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汉服对汉文化圈的影响

2016-05-14刘烨

青春岁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和服汉服影响

【摘要】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汉文化的辐射力是巨大的,不仅对本民族有着极大的影响,对周围国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纵观中国汉文化对外影响,汉服对韩服和和服的影响作为重要一环,其出现及其发展历史、服装形制、服装文化是目前此领域学术研究可以着手切入的关键地方。

【关键词】汉服;韩服;和服;影响

汉文化在世界上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不仅限于政治经济方面,在文化方面亦是如此。汉服作为汉文化的重要一环,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它以其自身的特色吸引和影响着周边的民族和国家,特别是对日、韩等国家。

一、从出现及其发展历史来看

汉服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代表,它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内涵,经过各个朝代的渐变融合,汉服逐渐得到规范,从西汉时期得益于丝绸之路故而逐步对邻国产生巨大影响,至唐宋时期逐步走向世界,其发展历史堪称一绝。

1、汉服对韩服发展史的影响

在受到汉文化熏陶之前的朝鲜民族,曾是散居在中国东北部的游牧部族,他们所崇尚的服装是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形。

约在三国时期,韩服的风格开始发生变化,先后经历了三次变革演变到了现在的样式。第一次于三国末期,直至唐朝商人将丝质长袍带到朝鲜半岛,韩国上层社会妇女开始穿着唐朝的襦裙;第二次是在高丽时代,当时的高丽作为元朝的附属藩国长达八十年之久,又因高丽皇族与元朝结亲,高丽改穿蒙古服饰;第三次变革是在李氏朝鲜时代,此时作为明朝的附属国受到更深更广之汉化,其着装原则基本与明朝汉服相一致。三次汉化,逐步演变成现在的韩服。

2、汉服对和服发展史的影响

和服起源于日本石器时代,在绳纹式文化时代和弥生式文化时代时期,日本已出现了两种基本服装样式,一种是“贯头式”的女装,一种是被称为“横幅”的男装,史书《魏书·倭人传》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如是描述。此乃可称之为和服之雏形。

但真正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服装引入日本并对日本服装起到影响作用的是在奈良时期,也就是中国的盛唐时期。在此期间,日本派遣了大批的学者、僧侣来唐学习交流,将中国唐代的文化、艺术带回日本,因此这一时期的日本服装有明显的唐风。平安时代,又称为日本的“国风时代”,日本文化开始摆脱掉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奢华与精致是这一时期日本服装的一大特色。至镰仓时代,出现相对崇尚简易的武家文化,加之这一时期元朝统一中国时波及日本,便于战争,日本服装开始变得窄小,宽袖变回窄袖,色彩回归朴素。桃山时代,日本人对于服装有了更多的讲究,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服装。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的时代,现代和服大多是延续了这一时期的特色。

二、汉服对韩服形制和服装细节的影响

韩服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出土的壁画就大致可以看出韩服最初的模样。前面已经提到韩国的服装风格受到了中国北方游牧部落的影响,因此韩服的穿着特征也是“二分结构”的上衣下裳制。韩服第二次改革是作为当时元朝的附属国受到汉化时所经历的,当时元朝的质孙服形制是为上衣下裳相连的。经过历史上的改朝换代,韩服最终流传下来三种形制即上衣下裳、上下连裁、和上衣下裤。

韩服受到汉服襦裙的影响最大。韩服女装由短上衣和高腰长裙组成,为了便于扣好短上衣,在两个前衣襟上各缝有长带,结成的蝴蝶结搭配于高腰长裙前起到一定装饰效果,形成上衣下裳的形制。韩服男士服装主要由短衣,背心和肥大的裤子组成,是上衣下裤的形制。由此可见,韩服与汉服的形制相差并不大,但汉服和韩服在服装的细节上是有不同,汉服对韩服的影响是肯定的,但韩服也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并不是全面照搬汉服,例如,汉服是交领右衽,也有“V”字形领的;但韩服都是“V”字形领。韩服裙摆非常宽大、蓬松,具有强烈的优雅美,而汉服裙摆则强调自然下垂,具有鲜明的线条美。

