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术作业纸开发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2016-05-14黄颖

新课程·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邮票色彩美术

黄颖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近年来,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研究较多的是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入美术课堂,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综合能力。但是,美术作业纸的面貌依旧是空白画纸一张,而美术作业纸是学生美术语言表现的一种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作业纸的设计体现出一种教育的艺术,影响着学生的美术构思、情感表达、学习兴趣和创作能力。

一、形状、色彩、形式单一的作业纸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这样的作业纸学生在运用过程中表现出很多弊端

1.这样一份作业就需要两节课才能完成

两节课的作业,时间分隔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一课时完成了部分作业,第二节课继续作业时学生有的忘记了作业的要求,构思的作品由于中断以后,学生的创作情感在不同时间的两节课中很难一致地保持激情,这也有可能影响着作业效果,从而也影响着评价。

2.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导—讲—画—评”的教学流程

在画(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有画“错”了的学生,虽然绘画中没有画错的画面,但至少是学生认为不满意的。“老师,我画错了。”这是低年级的孩子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认为自己画错了,于是就一层层贴上新的作业纸重画,浪费了时间,重画的作品也不一定能满意。

3.在一些公开课中,往往一课时完成整个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结束前的作业评价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业都来不及完成,教师为了教学流程的完整,只能叫停学生,挑选几幅画得较快的学生进行勉强评价。作业中反馈的信息并不具有典型性,可能还有隐性问题还没暴露,这也影响着教师的决策调整。

4.千篇一律的作业纸无法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表现需求

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构图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进而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不同美术形式的表达,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

是否每一课的美术作业纸都只能是一张白纸?我们是否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另外设计多元化的“美术作业纸”呢?当学生的设计不一定符合教学设计要求时,是否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后统一发给学生呢?

我们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也尝试设计应用了不同形式的“美术作业纸”,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张美术作业纸,课前复印分发给每位学生。

二、作业纸中人性化的设计,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1.原先学生要完成一幅美术作业,用一节课的时间是不大可能完成的,应用有针对性设计的“美术作业纸”提高了课堂效率

比如,我在准备二年级公开课《我设计的邮票》这一课时,一开始是新授了邮票的历史、邮票的组成部分、邮票的情感表达及如何设计有主题的邮票后就让学生开始自己设计邮票,但学生作业中我发现了很大的问题:有的学生速度太慢,费了好大的劲一节课只画了邮票的外框;有的学生画出来的邮票外形太小,以至于邮票内部的设计根本画不下;有的学生想设计圆形的邮票,却苦于没有圆规画不好形状。我寻找问题的原因所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在白纸上画邮票的外形,这让学生花费的时间太多,学生把控不好会对邮票的设计失去兴趣和信心。于是我对作业纸重新进行了设计:将作业纸变成邮票的外形,并且设计多种外形供学生选择使用,还在外框运用了几种不同的色彩,更便于学生运用不同的色彩表达自己设计的情感。当学生拿到这样的作业纸的时候,他们的设计欲望油然而生,非常兴奋。原本一节课很难完成的作业变得轻松了,作业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美术作业纸”的设计应用还使我们在评价时更易发现学生的进步,也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性,完善了作业评价

在课堂上,我们是否可以安排时间给予学生尝试的机会,尤其是技法性强的作业更是如此。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在尝试时熟悉技法,同时也让学生暴露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画错了”的学生,他们总喜欢重画,特别是一些技法性强的内容,因为没有尝试过,所以“画错了”也在所难免。在上《鸟的纹样》一课时,虽然学生曾经学过画鸟,但时间久了对鸟的外形已经有点模糊,让学生直接运用变形、夸张、添加等方法来设计鸟的纹样,有的学生把控不好,容易画错。我在设计作业纸的时候将空白的作业纸进行分隔,设计为两个区域,在右上角设计两个小框,下面为一个大框。右上角的小框一个是用来练习画写生的鸟,以便学生对鸟的外形进行复习,在把握好鸟的外形的基础上再运用技巧设计鸟的纹样就方便多了,也不容易再出现“画错了”的现象。另一个小框是让学生设计几种不同的点线面的花纹,这样装饰鸟的纹样就有了更多的元素。通过上面的小练习,学生设计的过程性的内容得到体现,学生创作层层深入,小练习时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在最后的设计中进行纠正,有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作业的重点、难点。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很容易理解学生的创作思路,能更好地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3.应用设计的“美术作业纸”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多元化,发挥特有的功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倡导多元化教学方式及高效课堂理念的今天,如何设计应用不同形式的“美术作业纸”来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发掘学生潜能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可以从作业纸的形状、色彩、肌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寻求多样的、有效的作业纸。

美术创作离不开构图,构图也是美术教学不能缺少的内容。根据作业纸的形状培养学生美术构图能力,根据内容选择作品纸的形状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教师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导向,激发学生的情感,拓展他们的思维。在设计才艺节的比赛内容时,我给学生一人一张葫芦形的作业纸,学生的兴致高昂,一个个都想参加比赛,我引导他们在葫芦外形的作业纸上进行个性创作。有的学生在里面用苹果装饰满,就像一个装满苹果的瓶子,具有装饰性;有的学生则根据外形想象成了不倒翁,可爱极了。学生的构图能力和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实验证明:色彩在小学生的视觉空间上,以及引起学生心理注意的倾向上占有重要位置。色彩在心理层次上的表现充实了绘画的内涵,作品中的色彩显示出了惊人的能量,这种视觉上的色彩效果牢牢抓住了人的眼睛,触动人们的心灵。色彩是美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注重作业纸颜色选择,能提高色彩表现和感受力。记得刚工作时,我在上人教版美术一年级第二学期《象形的文字》一课时,我根据本课内容进行拓展教学,设计了《岩画上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在象形文字出现之前,人类是如何用美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课中我先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知道如果要成功表现岩画艺术,首先应该设计好岩画用的作业纸,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感觉,涂出了色彩斑斓的岩画纸,再用岩画古朴、纯真、夸张的表现手法在设计好的岩画纸上作画。学生在完成岩画的过程中感受到色彩在表现画面时独特的作用。

美术教育至关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感受材料的特性,让材料发挥其丰富的表现力,让学生尝试各种材质带来的新鲜感受。所以注重作业纸材质肌理,能激发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力。在上《有趣的水墨游戏》这一课时,除了要求掌握水墨画的用笔及干、湿、浓、淡的变化之外,我还让学生尝试把宣纸先揉皱再思考如何利用揉皱的宣纸进行创作。有的适合表现山石的龟裂纹,有的适合表现古树的表皮。学生通过对作业纸的肌理的巧妙构思,使学生的作品呈现出的表现效果让人惊叹,材料肌理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术课堂中教学模式的多元创新需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需要改变过去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价值取向,根据各种因素与条件,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来适合的、多元的美术作业纸才能发挥特有的功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美术作业纸”设计的研究我们也只是刚刚开始,需要探索的东西还很多。我们应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对不同形式、内容的“美术作业纸”的学习兴趣。研究怎样的作业纸内容和形式更能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更能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阐述。有效地应用不同形式的“美术作业纸”,能提高美术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体现出“美术作业纸”独有的高效、多元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顾明.谈个性化的美术作业纸设计[J].新课程学习(上),2011(11):63.

[2]牛文华.形式多样的幼儿园美术作业[J].时代教育,2016(2):253.

猜你喜欢

邮票色彩美术
独一无二的邮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邮票上的“三月三”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找寻通往童年的那张“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