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建设

2016-05-14廖晓姣

新课程·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组建设奖励机制合作学习

廖晓姣

摘 要:20世纪90年代初,合作学习以及课堂小组合作模式便引入我国,教师在积极进行课改的同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小组的建设,如果小组建设不成熟,学生的合作学习就很难达到效果。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中将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尝试解决。

关键词:小组建设;奖励机制;合作学习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各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句话说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因此,恰当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英语任务性教学,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现状分析

随着课改的深入,各校教师纷纷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在探索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1.走过场型

一些教师布置了学生围绕课堂内容自主学习,但短短两三分钟后便急忙收场。这样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多数学生无法得到真正的锻炼。

2.甩手掌柜型

还有的教师布置了合作学习任务后,不是在一旁等待,就是象征性地在学生中间巡视,并未起到辅助作用。

3.变相教授型

有时候我们为了让学生合作学习中的交流更顺利,有些教师利用观察的时间,把自己所期待的结果有意识地暗示给学生。从表面上看,学生积极探索、讨论充分,实际上却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使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难以实现。

4.形式单调型

小组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最多的形式,但这种形式在操作上会出现各种问题。

二、小组建设策略

针对目前在实践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及尝试,最终在小组建设方面总结出几点建议:

1.明确奖励机制

(1)积极回答加星制

在每个小组活动中,积极回答问题并完成任务的学生或小组即可得到一颗星。

(2)流动大星制

每节课哪个小组得到的星星最多,便可获得一颗大星做奖励,这颗星在班级里流动。

2.小组角色分工及能力培养

小组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以及他们在各自角色上的成长。小组一般有组长、计时员、记录员、纪律员等角色,不同的角色在小组中的作用不同,所需要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小组建设初期要明确小组分工,并对不同角色所承担的任务予以说明,让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明确自己在小组活动中除了研究、讨论外还应承担起相应的职责。这项工作需要教师在日常花大量的时间来练习、培养、强化。只有比较成熟的小组才能进行相对有效的合作,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将变得一团混乱。

3.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型

有了明确的奖励机制和角色分工,学生对自己的合作目标就清晰了。接着在教学中我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1)两人小组式——对学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单词或句型的练习,当新教了单词、句子或者对话后,就让学生两两相互朗读,并相互判断和纠正,再单独请学生起来朗读,能很好地完成的就能获得一颗星。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为了每个组的荣誉,每位学生都很认真地练习,基本都能完成学习目标。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用时少、易掌控,而且反馈也及时。

(2)互补组合式——助学

这类小组一般由三人组成,编好号:1号为优生,2号为中等生,3号为学困生。在进行讨论或描述图片时就可以用这种形式。记得一次在教学有关动物的话题时,我创设一个表演活动。为了让各层次的学生有效地参与进来,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小组中1号负责猜动物,2号负责用一些简单的句型进行描述说明,如:Its tall. 3号则负责动物的整个表演过程。三类学生配合默契,他们都把自己当成小组活动的很重要的一部分,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3)自然位置小组——群学

课改试验中,所有班级都以小组为单位,每一自然小组人数在6人左右,各组都有闪亮的名称。我们采用群学的小组合作多在进行综合复习时采用,比如以小组为单位的记单词大赛、问答接龙等。这种以竞赛的形式呈现的活动,让每个组员都很积极地参与进来,极大地调动了每一小组的集体合作力量,扩大交流范围,也让小组的每个成员获得了进步。

(4)自由组合型——“任性”学

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突破位置的限制,由学生任意选择合作的对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结对学习,这样能弥补教师分组过程中难考虑和满足的方面,也极大地发挥学生地主体作用。这样看似无章可寻,实则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学习效果往往出人意料。

在实践中我们总能发现许多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才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路、有更多的想法。课改在摸索中前进,小组在活动中成长,在一次次的问题中走向成熟。课程改革的宗旨在于通过合作交流让孩子能够真正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合作,最终学会学习。这种学习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从激发学生学习需要而来,走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蒋红梅.任建华.近十年来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1).

[2]郭瑞芳.小学英语课堂问题行为的探究与对策[D].首都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小组建设奖励机制合作学习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生生合作之“小组建设”
高中英语教与学方式改变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地方高校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的管理机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