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以道家思想为根源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影响

2016-05-14宋晓楠

青春岁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禅宗道家

【摘要】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产生是在民族分裂、政治动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得志的文人骚客转而用对山水自然的青睐来逃避现实中的不得志。于是在文学、艺术上有着卓越成就。其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文人园林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的阐述,其中包括道家思想在魏晋时期融合与发展的魏晋玄学的探讨,以及通过对老子思想精髓的探讨,从而找寻中国传统文化对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造园的影响以及最后本文着重撰写江南私家园林中呈现的中国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道家;魏晋玄学;禅宗;文人园林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道家思想为根源的阐述

1、先秦道家思想

中国的传统文化通常可以被概括为儒释道三家,其中“道”指道家与道教,道家为哲学学派,道家为宗教。道家的思想可以主要概括为:以“道”为本、自然无为、轻物重生。

(1)以“道”为本:这里的“道”与其它家的“人道”不同,而主要体现出的是“天道”,也在中国哲学上开辟了形而上学的传统。

(2)自然无为:“无为”是道的性质,与逍遥相同,是一种自由的生活态度。

(3)轻物重生:生命的价值终于外物,这里的外物指的是功名和利禄。

2、魏晋玄学对老庄思想的汲取

魏晋时期,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崇尚老庄道家的思潮,也是魏晋时期的精神的表现。

何为玄学,玄学是有老庄学发展而来,《老子》第一章中提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的玄是形容宇宙原本的“道”,“玄”为深渊、深奥的意思。魏晋玄学有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分别是何宴、王弼的正始玄学,嵇康、阮籍的竹林玄学和西晋郭象的玄学。魏晋玄学继承了先秦的道家思想,通过融合与创新发展为了新道家学说。进一步的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卢盛江在《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一书中提到,玄学对中国文人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任诞率真、以入俗为超俗、淡泊宦情、追求高雅风度。这些都对中国文学、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魏晋时期很多文人都淡泊宦情,玄学通过影响文人的处世态度、生活情趣、价值观念等,从而影响了中国的文学以及设计艺术,对于现代设计艺术来说。

3、禅宗思想对道家思想的汲取

在应对自然万物和社会问题上,禅宗汲取了庄玄以虚无为道的观点。庄子崇尚的不为外界所束缚的人生观。禅宗巧妙的把庄子这种真人的生活状态转变为了觉悟“佛性”、“真如”后的成佛状态。

禅宗与道家一样主张道法自然,庄玄推崇自然来解决现实中的束缚,而禅宗则是追求心灵上自然清新的状态。在意境的追求上,私家园林追求淡雅闲适的生活情趣。文人园林通常用道禅思想和典故来造景,使得园林中呈现出禅理和道家精神。

二、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简述

1、私家园林简述

首先,私家园林在魏晋时期开始发展,那时候是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景观的的重心。文人士大夫们通过园林景观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其次,到了宋代士大夫们正在园林上更加注重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苏州园林简述

苏州园林是中国江南私家园林最典型的代表。苏州园林也淋漓尽致的显现出了文人园林的气质。其造园意境尽显文人士大夫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三、道家思想精髓在明清时期私家园林中的具体呈现

1、“无为”与“自然”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无为”与“自然”有着理解,即“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就说说顺应世界万物的自然情形,要控制个人的欲望,不要破坏万物本来的状态。

这种崇尚清新日然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园冶》中提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宛自天开”就是这种“自然”思想的在园林艺术上的呈现。私家园林造园中对“自然”的追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几个方面。

(1)对自然形态的追求,山水、草木、花石是构成园林景观的要素。对于自然的追求并不是一味的模仿自然,就如园林中的植物虽然都是经过人们的修剪,但是基本原则就是保持其自然生长的姿态。例如在园林中,关于假山的设计《园冶》中就提出“掇石须知占天,围土必然占地,最忌居中,更宜散漫”。就是说要高低错落有致,不能刻意摆放、尽显自然天成。充分展现出了道家思想中“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观点。

(2)对于自然的间接追求。如果说以上两点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明线”,那么中国文人画论就是中国造园的“暗线”。明清时期文人、画家所追求的境界是中国诗词的意境。从这个角度来讲江南私家园林对于“自然”的推崇,也是中国文人画对道家思想推崇的一个具体实现。

园林造园中也遵循了画论的思想,如在《园冶》中提到“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园冶的造园理论间接的呈现的道家思想,其中就是对文人画的借鉴。就如明末文人画家黄公望,黄公望也是道家的推崇者,过着云游的生活。在画家展现出个人的素养和精神境界时,园林艺术就成为了文人们对脱俗生活、淡雅闲适的寄托。

2、“柔弱”与“不争”

老子提出的柔弱与不争在私家园林中有着体现。柔弱与不争其实并不是退让,而是以退为进。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易之”。这就是以退为进、以柔为强的生活智慧和知取,“无”实现“有”的辩证关系转化为了生活智慧。同时,老庄思想中也提到“上善若水”,就是说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就要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剛、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这种“清高”的品格在私家园林各方面都有所呈现。

首先,在江南私家园林的命名上来表现出了这种柔弱的清高。如拙政园就效仿了陶渊明的“守拙归园田”,退守田园之中尽享自然之乐。网师园,即尽享渔隐之了而无心政事,追求逍遥、清净的生活。退思园也有同样的追求。不管是在园林的命名上还是园林建筑的命名上都能展现出道家思想。

在植物的选择上来表现了这种柔弱的清高。对于植物的偏重也体现出了江南私家园林的低调的清高,虽然也用皇家林中的牡丹、海棠、玉兰等植物,但是更加偏重于荷、竹等,更具备文人的气质。

四、结论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道家思想具有巨大的影响。先秦道家思想对后来的魏晋玄学、道教、禅宗等等都或多或少的产生了影响。也对中国的文化艺术起着推动作用。其中,中国私家文人园林受其影响最深。中国文人士大夫们托物言志,园林艺术也是他们最好寄托感情的作品。追求造园过程中所呈现的内涵与意境,这些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 农. 园冶图说[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4.

[2] 南怀瑾. 老庄中的名言智慧[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3] 董豫赣. 园林与建筑[M]. 北京:中国水利电出版社, 2009.

[4] 陈 植. 园冶注释[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5] 曹林娣. 中国园林艺术概论[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1.

[6] 卢盛江.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化[M].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1.

[7] 周 雨. 文人画审美品格[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5.

[8] 李世葵. 园冶园林美学研究[M]. 人民出版社, 2010.9:17.

【作者简介】

宋晓楠(1989—),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大连艺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设计学(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禅宗道家
灵 山
落叶禅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庄子说》(二十六)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十九)
从“禅宗”到中华阐释美学中的伦理文化研究
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