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真实的写作与写作的真实

2016-05-14钮勤章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重建反思

【摘 要】写作教学系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真实的写作又是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尽管真实的写作很难,可还是有路径能走;这条路径的岔道太多,每位研究者都试图解释自己认准的写作之途之合理性。不过,基于真实写作实践的探索,所呈现出来的作文教学样态,是对当下写作的真实的一种反思与重建。

【关键词】真实的写作;反思;重建;写作的真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8-0036-02

【作者简介】钮勤章,江苏省教育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南京,210019)秘书长,高级教师,首届全国学术先锋人物,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对象,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真实的写作,是基于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写作,或者说是现实在心灵世界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是思辨后的文字表达,其最显性的特点是真情实感。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可在现实的写作实践中,却是“很难很受伤”。主要症状在以下几个方面:课文分析与写作教学的脱节,基于“读”来分析作家们倾注在课文里的思想,而忽视了与“写”的联姻,往往造成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仅仅停留在“知”的层面,而无法延展到“用”的高度;学生的生活面狭窄,生活素材欠缺量的积累导致文章质的提升的虚空;真实的写作,需要创新的教学形式,而实际中的作文课堂教学往往刻板而单一;真实写作的源头活水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可生活中并不缺少写作资源,而是语文教师缺乏开发的意识与能力。这几点,或为我们写作教学中典型的问题,基于“真实的写作”的需求,教师要在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一个个地攻克,重建“写作的真实”。

一、真实的写作,与读相伴,吸纳丰厚的养料

对于读与写,叶圣陶先生是这么理解的:“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要做一个社会主义时代的公民,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比任何时代都重要。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叶圣陶先生说得很明白了,读是解码,写是编码,最终都是通过人们的大脑来输入与输出。而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叶圣陶先生强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他认为“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因此,必须好好教阅读课。譬如讲文章须有中心思想。学生听了,知道文章须有中心思想,但是他说:‘我作文就是抓不住中心思想。如果教好阅读课,引导学生逐课逐课地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

其实,读的最终意义,就是为了说与写。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大量的信息,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古代有一种人叫“掉书袋”,指的是那种读了很多书、学识渊博,可是却不会运用这些知识的人。这种“掉书袋”的人是与我们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背离的。那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得来的信息呢?我以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后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文章写了什么?这是了解文章内容;第二个问题,怎么写的?这是思考文章的结构;第三个问题,若自己去写,怎么写?这是阅读再创作。学生每天阅读之后坚持思考这三个问题,并竭力给出答案,不到一个月,写作必有收获。

二、真实的写作,是由真情实感支撑起来的

我觉得真实的写作之“真实”有两种理解,首先是真情。所谓真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抒发的真挚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当下中学生作文最缺的就是真情。文章以情动人,这是不二法则,即便是一些思辨性强的论说文,离开了情的润泽,也不会成为交口称颂的好文章。我们学过的课文就是很好的例子,古代的《过秦论》《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都是典范的说理文,均饱蘸激情或深情,这样的激情或者深情,跨越时空,绵延至今。如何真正意义地表现真情呢?请看下面片段。

我永远记得这老房子,记得她的每一个细节。灯绳还是那样别致:客厅的灯绳上挂了个袖珍酒瓶,大屋的灯绳上有个小药瓶,这样屋里再黑也能摸到,心里头踏实。小玻璃柜里还摆着巴掌大的大象和孔雀,那是已离去的姥爷当年用捡回来的贝壳粘出来的。……玻璃夹板里有我从小到大的照片,狼狈的、生气的、大笑的,全是我成长的足迹。它们都静静地躺在那里,伴着书柜里泛黄的旧书页,散发出亲切的味道。

这个片段读来不会有矫揉之感,原因就在于作者写的是身边的事情、实在的事情、自己经历的事情,选取自己曾经熟悉的老房子,那里留存着作者的生命,回忆的点点滴滴,每一个物件,都流淌着作者的真情。有了真情,自然会感化人,感化人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其次是实感。所谓实感,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以及真切体验。这是考验学生对于生活的态度。没有生活的积累,肚子里没有材料,写的时候就只能胡编乱造,谈何真情实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并感受生活,提炼生活中看似琐碎却值得表达的那份真实的感受。且看下面片段。

