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中的人道主义政治观
2016-05-14叶榕
叶榕
摘 要:“启蒙运动”指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展开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初兴起于英国,而后发展到西欧其他国家。“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启蒙运动通过教育和宣传,开启人们的智慧,企图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最终为争取自由和政权而斗争。
关键词: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人道主义政治观
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074-03
一、西欧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中的人道主义
(一)启蒙运动时期人道主义思潮
人道主义起源于于14-16世纪的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潮的理论。人道主义主要关注于人性、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把人当作宇宙的中心。人道主义主张:(1)肯定人的价值、特性和理想,反对中世纪神学哲学贬低人的观点;(2)要求享受人间的欢乐,注重人的现实生活的意义。强调人需按照自身的自然本性生活,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点持反对的态度;(3)要求解放人的个性、人的自由和平等,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品德、努力和才能,对中世纪的宗教和封建等级观念同样持反对的态度;(4)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强调用知识造福人类,对中世纪教会的经院哲学和蒙昧主义持反对态度。
从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启蒙运动之前,人道主义者大多包含于艺术家、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提出或宣传人道主义思想。人道主义可以说是启蒙运动的最高理论成就,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理论要求现实的一切都要合乎人的理性。也可以称作为理性的人道主义。
思想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先导。一批启蒙思想家在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以前出现,他们为资产阶级革命制造舆论。这些不同思想的启蒙思想家们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始终维护资产阶级制度和利益。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原则”的旗帜,鞭挞和批判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改革旧的社会政治结构,建立新的合乎自然秩序的理性王国。在启蒙思想家眼中,自由、平等和财产私有是一切幸福生活的基础,是自然法的灵魂。欧洲的封建制度就像是漫长的黑夜,启蒙思想家们试图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并且将力量集中于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二)西欧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中的人道主义理论
1.霍布斯与洛克人道主义思想
早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由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霍布斯在他的代表作《利维坦》中提到,他认为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也不是神授的,也是人民授予的。他坚持统治者一旦获得授权,人们就要绝对服从,不可反悔。霍布斯并不是第一个社会契约论者,但有关于他的社会契约观点的基本原则却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财富。社会契约论一般具有两种含义,其一即契约是合法限制人们自由的唯一途径。不论在任何时期,这一观点都被社会契约论者看作是一种基本观点。其二即人们作为公民,社会契约论是指开始公正地受到国家权威保护的唯一途径。霍布斯认为,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之后,自然人在获得了安定和平和舒适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应该严格践行契约,服从主权者的绝对权威,也可以说,在霍布斯主张下所建立的国家是一个具有绝对君主专制性质的国家。因此,霍布斯虽代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但他所提出的一些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带有明显的封建落后意识。洛克是英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形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迎合了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洛克在根据自然状态的基础之上也提出了一种社会契约的理论。在洛克的眼里,自然状态是指人们的行为举止必须受制于自然法的制约。他还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了一些修正,认为人们按契约成立国家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因此国家政权不应干涉人民的财产。
2.伏尔泰与卢梭人道主义思想
18世纪,是欧洲的启蒙运动的高潮,这一时期,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出,影响巨大。在法国,伏尔泰和卢梭是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伏尔泰的“自然法权论”思想与其他思想家不同,他不去描绘社会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而是直接寻找符合人类自然权利的社会立法原则。他始终坚持个人主义的理性主义和哲学怀疑论。他对人的理性推崇倍加,对压抑人理性的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意识观持必然的批判态度和否定态度。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依法治国,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和自由得到尊重和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的繁荣。伏尔泰“平等”“自由”思想影响了法国几代人。与此同时,18世纪,中国文化在西欧得到进一步传播,伏尔泰深受影响,他特别推崇儒家思想。在他的著作中对中国文化进行专门的论述。在他看来,中国文明的本质规定了是一种伦理性文明。在中国,“伦理学是首要科学”。孔子创立的儒教并非西方意义上的宗教,而是伦理格言。
