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月会议”中党的“规矩”建设初探

2016-05-14郭蕊

学理论·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政策法规

郭蕊

摘 要:党历来重视规矩建设。中央九月会议所制定的军事、政治以及经济等方面的规矩,既是对以往党制定的各方面规矩的总结升华,也是党的规矩建设步入正轨的标志,更是党以后规矩建设的基础。只有在熟悉九月会议所制定规矩具体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深入地理解规矩在历史上的实际价值以及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九月会议;规矩建设;政策法规

中图分类号:D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143-02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即“九月会议”),全面检查了内战爆发以来两年中的各项工作和今后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党各方面的“规矩”。目前,学术界对于党的“规矩”研究汗牛充栋,但鲜见于以某次具体会议为例来研究党各方面的“规矩”建设,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将结合“九月会议”中党的各方面“规矩”建设来展开论述。

规矩,自古以来多被用来比喻标准法度。而党的规矩不仅仅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即党内规矩,按照规矩的释义来讲还应该包括党制定的军事、政治及经济等方面诸多具体的政策法规,这也是本文所要论述的党的规矩。党在中央“九月会议”上系统地提出了今后各项工作的具体政策法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1]1298。而九月会议所提出的规矩建设更是为党的生命注入了充足的能量。

一、“九月会议”召开的必然性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掀起了在当时独特的军事形势下展开战略进攻的序幕,但是战略进攻在向前推进的道路上,遇到了种种障碍,种种困难,然而党中央善于斗争,依靠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制定具体的规矩来超越障碍,战胜困难,夺取胜利。当时,党为了促进战争形势的有力转变,在战略进攻阶段制定了一系列党的规矩。如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重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2]1241;以及确立建立统一战线、提出十大军事原则、制定三大经济纲领等方面带纲领性的规矩。虽然党所制定的这些规矩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尚缺乏对各方面所制定规矩的一个全面的升华总结。

1947年解放石家庄后,华北解放区逐渐连成一片。然而为了更好地达到支援前线战争的目的,解放区的军事、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工作都急需制定一个统一的方案。另外,随着全国形势的有利转变,我军发起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党如何能更好地把握这个有利时机来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需要商定一个全面统筹的政策。最后,当时我党的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已“损害了革命事业”[1]1346的发展,努力克服这两种状态也是当时党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在解放战争时期,党依据形势发展,实事求是地制定了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政策和法规,而随着战略决战的到来,在当时时局的催促下,急需召开一次会议来全面系统地制定各方面的具体规矩,因此,中央九月会议顺势而来。

二、党的“规矩”建设是“九月会议”的重要成就

九月会议在检查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又正式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伟大战略任务。为了适应战略决战的需要,要求全党全军努力克服无纪律无组织状态,克服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倾向。会议提出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2]的口号。并讨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和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途径问题。而这次会议在军事、政治、经济方面所制定的具体“规矩”更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就。

(一)军事规矩是“九月会议”着重解决的关键

第一,明确军事保障以巩固后方补给。其一,提出建军计划。九月会议指出:“今后三年发展至五百万的编制”[3]425并明确提出了军队建设的计划:目前,部队拥有二百八十万人,预计三年内收容一百七十万俘虏并动员二百万农民作为兵源补充,特别是在战争第三年“一般并不需要增加编制,只需充实野战部队,增建特种部队,整顿地方部队,精简后方机关”[3]425,统一全军编制,健全制度,这样便有可能达到军队人员数量接近五百万的计划。其二,搞好解放区生产。为了保障军队向前进,老解放区就要搞好生产进行支援,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提高生产的质量和数量。比如,中原地区通过减租减息来发动群众进行生产,这样就使得他们成为支援部队向江南进军的大后方。其三,加强军队后勤供应。随着战略进攻形势的发展,中央军委提出要建立规范的后勤供应体系。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后,各战略区分别建立起自己的后勤供应体系。各战略区根据作战需要和本区物资条件,分别设置后勤机关和部队、分队,制定统一供应标准,实行了军队和地方相结合的后勤保障体制,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本区部队的作战需要。

第二,明确军事战略以确保战争胜利。在九月会议上党中央为了取得全国的胜利,制定了进行大决战的战略方针。会上指出,计划在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军依然以长江以北为战场,全部在长江以北、华北及东北地区进行作战。具体制定的作战方针是,我们要把战争的方向不断向国民党统治的地区推进,使战争负担加到敌人身上,同时做好将来要进行多次具有决定性大会战的准备。我们计划战争第三年作战的重心在中原,北线以北宁路为重心,并且仍然坚持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的优势兵力,但同时攻坚战的次数会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种作战方式相结合来消灭敌人。然而我们如何在攻打大城市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及如何在大的会战中一举歼灭敌人的两三个兵团,这两个问题是当前战局需要解决的难点。刘少奇随后提出了用攻城打援的战略方针来解决困局,并且预计徐州最有可能进行这种攻城打援的大会战。党中央充分考虑了战局形势也保守估计了战争发展的态势,这样就为取得大决战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政治规矩是“九月会议”的主要建树

