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思维渗透生活

2016-05-14赵晓思

浙江人大 2016年9期
关键词:普法学法用法

赵晓思

30年来,从把“法律交给公民”的“一五”普法到“健全普法机制,提高普法实效”的“六五”普法,再到如今“七五”普法开局,浙江普法工作有了质的提升,更加注重实效,让公民主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已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

2015年底,省普法办、省舆情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浙江省公民法治素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公民法治素养指数为72.2,公民法治素养总体水平较高。在公民法治素养提高的背后,是浙江普法工作走过的30年,也是法治浙江建设10年来不断促进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建立社会“大普法”格局所付出的努力。

普法从“软任务”转向“硬指标”

三百里楠溪江,自古以水秀、瀑多、滩林美而闻名。然而,近年来,因为夹岸矿石场、电镀厂等企业非法排污,楠溪江已经不见原来的美景。“五水共治”开展以来,永嘉县梳理与水有关的10起典型案例,拍成法制宣传专题片,触动了污染企业的法律意识,楠溪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风貌。

这样的例子在浙江不在少数,我省把“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一打三整治”等重点工作作为法治建设的大平台、试验田、试金石和活教材,树立“普法工作跟着重点工作走”理念,把推进重点工作的过程变成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过程,创造了有浙江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实践。

2016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转发《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首次明确提出深入学习宣传重点工作和重点领域的法律法规,突出了浙江特色。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普法教育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努力使每一项重点工作的场地都成为普法宣传的阵地,让法律随着人们关心的焦点深入他们的思维。

据了解,近年来,全省各地编写发放有关“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宣传资料870余万册,张贴悬挂宣传挂图、标语近150万条,举办专题法治讲座5500余场,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和法治文艺演出8500余场,在新闻媒体上开设专题宣传栏目近400个,制作、播放各类宣传片1300余部,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普法围绕着重点工作,同时也抓着“关键少数”。2015年6月11日,衢州市纪委信息中心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考试,32名非人大任命的市管领导干部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市司法局联合组织的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在浙江,这项特殊的考试开展已久。

2008年11月23日,1149名省管领导干部集中参加了法律闭卷考试,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夏宝龙认为:“组织这次考试,希望广大领导干部借此能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做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去调整、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

领导干部是法治浙江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领导干部是否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关乎法治浙江建设的成效。领导干部是普法的重点对象,也是浙江普法紧紧抓住的“关键少数”。

2011年以来,浙江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六五”普法的“重中之重”,先后制定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组织实施全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分级考试考核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规定,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纳入“法治浙江”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考评体系,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不再是“软任务”。

2014年起,浙江省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同时,多了一项内容即述法,明确将述法工作与述职述廉等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实施。

狠抓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宪法作为根本大法,被摆在了首要位置。“七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省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党员党章党规意识走在前列,全社会尊崇宪法、遵守法律、信仰法治的氛围基本形成”的工作目标。而早在“七五”规划明确目标之前,领导干部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已经在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宪法普及方面开始发挥“大树效应”。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2016年1月28日下午,雄壮的国歌声中,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选举产生的9名国家工作人员,依次走上宣誓台,面向国徽,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庄严宣誓。这是省人代会选举产生国家工作人员后第一次举行宪法宣誓。

宪法宣誓只是一个简单而庄重的仪式,但是对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宣誓之后,领导干部还应该以此为契机,做好宪法宣传普及,让宪法真正“活”起来。

同时,为了防止宣传教育“走过场”,“七五”普法规划更是给普法单位提出了明确要求。2016年7月15日,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重点单位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的意见》。浙江成为全国首个推行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的省份。

这份清单也意味着,“七五”法治宣传教育启动后,12家省级法治宣传重点主管单位要干些什么、干到什么程度、承担什么责任……都有了明确分工和具体要求,也为普法工作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

多载体、多形式精准化普法

“水源一定要保护好,环境就会不得了;雾霾天出门,要戴口罩;夫妻之间莫计较,生儿育女都有功劳……”杭州市拱宸桥桥西历史街区,京杭大运河畔的老开心茶馆内,每周五和周六晚上,分别会有相声和故事会等不同形式的传统曲艺上演。说学逗唱中,游客一边品茗,一边品味礼义廉耻、知法用法守法的要义。这曲《拱墅平安歌》是老开心茶馆专门为了宣传平安建设、迎接G20杭州峰会所创作的。

这座古朴典雅的茶馆开张已有5年,是一家法治文化茶馆,被评为全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位列杭州市“六五”普法十大亮点评选首位。“传统曲艺一般都含有教化意义,经过适当的创新,就可以变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方式。”茶馆负责人周鹏说,“茶客来这里,不仅可以欣赏运河美景,还能学习法律知识,饮茶学法两全其美。”