卢梭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辨证法思想,他的情感论、教育论等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他的深刻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为社会的进步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社会契约理论可以看做是对传统社会契约思想的一种颠覆。他坚决否定封建王权,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侵犯了人民的权利,撕毁大家都应该遵守的社会契约,践踏公共意志,人民就有权推翻它。他很重视公共意志,反对任何个人因谋私利而违反公共意志。他在《社会契约论》和《论社会不平等起源》中分析了财产的起源及其同分工、不平等和社会冲突的关系。卢梭特别强调社会不是一盘散沙的个人集合体,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里个人利益被融合为一种普遍的共同意志。他主张社会契约论是社会进步理论的一种形式,他认为人有“天赋权利”,社会发展是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人们订立契约,建立国家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天赋权利。所谓“天赋人权”,使人们生存的自由、平等,财产私有和享乐的权利,任何人和任何组织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人的这些权利。社会契约论强调社会是自私力量的自然状态的个人对现代国家和政治义务形成的自愿默认的产物,而不是具有一定的世俗制度和过程的客观结构;强调人性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础,社会是指超历史的过程。社会契约论并没有把社会看成是由不同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层次构成的复杂结构,也看不到社会的各个层次的客观运行规律。在政治体制方面,国家在他所谓的“民主制”领导下,全体国民或者大多数人们掌握着政府,公民占主体的地位,大多数行政官的职位由公民占据。卢梭主张建立民主共和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大多数人都能直接参与国事,掌握国家主权,又通过掌握国家立法之权,制定和颁布法律,从而保证人民自由平等权利以及法律的公正性。
3.斯宾塞人道主义思想
斯宾塞的代表理论是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论是指社会与有机体一样具有结构性、功能性和相互依赖性。社会进化论是指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结构日益变得复杂,由单一结构转化为多元结构,由同质性结构转化为异质性结构。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分化,社会各部分的功能也呈现出了分化的现象。社会有机体的各部分变得不同,并且有不同的功能,但是结构愈复杂、功能愈分化,社会有机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功能联系和相互依赖性的程度愈强,各种功能配合协调愈趋密切,社会形成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有机体。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凭借,推动社会的进化。斯宾塞将社会有机体分为三个系统,即营养(生产)、分配循环(商业、交通、银行)、调节(管理机构和政府)等系统。相应于这三个系统,社会中的人就必然分为三个阶级,即担负营养生产机能的劳动阶级(工人和农民),担负分配技能的商人阶级,调节生产分配以至整个社会的工业生产阶级。这三个阶级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个,整个社会有机体失去平衡,社会就不能存在。因此,这三个阶级的同时存在是社会有机体的本性决定的,是永恒的。斯宾塞这种理论显然是为了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压迫服务的。
在斯宾塞看来,解释社会进化这一复杂现象应该注意研究个体的动机或来自许多个体的集体动机。个体或个体的知、情、意现象是社会现象的因子,同样对社会进化有着影响作用。他提出:培养和加强个人的社会性,目的之一是提高社会个体的素质,通过调解个人与社会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在“同等自由法则”制约下,达到完全的社会均衡。如何调节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这种实现是由个人意识的持续不断地调节生存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交互活动的,达到适应目的,产生进化的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和培养个人的社会性,是培养“最适应社会者”的道德感,达到整个民族与社会适应其生存环境,是人类在同等自由法则的制约下向“善”而和谐地进化发展,实现完全的社会均衡。
斯宾塞在关于国家的政治理论中将关注点聚焦于国家和政府权力基础问题,他主要从人的心理方面讨论这一问题,提出“对活的人恐惧”是政治权力基础的观点。他大力宣扬社会自由进化的思想,并作为限制国家和政府活动范围的理论依据,其理论出发点建立在“政治不干涉主义”的思想基础上。他认为国家和政府的过分干预,限制个人的自由,加重人们的负担,妨碍社会的发展。
二、评述西欧启蒙思想中的人道主义政治观
西欧启蒙思想家们通过提出人道主义理论,竭力推到当时欧洲社会所盛行的封建主义观念,并把这些封建主义观念放在了理性的角度进行重新审查和评价。他们启导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用人道反对神道,提出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
因为欧洲的封建社会是在神权统治下的社会,在此背景下所建立的封建制度是以基督教会作为主要支柱。而西欧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中的人道主义政治观,主要是将人道主义作为武器,用人道反对神道。因此,西欧的启蒙思想家们对当时的神学和教会展开了猛烈且坚决的批判,并提出了信仰自由,提倡宗教宽容。比如前面所提到的伏尔泰和卢梭,其矛头直指教会,对宗教迷信和教会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启蒙思想家们还提出了政教分离,意在将国家政治完全脱离于宗教,不为宗教服务,而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用人道反对君道,提出人民主权理论
在启蒙运动时期,欧洲资产阶级在工商业方面已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并且建立了自己的独占统治,资产阶级成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大多数带有进步思想的启蒙思想家借助所提出的人道主义政治观,从人道、人性、平等等观念出发,对反人道反理性的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民主权理论。他们认为只有民主共和制才能够合乎人类理性。这些主张和理论为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作了重要的舆论准备。
恩格斯称赞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所说:“在法国即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西欧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中的人道主义政治观是深刻、彻底和激进的,它与封建主义进行直接且尖锐的对,成为了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有力的理论武器。
参考文献:
〔1〕王平.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历史发展及其局限性[J].实事求是,1984(4).
〔2〕郁建兴.人道主义批判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J].哲学研究,2004(4).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