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旅游院校转型后新任教师培训改革与效果评价

2016-05-14李伟

教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培训评价

李伟

[摘要]基于地方旅游本科院系转型背景下以新任旅游教师专业教育技能素养培养为核心,构建以“岗前集中培训模块、校内导师帮带培训模块、校外协作基地实践交流模块、教师自我反思提高模块”等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通过调查发现,新任旅游教师对于培训环节评价较低主要集中在培训方案设计、培训教师水平与投入度、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实践教学管理的规范性等方面。这要求培训组织者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培训方案,加强对培训教师的选拔、管理和考核,同时加强与协作基地的沟通交流,保证培训教学方案的对接和完整性。

[关键词]新任教师;培训;评价;旅游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20035061

本科旅游院校转型的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我国人才市场出现一个“两难”的并存现象,即高校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计699万,总就业率只有77.4%,其中地方本科院校初次就业率68%左右;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市场上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从对近3年全国100个城市人才市场供求分析看,市场上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指数接近于2.0(即供需比例接近1∶2)[1]。基于高校人才就业市场的新环境和新问题,国务院于2014年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优化我国人才队伍结构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等,文件强调逐步促进部分地方或行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职业型院校转型,并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水平[2,3]。2000年大学扩招后的近700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将是本轮高校办学模式改革的重点,教育部正逐步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进行高校改革试点,积极促成其向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方向转型,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加快建立对高等院校的分类管理与指导体系,并设置相关应用型技术大学办学层次和标准。另外未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数量比例将从现有的55%逐步提高到80%[4]。

就旅游院校而言,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设置旅游管理本科及相近专业的大学或学院有565所,毕业生人数为4.5万人左右,其中多数院校在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上都趋于雷同,在课程设置上脱离行业发展实际,尤其是实践操作环节非常薄弱,培养的学生素质达不到行业要求。在教育部2014年公布的近两年来就业较低的15个专业中,旅游管理名列其中,被亮起了黄牌,属于国家重点控制布点专业,这种情况是与我国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对应用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形势相背离的,因此,积极引导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向应用转型,加快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旅游院系重新调整办学定位和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2本科旅游院校转型推动新任教师培训体系变革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101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整体转型为应用型大学(学院),其中设置旅游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院校有94所,大约占93%左右,这些院校30岁及以下年龄阶段新任专任教师比例为20.4%,他们多为刚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或从其他单位新引进的人才,相当多的院校在新任教师引进上仍然重学历文凭、轻专业实践能力,新任教师普遍在角色适应、自我发展、专业能力、教学行为、实践操作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与困难。

在教师专业培训方面,很多高校对旅游新任教师专业培训大多是以岗前集中培训为主,即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把这项任务完成,完成后基本没有后续工作。大部分学校是利用暑假几周的时间集中培训,有的安排在学期中周末时间,缺乏分类指导、连续进行,没有把培训和教师的专业工作具体结合起来,在新任教师入职前几年的关键职业生涯内没有一个完整培训系统贯穿始终。从新任教师个人角度来看,大多数人认为岗前培训只是上岗前的一个阶段性任务,对岗前培训积极性不高,即使参加培训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这就造成很多岗前培训流于形式。

本科旅游院校转型后对新任教师在理论和实践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更注重教师的专业操作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为了适应这种转变,笔者带领项目组利用所在单位河南省高校教师培训基地有利条件,调整原来的新任教师培训方案,针对全省旅游管理专业院校最近3年入职的新任教师,进行分类指导,沿着“岗前适应—导师帮带—实践交流—反思提高”的“四位一体”体系的专业成长路径,把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有机结合,促进新任教师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的迅速养成,加速其由新任教师到经验教师的角色转换,纠正专业认知偏差,提高教学行为效果,见图1。图1旅游新任教师培训流程图

2.1基础阶段:岗前培训(培训机构)

岗前培训是新补充的高校教师任教前的职前培训,是高校教师有组织地获取教育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它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5]。在本阶段中,一是实现岗前集中培训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如要求所有教龄在3年以下的教师必须定期参加岗前集中培训,新任旅游教师第一年岗前适应期要修满120个学时,并作为教师考核、未来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二是重点构建师德教育和教师角色转化两个培训模块。师德教育模块重点引导新任旅游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操守,教师角色转化模块旨在通过岗前适应性角色培训,让新任旅游教师尽快适应新单位、新岗位和新角色,从一个学习者向知识的传授者再向学习的管理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进行转变;三是在管理模式上,院校、政府以及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可以加强分类合作,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形成多层次、多途径、多模块的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培训体系,满足不同新任旅游教师的需求。

2.2关键阶段:导师帮带(所在学校)