三、汉服对和服颜色图案纹样的影响

和服是日本大和民族的傳统服饰,也是日本文化的体现。和服受到汉服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颜色和图案纹样这两个方面。在飞鸟时代,随着与中国贸易交往的增多,这个时代的服装风格也颇受当时中国东吴的影响。当时日本贵族朝臣的衣服颜色是随着官级而变化。其色阶共有六色,由上级至下级为紫、青、赤、黄、白、黑,是在中国五行学说所对应的五种颜色的基础上加了紫色。

在图案纹样方面,日本广泛引用中国元素。周燕佩,李广志论文《日本和服纹样起源的探究》中这样论及:“鸳鸯纹样,雌雄相伴,中国自古以来就把它作为夫妻和睦的象征”。正仓院保存的“赤地鸳鸯唐草纹锦”就是唐时传至日本的。平安时代后,镜背的图案,侍卫、乐人的衣服上添加的蛮绘(日本古代袍花纹图案的名称,绘有鸟兽、花草等图案的圆形印染花纹或纺织花纹)以及有职纹样中均出现了鸳鸯纹。”唐朝对日本服饰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此期间手工刺绣也得到很好的发展,金、银的丝线开始用于织物生产。随着和唐朝交流的增多,和服开始向着华丽的风格发展,色彩也开始更加鲜艳明丽,纹样多以大型花朵为主,色彩鲜艳,造型丰满。

前面提到,镰仓时代日本出现相对崇尚简易的武家文化,服装的色彩回归朴素。并且在这段时期,开始流行如蓝、白、黑等较为接近自然的颜色,特别是蓝色的运用,不论是正式场合还是日常生活都可以看到,各种深蓝、浅蓝、淡蓝、青蓝等逐渐变成最为普遍使用的颜色。

室町时代,海外民间贸易兴起,日本从中国进口大量金斓、缎子、纱绫、白绢等生丝和制品。此举促进了日本纺织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纹样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西阵人模仿中国的蜀锦,生产出“唐织”。其纹样多以中世以后的传统纹样和中国输入的纹样为主,用金银线绣出青海波、菱垣、七宝等,串联起来作为背景纹样,再通过四季花草等平安以后的日式纹样加以表现。现收藏于长尾美术馆的能装束“雁木火太鼓牡丹”,充分展现了当时纹样的璀璨绚烂。

桃山时代的和服纹样恰到好处地对古典纹样进行吸收和创新,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使和服纹样有了新的发展。比如花筏纹样,巧妙地把樱花纹、旋涡纹和竹筏纹组合起来,给人一种强烈的时光流逝的感觉。江户时代,友禅染的发明,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丰富了和服图案纹样的种类。制作工艺的进步使得相应的纹样不再受到和服材料的制约,极大地推动了市民衣着色彩的多样化。

四、结语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服装是具有较高的地位的。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彰显其自身特色的同时也影响和感染着相邻的文化,因此汉服对于汉文化圈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本文指导教师:马秀兰

【参考文献】

[1] 周燕佩, 李广志, 著. 日本和服纹样起源的探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9).

[2] 吴延缪. 日本史[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

[3] 石田尚豊, 田辺三朗助, 辻惟雄, 中野政树监修. 日本美术史事典[M].东京:平凡社, 1987.

[4] 上条耿之介. 日本文样事典[M]. 东京:雄山阁出版株式会社, 1981.

[5] 时 安. 日本和服色彩研究[D]. 广东工业大学, 2013.

[6] 蒋玉秋, 王艺璇, 陈 锋, 编, 著. 汉服[M]. 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8.

[7] 周 天. 中国服饰简史[M]. 北京:中华书局, 2010.

【作者简介】

刘烨(1994—),女,山东淄博人,临沂大学文学院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汉服与汉文化圈的相关领域。

猜你喜欢

和服汉服影响
Viral Revival
留学生创办汉服社让外国人爱上汉服
日本文化的象征:和服
上台说汉服
和服日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和服是如何演变的
和服是如何演变的
时光志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