参与。
(一)在游戏中学习。游戏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利用游戏开展学习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尝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听儿歌、猜谜语、讲故事、小竞赛、做游戏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导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想象表演,创设情境进入学习。运用插图、PPT、视频设置情境,通过画面展开想象,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请学生扮演角色、参与故事,学生看着真切的画面,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时,他们的想象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样思维非常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了解了事物特征,通晓了事理,深化了认识,由此“熟能生巧”的境界便因演而生。这样语文“难教”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三)创编课本剧,启发学生思考,在学习中培养发学生创新能力。小学生天真、好动、好奇、好模仿,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分享到学习的喜悦。可以问、听、学、演、观同步实施,将创新思想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如:课文《狮子和鹿》,教学时可以打破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先出示狮子、鹿的头像图片,教师提出:这是谁?引入新课,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后问,故事中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思考,相互讨论,回答疑问。初步帮助学生产生联想,然后教师把课文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表演。
教学方法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能激发其求知欲,在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互相帮助的合作精神,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懂教材内容,更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问、听、学、演、观的权利,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真正学会了“如何学习”,达到“由教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三、拓展应用空间为学生主动参与创设条件
拓展应用学习是由课内语文教育向外延伸的,是课内语文教育的继续与补充。拓展应用学习可以打破教室的约束,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家庭,走向社会;也可以突破课本的限制,延伸书报、转向影视,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机会和更多的学习机会。如体验营、读书会、社团演出等为语文教育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舞台。这个大舞台对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参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事实证明,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不再单纯地给学生填装知识,而使他们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多给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思考和实践应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自我展现的机会,让学生全程、全方位地参与到有效教学过程中,促使他们主动和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红.试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黄幼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J].教育评论,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