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2016-05-14李丹

青春岁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外化价值观核心

李丹

【摘要】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和中国梦的实现者,其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宣传教育为内化起点,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从而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外化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我国治国理念和价值选择。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总书记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高度,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键。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先锋者,是国家的希望,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核心。这要求广大青年大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大学生充分理解其内涵并在思想上认同,内化为自身的价值选择,才能在行为上自觉践行。

1、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一基本内容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这一科学内涵是在遵循马克思主义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根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特征,与西方资本主义倡导的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选择有根本的区别。大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明确其基本内涵。

2、多渠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会自发的成为大学生的价值选择,高校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首先,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在课堂上下功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专题进行讲授,并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三个层面的侧重点要有所不同。从稳定性的角度来看,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的最多,也最容易形成且稳定性最强,国家层面的价值观最为薄弱。因此,在教学中要重点加强国家层面的教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四个词语中,富强是中华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文明、和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都容易被接受,只有民主相对比较抽象,没有具体的标准,教师在讲述时应重点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相区别。

其次,高校要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尤其是校园网的疏导功能。网络这一开放的平台不仅可以迅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选择,同时也具有一些弊端,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处于养成时期,容易受不科学的思想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利用好网络的特点,尤其是校园网,发挥高校辅导员、班级干部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导作用,通过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平台,手机微信、微博平台,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与践行。

再次,通过校园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堂,通过校风、学风等方面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陶冶、塑造和感召作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创作符合时代主题要求的歌曲、辩论赛、宣传栏,广播等,并以重大节日为契机,打造学校特有的文化形式,通过多种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外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作为一种世界观阐述对待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态度,其次是作为一种方法论是人们行为的向导和实践的指南。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行动中,才能彰显其价值和生命力,大学生也只有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体现其人生价值。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需要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强化自律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学生在入学伊始,就应该自觉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做到学习诚信;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要互帮互助,做到团结友善;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要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努力完成相关的工作。大学生只有从自身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落实到实处,贯穿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在内化和自律意识养成之后,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出来。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外化为根本。

首先,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的主要形式。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交流思想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既是组织者又是直接参与者,既可以促进自己又可以发挥辐射作用带动他人。大学生应该根据不同的社团类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型的社团,开展主题教育论坛会、专题研讨会、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兴趣型社团,通过文艺晚会、科技作品大赛等艺术性的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其次,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的新形式。志愿服务秉承的是自愿奉献的原则,通过开展“大学生支教”、“关爱孤寡老人”、“服务社区”、“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磨炼坚韧的意志,增強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爱心、传播正能量,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增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实践,有利于自身全面发展,也可以通过实践检验理论,丰富和发展理论。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顺应认同和践行两者的关系,从内化着手,这是先决条件,再进行外化,这是目的与归宿。同时高校和政府做好组织建设,壮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完善保障机制,加大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丰富教育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大学生自身养成自律意识,多管齐下从而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2).

[2] 林伟毅.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与外化途径探微[J]. 高校辅导员, 2015(2).

[3] 徐玉明. 简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4).

[4] 韩雪青. 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12).

猜你喜欢

外化价值观核心
我的价值观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基于隐性知识外化的企业动态能力培育策略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