从此,父亲日日都得带着那根扁担,去砖窑厂挑砖,每每夜间回来也总是这幅情景。再后来,我稍稍长大,父亲和他的那根扁担终于可以在家里歇上一段时间了。直到我上小学,父亲的扁担再一次随父亲“出征”了,父亲和它成了我的专属“交通工具”。那时,看看四周,别人家的孩子被父母抱着、背着,我却被父亲的扁担挑着,有着说不出的兴奋。每当看见别的孩子羡慕地望着我和父亲,我总是高傲地抬起头回敬一个蔑视的眼神,心里的小九九甭提有多爽。

这段文字,叙述自然纡徐,感情有声有色,读来却感人至深!何由?作者把日常生活的经历,内心的感悟,化解为感动的素材,满满地贮存在大脑;作文时借助一根扁担,展现父爱的伟大。这份伟大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生活的细节,把真切的感受传达给读者。

三、真实的写作,需要新颖别致的作文课堂

传统的作文课堂刻板而单一,很难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真实的写作需要创新的教学形式,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其积极主动地展开写作。我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就极力采取新颖的教学形式。比如课堂上设计“打擂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争擂主”“当裁判”的过程中,喜欢上写作。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步,设擂台。由教师设计好作文题,向班级学生公示。

第二步,打擂台。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作文,之后教师公示作文评价标准,主要从语言、内容、结构、思想四个维度来制定简洁的评价标准;并且依据实际需要,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员合议作文,人人轮流朗读,对照标准进行评价与推选,每组推荐一名学生,由该学生当堂朗读。展示之后,由语文课代表主持,通过全班学生的评议,共同确定打擂台的两位终极擂主。两位终极擂主再次分别朗读自己的文章。

第三步,学生评。由语文课代表记录,先由各小组自由点评合议,教师巡视指导,达成本小组的共性评价,逐一发言。教师汇总评价。

第四步,教师评。教师对这一活动进行整体点评。

最后一步,宣结果。教师综评之后,进行举手表决。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是幕后的导演、服务者,自始至终指导但不干涉擂台的比赛。

四、真实的写作,考量着语文教师开掘写作资源的深度与广度

目前,作文教学的瓶颈之一,可能就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冷漠”。其实,生活才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最为宝贵的且永远开发不尽的资源,但生活中有许多值得体味的闪光点,如果不留意,就会稍纵即逝。作为教师,我们要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引导他们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火花”,激发一个个“触情点”撞击心怀。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个不错的方法,那就是让学生组建“记者团”,每名成员要写采访笔录与随感,然后利用语文课前的3分钟,每堂课交流一次,以此来了解我们身边的、社会上的当天发生的好人好事、新人新事、奇人奇事等,看来的、听来的,都可以拿来交流,对于优秀的“报道”则可以刊登到黑板报、班级自编的小报,或者送交学校电台,供学校选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一些报刊社联合组织学生记者团,及时推荐优质稿件进行发表。通过这种方法语文课堂有了生活的元素,久而久之,不仅仅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也是一种督促,促使他们思考生活与积淀生活中美好的情感,自觉地养成一双锐眼,及时准确地抓住这些闪光点,储存起来,慢慢发酵为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要上升到课程建设的高度,让开掘课程资源成为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新课改物态化的呈现,基本都回归到课程的建设,基于语文的新课改更多呈现出课程的建设与使用的变化。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语文的课程改革成败与否最终得看语文教师对于课程的建设与使用的水平,教材的专业性决定了教师的专业性;新课程时代,人人都应该具备建设个性化课程的本领。作文课也应该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建设,语文教师要善于开挖资源,创新作文课程,上出一堂堂凸显学生主体价值的、新颖别致的语文课来。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席慕蓉.无怨的青春[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重建反思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二孩时代,人口生态重建的理性思考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用镜头“重建”徽州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