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的关键阶段,核心理念是把学校视为教师发展的家园,强调教师在教、学、研一体化中主动参与和探究[6],而校内导师帮带则是校本培训最重要的形式,具体方法是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导师制为核心,经过遴选与双向选择,学校为新任教师安排一个导师帮带小组,小组由专业教学技能导师、班主任工作导师、职业规划导师、科研创新导师等组成,形成一个有效的支持团队,通过导师组的引领与帮带,帮助新任旅游教师树立科学的专业教学理念,熟悉课程教材教法、掌握教学技能技巧以及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单位文化,并能独立解决各种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等。培训模块设计上要重点设计专业知识体系、课程设计方法、课堂教学技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班级与课堂管理等内容,以培养新任旅游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专业领悟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帮、带、传,逐渐形成“导师示范→引领→课案设计→说课→试课→演练→评课→反思提高”的模式。

2.3深化阶段:实践演练(实践基地)

在这个阶段,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两个模块:一是旨在提升新任旅游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教学实践模块,另一个是旨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专业实践模块。构建校外协作实践基地有利于新任旅游教师博采众长、拓宽专业视野、丰富教学手段以及提高实践与教学技能水平。实践演练借助各方搭建的专业发展平台,广泛开展示范课、专题讲座、汇报展示、课题研究,将培训延伸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7]。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建立“校校”协作共同体和“校企”协作共同体,对各方来讲是互利双赢。通过合作基地的实践见习,可以明确自己教学期望与实际能力的差距,更加深刻认识自己的专业不足,尤其参加一些旅游专业院校组织的“国培”或“省培”计划,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革新教学思想。

2.4提升阶段:教学反思(自我)

教学反思既是对教学事务的反思,也是对教师自我的反思,它以哲学思考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是多重范畴的内省,是超越企向的建构活动[8]。旅游教师教学反思是对自己的专业理念、教案设计、课程内容、专业技能以及授课效果等进行分析、评估、反思和再认知提高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新任旅游教师在上完一堂课或参加一项专业实践活动后,通过类似“情景回放”的形式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头脑重现,想一想、写一写。想一想教案的设计科学性、课堂组织紧凑性、教学目标合理性、课堂活动参与性、师生问答的深入性等问题,想完后以课堂随笔、课后心得、教学札记、教学论文等形式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整理,写作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断审视、整理和认知提高的过程。同时教学反思可以借助先进影像技术设备,并邀请同行观摩,通过“微格教学”形式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细节进行反思和交流,促进专业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

3旅游专业新任教师培训改革效果评价

3.1评价方法

绩效评估是教师培训项目重要内容之一,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柯克帕特里克教授1959年从学习者反应、知识迁移、行为迁移、组织影响4个层级提出了著名的“柯氏模型”,用于评估学习经历对感情、认知、行为和组织的影响,是世界应用较为广泛的培训评估工具[9]。

项目组借鉴柯氏模型的思想,结合旅游新任教师培训工作的特点,按照“四位一体”培训体系中“岗前集中培训模块、校本导师帮带培训模块、基地实践演练模块、教师自我反思提高模块”等4个模块设计指标。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笔者采取了应用统计学中较为普遍适用的德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法),即通过背对背形式向5位培训专家和5位受训者就评价指标进行第一次征求意见,由各位专家或老师做开放式回答,一共整理出了36个指标,然后对这些指标进行整理归类汇总,再以背对背形式反馈给这些专家和老师,由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指标的进一步增删或修改,并说明理由,如此循环3轮,当这些专家和老师的意见较为一致后,就形成了目前的新任教师培训效果综合指标设计方案,一共有20个细分指标以及增加了5个分阶段总体满意度评价指标(具体见表1)。

对每项指标的考核,采用里克特量表结构问卷,即将每项指标评价内容分成5级:非常高(9~10分)、高(7~9分) 、一般(5~7分)、 低(3~5分) 、非常低(1~3分),每项总分10分。表1培训效果综合评价指标构成

编号指标内涵分值X1培训意愿与需求10X2培训目标是否清晰10X3培训方案设计合理性10岗前集中培训X4培训课程的适用性10X5培训环境适宜性10X6培训授课教师专业水平10X7培训组织与管理10X8校本导师专业能力与知识水平10X9导师指导培训的投入程度10校本导师帮带

X10个人参与课堂教学程度10X11教学帮带方案的完整性10X12实践基地的教学条件10X13实践教学内容的完整性10基地实践演练X14管理服务的规范性10X15领导的重视程度10X16个人参与实践的程度10X17专业知识结构10X18教学技能技巧10教师自我反思