首先,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九月会议明确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在大会上毛泽东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性质谈道:“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4]446-447我们所建立政权的优越性就在于它是代表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因此我们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机关单位都要加上人民两个字。我们所建立这个政权的任务是消灭以帝国主义为首的三大主义及其国家政权,并建立体现人民意志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其次,训练并提高干部理论水平。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要“发展党内民主,训练干部,提高理论水平,准备占领全国后所需要的各方面工作干部。”[4]447鉴于目前党内各级干部的理论水平较低,对很多涉及基本理论的问题理解不是太透彻,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就难以把这些道理讲给人民听,从而会给革命事业的继续发展带来很多问题。因此,必须要大力开展训练党内外干部的工作。毛泽东针对如何训练党内外干部时谈到,政府必须要创办大学和专门的院校,尤其向大家推荐了包括《联共(布)党史》《马列主义概论》等在内的几本经典书籍,同时指出训练干部的理论素养不在于读书的数量而在于质量,要求宣传部挑选几本好书,但是不能太多,以此在保证大家读书质量的基础上来提高干部们的理论水平。

最后,确立请示报告制度,健全党委制。请示报告制度在“九月会议”上得以完善并最终确立。毛泽东在会上指出,为了保证解放战争顺利向前推进,确保党和军队对政府政策和作战计划执行的一致高效,克服严重的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就必须要最终统一请示报告制度。同时,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各项工作中,中央的决定权包括什么,各级部门什么工作必须在执行之前向中央请示以及什么工作在完成之后又必须向中央汇报,这些具体工作都做了完善的规定。此外,党在加强集中领导的同时,毛泽东为党中央起草了《关于健全党委制》。毛泽东谈到,党的各级部门都必须严格执行党委制的规定,一切重要问题都要经过党委会讨论通过后再具体执行。健全党委制的目的,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反对个人主义。

(三)经济规矩是“九月会议”开辟的重要内容

一是加强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学习工业和做生意。毛泽东指出:“我们已经有了相当多的铁路、矿山和工业,我党正在大规模地学习管理工业和做生意。”[1]134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但是它却掌握着国家发展的命脉,之后新中国经济发展一定要大力依靠发展工业。而鉴于如何做生意,首先党要广泛宣传并且大力提倡。其次,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刘少奇曾经谈到了创办合作社。合作社不仅是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合理形式,也是团结无产阶级的恰当方式。其性质主要是商业的,是农民变成合作社的劳动成员的一种合作。需要指出的是“有了合作社,还有一个经营合作社和经营国营经济的路线问题。必须自上而下地组织广泛的合作社网,建立合作社的系统,训练干部,搞好合作社,按照新民主主义的路线去经营合作社。”[4]465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促进人民学习工业和做生意。

二是明确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引导经济发展。刘少奇在会议上谈到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时指出,现在国民经济的整体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包括自然经济、小生产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并且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领导地位。同时指出,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和私人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他们主要是采用经济竞争的方式来进行斗争,而这种斗争其实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争夺领导权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建立并巩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4]465,具体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以国营经济为主体,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容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有利于国计民生范围内发展,而对于垄断性质较强的经济则要加大国家监督力度,逐步地增加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收归国有,以便逐步地稳当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三、“九月会议”所立党的“规矩”的历史作用

一是新中国军队建设的应然视点。“九月会议”中提出的建军五百万的计划为新中国军队建设充实了人员储备。随着解放区生产的发展,又为新中国军队建设提供了物资保障,尤其是各战略区统一后勤体制的建立,为建立全军统一的后勤体制积累了经验和创造了条件。而进行战略决战的思想和智慧,一直都是人民解放军所秉承的战略战术中的精魂。应该说,这些不仅丰富了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内容与理论,也为新中国建立后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和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是党内正规民主政治生活的重要标志。九月会议所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极其有力地团结了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它是一个极其巩固和稳定的政权,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顺利进行的必备前提和根本保证。同时,党中央通过多种形式训练并提高干部理论水平,使党的干部队伍不仅在组织上,而且在思想和理论水平上有了较大提高,为新中国的建立准备了重要的干部人才资源。另外,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定了建立报告制度和健全党委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的工作制度,完善了民主集中制,保证了全党在较短时间内领导解放战争取得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三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价值向度。“九月会议”上所提出的学习工业和做生意观点,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对中国工业化的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也促使城市成了党的工作重心。更重要的是,在1949年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谈到,在“九月会议”上已经确定了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经济成分包括国营、合作社、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租借)、私人资本、个体。”[5]这不仅是《共同纲领》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的来源,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更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

四是构建起新中国规矩建设的框架。党在“九月会议”上所适时制定的政策法规,是党领导人民前进的灯塔,是中国共产党历来规矩建设的全面升华总结。党的规矩步入正轨是革命最终获胜的基石。“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4]234。党在“九月会议”上所制定的科学规范的政策策略,为战略决战,在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都做了充分准备,为统一全党全军思想,加强组织纪律性,更好地团结战斗,迅速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九月会议”为党的规矩建设建立了模板,提供了更富有实践意义的衡量标准,为日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相关规矩的制定做了必要的准备,为新中国规矩建设的顶层设计夯实了基础,甚至于对当今的规矩建设依然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203.

[3]李明华,王荣丽.西柏坡档案:第1卷[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9.

猜你喜欢

政策法规
新形势下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模式研究
加大政策法规的扶持力度?推动光热产业健康发展
对中药类保健食品的认识及研究开发策略
对中药类保健食品的认识及研究开发策略
海峡西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法规保障研究
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实施评估研究
个人高净值客户跨境投资业务背景与需求分析
广东省加快创新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设经验分析
国家政策法规影响下的民办博物馆发展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