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原点出发
2016-05-14陈小亚
陈小亚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他一语中的,点出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以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很肤浅的。因为在现实中,教育是在学校里实施的,学生的生活过于体制化,几乎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同静静躺在地下的宝藏,一直没得到开发与利用。本学期我参加了多次公开课研讨活动,在课题组成员大量的思维碰撞下,我眼前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了一条新的通往成功英语教学的路。以下是给我印象特别深的、对比非常鲜明的几个案例,也是开启我另一种教育思想大门的钥匙。
案例一
课题:6年级下册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
相同点:巩固“Will ...?”的一般疑问句及应答,都是借班上课。
教者1:上课伊始,师生互相问好后,教师说:“Lets play a game.”她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盒子,让一位学生抽取其中一张纸,纸上写着:“Will you go home at seven this afternoon?”学生非常肯定地回答:“No,I wont.”老师接着又让另一位学生抽,上面写着:“Will your father go to Beijing tomorrow?”学生也非常肯定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教者2:上课伊始,教师呈现出Su Yang一周的计划表,然后让学生根据此表设计问题。
S1:Will Su Yang have a swimming lesson on Tuesday?
S2:Will Su Yang play table tennis on Friday?
S3:Will Su Yang play basketball on Sunday?
……
两者比较,我们能发现,教者2为了教授“Will sb do sth?”的句型,特意准备了一张图表,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材料,让学生根据图表提出多个问题。显得比较生硬。教者1就显得轻松自如,信手拈来。因为是借班上课,刚开始总要先和学生熟悉一下,但也只是问问名字之类的简单问答。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平淡无奇,可妙就妙在她像魔术师一样摸出一个盒子,与学生玩起游戏,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应细细挖掘教材,将语言点拿捏得准确无误,利用最简单、最生活化的体验或资源,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案例二
课题:译林版小学英语5上 Unit 1 Goldilocks and three bears
相同点:巩固练习句型:Theres a ...in/ on/ near... 和There are some...in/ on/ near...
教者1:教师点击课件,出现一幅图画:在一个书房里,有一张desk,desk上面有一盏灯和一台电脑,desk旁边有一张chair,chair上面有一本story book和一个box,box里面有2支pens,教师让学生根据图片来使用句型:“Theres a ...in/ on/ near...和There are some...in/ on/ near...
教者2:新授环节完成后,教师播放了一段自己录制的农场上各种动物叫声的音频:狗的“汪汪”声,羊的“咩咩”声,猫的“喵喵”声,小鸟的“叽叽”声,鸭子的“嘎嘎”声……可热闹了。学生听了后一个个露出了欣喜的笑脸。同时,教师还提供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农场的画面,上面有草地、有花、有树、有山、有房子,当教师让学生根据声音与画面来想象并描述“Theres a ... in /on /near ... There are some ... in/ on/ near ...”时,他们一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用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了一幅富有生机的画面。
教者1利用图片来引导学生说,比较直观,但是图片中各物品的摆放有些刻意不自然,同时东西也较多,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教者2用一段学生熟悉的动物叫声的音频和一幅美丽的画面引导学生说,课堂气氛就完全不一样,学生的表达欲被激发出来了。前者设计得有些牵强而生硬,而后者却隐藏着自然的力量,唤醒了学生的耳朵,同时也唤醒了他们对生活的记忆,非常巧妙地将教学与生活链接起来。
案例三
课题:译林版小学英语4下Unit 7 On the farm
相同点:为了区分名词的单、复数形式
教者1:利用课件,出现一个苹果,教学“an apple”,之后点击鼠标,又出现2个苹果,屏幕上显示“apples”,教师让学生把“an apple”与“apples”进行比较,用来发现不同,同时适当讲解单、复数的概念。
教者2:取出一个大大的套娃。
T:Whats this?
S:Its a doll.
T:How many dolls?
S:One.
T:Are you sure?(你确定吗?)
S:Yes.
这时,教师不置可否,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她缓缓地将第一个套娃拿开,里面出现了一个小一点的、外表跟大套娃一模一样的套娃,接着她将第二个套娃也拿开,又出现了第三个套娃,然后又出现第四个、第五个套娃。学生们张大了嘴巴:“啊?这么多啊!”这时,教师在“doll”后面加上“s”,并告诉学生,那个“s”就代表后来出现的几个套娃。
单、复数在汉语里是不注重区分的,我们用中文说“一个苹果”和“许多苹果”,“苹果”这个词语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而在英语里就不一样了。所以说名词的单、复数是小学英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有的学生到六年级仍然无法分清。教者1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何为一个苹果,何为多个苹果,并适当讲解单、复数的语法概念,这是最一般、最普通的方法。表面看起来学生是懂了,但实际上,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并没有建立明确的单、复数概念。所以大部分人都觉得在做题时学生对单、复数不能很清楚地区分。教者2用生活中小孩子的玩具作教具,先给学生看一个套娃,然后问学生有几个套娃。学生说是“one doll”,这时教师慢慢地将套娃依次拿开,一个又一个越来越小的套娃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无比惊讶,这就无声地告诉学生,有时单、复数乍一看是一样的,可是当你细细推敲,慢慢挖掘,就会发现它们隐藏的身份。套娃依次出现的过程很好地诠释了单数变为复数的过程。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营造健康积极的课堂气氛,呈现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唤起学生对生活的记忆,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共鸣,让他们觉得走进课堂,就仿佛走近了一位早已熟识的朋友,课堂中的点点滴滴均可以在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找到根,生活,才是教育的原点。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王承绪,赵祥麟,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