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2016-05-14史甲森

青春岁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项目改革课堂教学

【摘要】针对我校中职突出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效不明显、课堂教学活力不够、效率低下等问题。作为以技能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的中职教育,提高办学水平的核心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又在于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以有效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提高我校中职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一、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根据我院中专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文化层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课堂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为根本目标;以有效地课堂互动为教学的突破点,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教改基础。

二、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改变

课堂教学现状为只关注老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只关注教学内容传授,忽视学生情感激发;只注重课堂知識训练,忽视岗位能力培养。教学目的是学生的好学,而不是老师的传授;学生学习的成效表现为学生行为的养成,包括由内化至外显的行为;针对突出的现状做到“四变”,即观念转变、教材要变、教法多变、学法改变。

1、观念转变: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课堂教学新方法,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更新观念,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整合以达到转变的实效;邀请校外专家进校诊断引导,让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循序渐进的转变,深刻地意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改变教材: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和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结合我校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和汽车专业鲜明特色,汇编出适用于本校学生的专属教材。要根据学生现状、行业发展、能力本位的特点在教材中将技能知识划分成若干技能项目,以项目作为载体来满足岗位技能要求。

3、教法改变: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知识技能传授,尝试“师带徒,做中教,做中学”。将边看、边干、边学的课堂教学与中职学校制的灵活、系统、高效的结合,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师徒式的师生关系、开放性的学习环境等举措,达到“收徒—学艺—出师"三个环节显著的成效,以解决中职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和学习与就业的脱节。

4、学法改变:将以前的灌输式学习转变为引导型学习、交替式的学习方式、小型化的组织形式、全方位的学习内容等方式。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以及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要落脚到学生的发展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的好与不好评价教师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而是以学生是否得到技能掌握,掌握了多少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一堂课,无论老师讲授得如何精彩、如何艺术,如果不能达到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也是一堂无效的课。

其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发现学生。正确看待学生,要树立学生人人有才、人人有能的思想,从学生智能结构的差异去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二是发动学生。教学中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强调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引导学生、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多样性

灵活性:改革要坚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怎样改革都要能体现其“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结合专业特色、课程实际、学生实际,灵活地应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能一劳永逸。

实践性:改革不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都是无效不成功的;过程中都需要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另一层含义是,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职业性: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渗透行业、企业、岗位因素,将行业标准和企业文化及岗位需求、真实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典型工作过程体现在课程中,纳入教学内容,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将国际和国家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技能大赛标准等内容标准渗透到教学改革中。

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虚拟生产训练场景,为自主学习、开放式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教育教学中目前运用的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形式,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创新性的途径。实施改革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和课堂教学中。

完整性:能力目标、素养渗透、项目载体、成果检验,即四项的完整性。能力目标,根据企业岗位要求,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为基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编排新的课程内容;对于强调实践技能的专业课程,以突出能力培养的项目课程改革。素养渗透,在体系内加强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课程建设;在专业课程改革中,要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内容;项目载体,突出职业规范,以课程所对应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或项目,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编排教学内容。成果检验,课程评价要以实际技能、能力作为课程结束时的主要评价对象;在每个教学项目、教学任务结束后,也要以具体的技能、能力为评价对象;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各项职业技能掌握情况,作为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以促进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

实效性:研究设计,用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强学强教;重实效,以学评教评师。实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以技能项目为目标的整体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活动,以情境为载体的项目任务,以实践为主线的参与体验。

五、课堂教学与工作任务衔接,以岗位要求拓展课堂教学项目

课堂教学既要能胜任岗位要求,又能适应工作变化,和中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相对应。学生职业生涯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随时面临着技术更新或工作职能的变化,因此课堂教学与工作任务衔接,以岗位要求拓展课堂教学项目。

职业教育中有效地学习是从实践活动出发,人的许多知识技能是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到的。即在职业教育中全方位地确立技能训练项目体系的主导地位;再者要改变传统技能训练方式,活动是技能的载体,技能培养的“应知应会”都应以职业教育活动为先导,都应从实践活动出发,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训练,提高劳动者持续发展的能力。实践-认识-再实践,这是职业教育活动必须遵循规律。

六、课堂教学必须适应技能人才培养大环境变化

当今职业技能人才的工作性质具有跨岗位、跨职业和跨专业的特点,所以职业技能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教师专业深度和实习项目场地的一体化,目的就是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兼顾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那么就需要中职院校职业思想的转变;让课堂搬到企业去、岗位制度用到校园来、课堂教学依据工作任务讲、顶岗就是准就业和行业标准+职业理念+技能训练的思想。做到适时转变课堂教学角色,即校长变厂长、老师变师傅、学生变学徒;灵活模拟演练,课堂变车间、作业变项目;实现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项目与技能结合、课堂任务与工作任务结合、课堂互动与角色互换结合、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以此达到课堂教学适应技能人才培养大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 2006(1).

[2] 汪 霞. 一种后现代课程观:关注课堂生态[J]. 全球教育展望, 2001,(10).

[3] 胡乐乐. 教育学视野中的课堂本义[N]. 中国教育报, 2001-12-22(4).

[4] 张天宝, 王攀峰. 试论新型教与学关系建构[J]. 教育研究, 2002,(12).

【作者简介】

史甲森,男,陕西咸阳人,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校企合作项目教学。

猜你喜欢

项目改革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