X19教学态度、情感、价值观10X20所学知识技能在实际教学应用10各阶段

评价满意度XA岗前集中培训满意度10XB校本帮带培训满意度10XC实践基地培训满意度10XD教学反思培训满意度10XZ整个循环总体满意度103.2调查对象分析

本项目调查对象主要是能够完整接受岗前培训、导师帮带、实践演练以及进行过教学反思的新任旅游专业教师(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但由于本项目开展比较晚(始于2014年),周期长,系统参加过本项目培训的主要是项目组成员所在单位新进教师,数量少。为了保证统计有效性,同时在不影响关键调查指标真实性前提下,本项目组将调查对象扩大到最近3年来参加过河南省高校教师岗前师资培训、国培和省培等项目的旅游及相近专业新任教师。通过网络或实地调查形式发放问卷240份,并筛选出同时有过在岗前、校本和实践基地等参与培训的有效问卷175份,其中工作年限在1年以下的占54.3%。1~2年的占28.6%,2~3年的占17.1%;在教师学科专业领域上,经济管理类占47.5%,文史类占46.9%,其它占5.6%。在对这些问卷汇总整理后,将数据输入SPSS进行统计分析。

3.3评价结果分析

运用SPSS描述性统计分析功能对接受调查的有效样本进行分析,得到了旅游专业教师对岗前培训、导师帮带、实践演练、教师反思等4个阶段以及整个培训流程的满意度评价,见表2。

1) 培训总体满意度。从表2可以看出,在总体满意度上,参与评价的新任教师对整个培训体系的设计和培训内容安排的满意度指标为7.1,参照问卷调查所设定满意度水平档次,该指标达到基本满意的水平。另外总体满意度指数的中位数也达到了7.0,说明以“岗前集中培训模块、校内导师帮带培训模块、校外协作基地实践交流模块、教师自我反思提高模块”等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得到一半以上人数的认可,但仍然还有50%左右的人对培训体系评价一般或较差,这需要对培训体系的各个环节做进一步深入分析。表2旅游专业新任教师各阶段平均满意度水平及相关统计指标

岗前培训XA导师帮带XB实践演练XC教师反思XD总体评价XZ有效数量17517517517520样本缺省00000平均值7.350 06.000 06.700 06.900 07.100中位数7.000 06.000 06.700 07.000 07.000标准差1.089 420.917 660.973 330.973 330.951 45最小值3.002.003.003.003.00最大值9.008.009.009.009.002) 分阶段培训效果。在分阶段培训满意度分析中,从表2可知,岗前培训阶段的平均满意度指数最高,达到7.35的水平,说明新任教师对岗前集中适应性培训这种模式还是比较认可,在实践演练阶段和教师反思阶段平均满意度指数接近7.0,也得到基本认可,但在导师帮带环节,教师平均满意度仅为6.0,另外中位数也仅为6.0,说明有一半左右的新任教师对校本导师阶段培训效果持负面评价态度。

3) 各培训具体项目感知评价。为了进一步了解新任教师对“四位一体”培训效果满意度的感知差异性,运用SPSS的频率分析功能对最初筛选的20个初始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新任教师对培训意愿与需求、培训环境、培训的组织与管理、个人参与实践教学的感知评价比较高,均超过了7分,尤其培训意愿和需求指标达到8.3023,说明新任教师对专业成长培训有强烈的愿望和需求,但对培训方案的整体设计、培训授课教师水平、导师指导培训投入度、帮带方案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教学实践应用效果以及实践基地管理服务规范性等方面评价比较低,均在5分,因此,这反映了新任教师希望培训课程体系更能够结合他们的专业实际;在校本导师帮带阶段,导师应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并有时间和精力为他们提供指导;在实践演练阶段,教学内容应该更系统完整,基地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培训的知识能够学有所用,在实践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等。表320个细分指标均值和标准差

编号变量名均值标准差编号变量名均值标准差X1培训意愿与需求8.302 30.887 34X11教学帮带方案的完整性5.837 21.132 43X2培训目标是否清晰6.441 91.547 69X12实践基地的教学条件6.744 20.693 27X3培训方案设计合理性5.139 51.337 76X13实践教学内容的完整性4.488 41.420 46X4培训课程的适用性5.883 70.662 22X14管理服务的规范性4.302 30.887 34X5培训环境适宜性7.302 30.887 34X15领导的重视程度6.860 50.600 85X6培训授课教师专业水平5.395 31.003 32X16个人参与实践的程度7.814 01.052 34X7培训组织与管理7.883 70.697 25X17专业知识结构6.325 60.747 09X8导师专业能力水平6.139 51.283 25X18教学技能技巧6.279 10.734 38X9导师指导培训投入程度5.651 21.325 28X19教学态度、情感、价值观7.000 00.723 75X10个人参与课堂教学程度7.372 11.291 42X20所学知识技能在实际教学应用4.883 71.366 423.4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岗前适应—导师帮带—实践演练—反思提高”的四位一体新任教师培训体系,在实践过程总体上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有助于实现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的有机结合,促进新任旅游教师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的迅速养成;(2)校本导师帮带阶段是最关键也是最亟待改进的环节。导师素质的高低,尤其导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校本培训是否成功,也直接影响新任教师未来的专业成长道路;(3)新任教师在对待个人专业成长培训方面的意愿和需求都非常强烈,在各个培训环节参与度都非常高,比较积极,这颠覆了传统认为“新任教师把培训视为形式”的刻板印象;(4)新任教师对于培训环节的较低评价主要集中在培训方案设计、培训教师水平与投入度、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实践教学管理的规范性等方面,培训工作整体缺少一个统筹协调机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4建议与措施

