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探微
2016-05-14沈玉红
【摘 要】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发展性目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的状态和进程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评价方式。在充分研读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当下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在运用中存在的三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课堂教学;量化评价;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8-0052-04
【作者简介】沈玉红,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江苏昆山,215300)教师,一级教师。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已有一些教育教学工作者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与研究,也发表过一些相关的调查报告。笔者充分研读了此类研究成果,对苏州地区部分学校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情况及实施后各阶段的效果反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研,发现当下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课堂评价倾向于听课教师对上课教师及上课学生的评价,倾向于上课教师与上课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而忽略了上课教师对自我的评价与反思;其次,由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是反对单纯绝对的量化评价,而推崇将质性评价纳入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现行的评价方式推到了另一个极端,即只单纯地关注质性评价,而忽略了量化评价的作用;最后,在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虽然都会经常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但在提出改进意见后的跟踪落实上,力度仍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及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改进课堂教学中的发展性评价。
一、鼓励教师进行自评与反思
教学中的教师自评与自我反思是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保障,也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有真正地从自身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进行自评与反思,才能真正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实际操作时,由于缺少切实有效的自评内在标准,以及受传统评价模式中他评观念的影响,教师的自评及反思经常被忽略。为此,建立一个有效的自评与反思的标准并实施,是推进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而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自评与反思的标准并将之付诸实践,必须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自评与反思的标准要科学。
标准是判断事物性状的标尺。课堂教学自评与反思的标准是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各种思、言、行作出自我评断的具体准则。现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自评与反思的方式主要是依靠教师在实践中的自我探索,很少有相应研究机构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由于很多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相对欠缺,对课堂教学的认知也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自评与反思时的标准带着一定程度的主观臆断,从而较难使用科学的评价标准。要改善当前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中自评与反思欠缺的实情,不但需要教师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更要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并加强这些研究机构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对发展性课堂教学自评与反思的标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讨,制订出科学的、适合课堂教学发展的自评与反思标准。
2.自评与反思的内容要全面多角度。
课堂教学是由师生间各种要素组成的一种全面的活动。我们的课堂教学自评与反思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导下,依据教育教学规律,采取全方面多角度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和自我的教等角度进行自评与反思分析。
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自评与反思中,要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及结果受到很多变量的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自评与反思内容应包含以下方面:情境问题是否生活化,课堂氛围是否活跃,教学方式是否有启迪性,学生的学习效能能否得到优化,学生独立思索的能力能否得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否得到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否得到加强,学生对课堂预料之外情况的应变能力能否得到提升,等等。
教师在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自评与反思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还要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学及对学生未来各项发展的引导方式。具体来说,应包含:教学引导是否新颖,教学逻辑是否合理,教学提问与引导及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是否合理有效,教学时间分配与课堂容量安排是否科学,课中练习与引导释疑是否恰当,课中的留白与思考是否巧妙,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是否紧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否正确,课堂小结是否注重能力的提升,因材施教及因生施教的落实是否合理,等等。
在自评与反思过程中,各项指标均可采用分数制记录,并记录下相应的反思修正建议,以便在下次的教学中对照改进。教师可以根据每次自评时总分值的变化来了解自身对把握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状况,也可以参考每个指标的自评分值变化来找出自身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缺陷,找出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不断循环,螺旋式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将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统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质性评价越来越受欢迎。尽管人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强化质性评价,从而快速实现将质性评价融入量化评价中,但在真正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对质性评价的相对侧重,反而导致了很多的课堂教学评价只进行质性评价,而忽视了量化评价的另一种极端的出现,这无疑有悖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那么,如何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进行统整,而不偏重于其中某一方面呢?
1.学生学习方面。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平时练习及课中、课后进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统整。在平时的单元练习、期中期末考试中采用“得分+评语”式的评卷方式,完成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言语表扬和激励,在课后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效能提升的建议。在每学期的终结性评价中,教师要依据平时每次考试的加权进行评分,并给出优良等第,同时也要对本学期的变化加以说明。
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过往表现和现时表现中进行量与质的统整评价。对学生的过往表现给出得分制的量化评价,以体现出该学生当时的学习基本面及学习的效能;在不同时段的动态观察中,教师可以用分数评价学生在某方面的发展情况,并辅之发展过程概述及发展方向的评语,从而分析学生的动态提升过程及学习能力的发展方向;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中,教师要以言语交流为主的质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学习潜在的发展能力提供有效的可行性的建议。
2.教师教学方面。
首先要建构一个科学、便于操作的评价标准。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虽然形式上偏向于新课改理念的质性评价,但评价的对象仍以教师的“教”为主,过于侧重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的评估,而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及课堂中师生间交流与互动的评价。为改变这一现状,在评价中应当既要“评教”,也要“评学”。“评教”主要包括对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评价,“评学”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因为教和学是课堂教学体系中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
其次是要运用科学切实的评价方式。为了使课堂教学评价更有效,需要评价者明确评价量表中各层次指标间的相对权重,然后对被评价课堂进行量化计分,并针对弱势指标给出相应的质性改进建议。评价者可依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所见所感,将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与二级指标对比,进行量化赋分,再根据各个一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出该受评课堂的总分,依据得分进行优良等第的划分,给出综合性的优点综述与改进建议。
综合以上两方面要求,笔者尝试构建了一个课堂教学评价表(见表1)。此评价表包含“评教”与“评学”两个维度,共分为4个一级指标与15个二级指标,所得到的量化的评价数据及质性的评价建议,将为教学者下一阶段的教学改进指明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三、将评价结果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中教与学的效率,是为了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但是如果将一次评价的结束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评价的终结,那就大错特错了。一次课堂教学的评价,仅仅是为此课堂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精细化的评估并给出一些可行性的发展建议,而最终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能否得到真正的提升,最关键的还是要将这些改进建议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没有后续的跟踪落实,一切的评价结果均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为此,各级教育领导者、各地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在完成一轮的课堂教学评价后,将他评中所有的量化评价及质性评价结果反馈给被评价者,帮助并促进被评价者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评与反思,进行第二轮、第三轮乃至更多轮的课堂教学,并在每轮教学中均依照上述评价量表给出相应的评价及建议,将评价结果的跟进落到实处,将提升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效能提升进行到底。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落实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均有着异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若能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注重教师的自评与反思,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进行有机的统整,并将评价结果落到实处,不但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幸福感,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控,有利于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志坚.何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版,2012(09).
[2]王琰春.西方教育评价观的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现代化,2003(01).
[3]蔡伟.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3(03).
[4](美)Scott G. Paris, Linda R. Ayres.培养反思力[M].袁坤,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5]蒋建洲.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美)G. Winggins.教育性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8]谭展艳.高中思想政治课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优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注: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2015年度立项课题“积极心理引导下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5JK11-L0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