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5-14高淑芳
高淑芳
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代表着数学教学的反抽象性,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教学,把较难且不易理解与消化的问题,如那种刻板、沉闷、单调、枯燥、乏味的过程,变成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达到有效课堂,促进学生发散数学思维,爱学数学,形成数学的表达与运用能力。
一、数学生活化促进学生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已经兼顾了学生学习与生活性的设计。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地区以及城乡差异,教学参考书、数学教材因为地域的区别和城乡的差异,通过例题是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把课外的内容引进课堂,把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延续到课外拓展,发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材运用能力。把教材当做活的资源来使用。结合学生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变“生硬的数学”为“容易的数学”,用生活中的小场景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对教材的开发与延伸进行活学活用,要建立在准确地“解读教材”的基础之上,要挖掘教材的使用意图,不能偏离教材。其一,读懂教材的编排意图。其二,明确例题的地位作用,把握立体的重要性示范,例题与练习的关系,梳理新授知识点。教材中的例题是具有典型性和规范性的,而且突出知识点的核心内容。通过例题,能够突出解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梳理新授知识点。在每一节课的知识点、例题的确定,要进行统筹宏观与微观的整合,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衔接,教学构思与达成度的合成,在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后,才能合理高效地使用与拓展教材,真正实现数学教学有趣而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数学科学练习达到学生有效练习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所以课堂练习的科学与否就直接决定着课堂的高效与否。
其一,习题不是例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必要的补充、发展和延伸。弄清习题与例题相配合的基本题、变化题、探索实践题、提高题等的作用。其二,我们要知道,有效的练习不应该是练习的形式与方法的单一,练习结果的固定化练习。练习题应该具有灵活性、生活性、层次性和开放性。正因如此,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应该注意弹性练习题。
1.课堂练习的针对性与层次性
首先,一节课数学课教学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所教的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有针对性的课堂数学练习。在确认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选择性的练习,有利于强化知识的巩固。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尤其是学生在练习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使学生达到“操作性练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动手操作,更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小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与巩固,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知识,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分析、直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要架设起“学”与“用”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客厅的面积,再测量一下地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最后估算一下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的练习设计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最后,数学练习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对比性练习”。深化的练习,不应该局限于题目要求的拔高、加难,更应该努力拓宽思路,激励学生思维。在练习中通过对比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推理、分析和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防止思维定式产生的负面迁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课堂练习的资源发掘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突出生活。只要留意就会发现,生活无处不在的数学王国。教师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创设贴近生活的练习,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做数学练习,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的练习,具有活力的东西。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与数学学习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郑佳.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2]冯春花.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聊城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