现如今,普法已经告别过去“黑板报”式的说教,慢慢向多元化发展。有针对品茗人士的普法茶楼,有儿童喜欢的普法漫画,还有大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公园、法治广场,针对不同人群的差异化普法方式,形式灵活,直击人心,而且收获了巨大的成效。同时,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兴起所带来的人民生活方式的变革,普法微信、微博、手机报、微电影等新媒体纷纷上线助阵普法。

2015年2月,武义县司法局通过动员部门执法人员、法律工作者,组建讲师团以及向社会征集等方式,制定出一份涵盖机关、校园、村(居)、企业、重点工程5大类共200多项的课程目录,作为“商品清单”通过媒体、网站、微信发布,百姓可在线上“点课”,以团体或散客为单位“下单”,县司法局接收“订单”后组织“包邮派送”,通过现场咨询、授课等方式送法律服务上门,实现“你点我讲,按需授课”。

“新推出的‘电商式普法模式,把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作为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了‘需要什么普及什么,其网络新媒体普法工作经验值得其他县市借鉴。”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姒健敏对武义“电商式”普法工作给予肯定评价。

目前,浙江已形成了以“浙江法治在线”为核心,80余个普法网站为成员的“浙江普法网群”,以及“浙江普法微博群”;全省司法行政部门和普法机关已建政务微博260余个,微信公众号60余个。全省各地积极开拓新媒体法治宣传阵地,新媒体普法触角延伸到楼宇广告系统、户外显示屏、数字电视和高铁、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视频播放平台。

多平台、多形式、差异化的普法模式,让普法从乏味的说教变成了兴趣与学习的完美结合,人们不再厌烦满目难懂的文字,还能自由选择喜欢的形式,既实用又接地气,同时也十分有效,使普法实现从灌输式向渗透式的转变。

刻板的法律文字变成温暖的法律服务

2016年5月的一天,萧山区所前镇缪家村农贸市场迎来了一支特殊的服务小队。他们是杭州萧山区“村(社区)巡回法律门诊”法律服务小分队,一大早,热闹的农贸市场里就开始了一场别具特色的“坐诊”咨询服务活动。

“去年5月老婆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日子没法过下去了,是否可以到法院申请离婚?”一名30多岁的男子骑着电动车来农贸市场买菜,看到有巡回法律“门诊”,赶紧停车,来咨询有关离婚的法律问题。

接待他的是浙江钱江潮律师事务所律师郑阳勇,他和其他一些律师朋友一起组成了这支小分队。郑阳勇很快开出“处方”:可以去法院提出离婚,如果找不到当事人,法院有可能通过公告送达传票。随后,郑阳勇还很细心地给这位男子讲解了诉状格式、财产分割、子女抚养以及相关诉讼程序等问题。“找律师不用跑远,来买个菜就顺便把压在心头的问题给解决了。”男子听完十分感激。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要让法律不仅仅是刻板的文字,而要成为百姓思维中的理念,就要让法律走入百姓的生活,要把法律的触角延伸到每户人家,让法律触手可及。

近些年来,浙江十分重视法律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目前,我省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县级全覆盖,有3万多个行政村(社区)聘请了法律顾问,覆盖率达92%;建立人民调解组织4.5万余个,其中村、居(社区)、乡镇(街道)调委会建设实现全覆盖。无论是居住在城市或乡村,无论是本地居民或外来务工人员,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余杭,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过去,百姓更喜欢用协商的方式来解决纠纷,现在,在余杭每个村和社区都有法律顾问,百姓的法律思维也因为法律服务的完善有了很大的改善。“民众喜欢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这是一个地域法治发达的体现,在余杭,这样的法律氛围已经逐渐形成。”浙江诺力亚律师事务所主任项坚民是余杭的知名律师,也亲眼见证了余杭基层普法的跨越式发展。

而除了实现法律服务到基层的延伸覆盖,我省也注重新载体的应用。2015年12月3日,由省司法厅全力打造的浙江省公共法律服务网正式上线,网站开设我想咨询、我想查找、我想办理、我想学法、我想参与等五个窗口。百姓注册后,即可通过视频直接咨询工作人员相关问题,查找全省的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通过动画等形式学习法律知识。

据省司法厅负责人介绍,该网站整合了网上即时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发布、公众评议等七大功能,同时连接了省、市、县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信息通道,实现了全省法律服务资源共享,让百姓能充分享受“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带来的便利。

如今,“法治浙江”的根系深入基层土壤,法治理念也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文明守法的社会风尚也逐步形成,我们期待“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的“七五”普法工作能顺利起航,并且圆满完成。

猜你喜欢

普法学法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作”与“做”的用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特殊用法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
“撞车”、“撞衫”及其流行中的三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