综上所述,以新任旅游教师专业教育技能素养培养为核心构建的“岗前适应—导师帮带—实践演练—反思提高”的四位一体新任教师培训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为了让该体系在具体实践应用中真正发挥有效作用,切实解决上述培训过程遇到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1) 学校层面成立“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中心”,做好顶层设计。中心统筹新任教师培训的各项组织工作,并负责机构的协调、资源的调配和效果的评估,做好培训工作的顶层设计。中心的主要任务是:(1)对新任教师进行宏观指导,围绕专任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的教学技能、职业素养和科研方法等方面作宏观的课程体系设计和集中性培训指导;(2)加强对新任教师的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师和专业特点,设计不同类别的职业生涯培训计划,至少要贯穿新任教师入职前3年始终;(3)对新任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在岗前集中培训、校本导师帮带、校外协作基地实践演练、教师自我反思提高等4个阶段组织各学科培训专家分别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和详细的培训内容,做到让计划落到实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4)强化对新任教师整个培训环节的监督和评估,中心工作人员深入课堂听课和实地考察、组织优秀观摩课、开展教学技能大赛以及搭建经验交流平台,检验培训效果。

2) 院系层面建立新任教师导师制,做好跟踪落实。在新任教师培训流程4个环节中,校本培训是根本,师徒帮带是关键,而各教学单位(院系)是培训的根据地。新任教师导师制应该成为旅游院校转型后师资工作例行的管理制度并落在实处。该制度的核心是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一是要对导师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严格准入要求。要把那些热爱课堂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学术造诣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遴选进导师人才队伍中;二是对导师的工作职责要有明确的界定。导师要每周抽出一定课时指导新任教师的课案设计、备课笔记撰写,组织听课、试讲以及实践教学指导等;三是要对导师指导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考核。导师要针对所帮带的青年教师制定详细的培训日历或周历,并把培训计划上传到学校公开的教务管理系统里,方便查询和监督检查,培训工作结束后,由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中心”进行考核评估;四是对导师的工作要有激励措施。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要参考指导本科或研究生工作的核算标准,要不低于甚至高于这些标准,指导青年教师成绩突出的导师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要有加分项目或具体体现。总之,要让优秀导师在物质上有奖励、在精神上有鼓励、在个人职业发展上有成就感。

总之,旅游新任教师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组织者要注重吸收校内校外各种资源,以校本为主,结合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把学校教育管理和社会继续教育结合起来,采取丰富、灵活、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并把这些计划贯穿到每一个培训对象的成长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统计数[EB/OL].(20140902)[20150928].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s8492.

[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 (20140902)[20150928].http://www.gov.cn/zhengce/.

[3] 教育部等六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 (20140622)[20150928].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765487.htm.

[4] 申宁.教育部将多措并举支持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EB/OL]. (20140402)[20150928].http://edu.people.com.cn/n/2014/0425/c105324944813.html.

[5] 程敬恭.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再论[J].教师教育研究,2009,(3):4447.

[6] 刘要悟,程天君.校本教师培训的合理性追究[J].教育研究,2004,(6):7781.

[7] 李源田,王正青.“四阶段”教师培训模式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0,(1):7175.

[8] 李长吉,张雅君.教师的教学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6,(2):8588.

[9] 唐纳德 L.柯克帕特里克.如何做好培训评估:柯氏四级评估法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651.

New teacher training reform and effect evaluation

in post transformation of tourism colleges

LI Wei

(College of Tourism,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Henan 453007,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ourism colleges transformation,taking new tourism teacher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as the core,the article builds a "prepost training module,school teacher training module,external base practice module,teachers self reflection module" four in one training system.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the new tourism teachers give low evaluation mainly in the training program design,training teachers and the level of investment,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This requires that the training organizers to develop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urriculum training program,strengthen management ,training evaluation,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 base,to ensure that the training of the teaching program of integrity.

Key wordsnew teacher;training;evaluation;tourism colleges

猜你喜欢

培训评价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中小企业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