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不分科,不能满足于“卤水拼盘”
2016-05-13戚若予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16期
戚若予
文理不分科易而融合难;文理不分科的理念没错,但操作困难。
文理分科的情况下,学校和学生通过对一些科目作最大限度的割舍,来保证所选科目的成绩在应试竞争中得到优劣甄别。这就容易导致学理工科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人文情怀,学文科的人则可能连一点自然常识都没有。
文理分科是一个历史问题,多年来的高考政策又强化了文理分科,这种教育现状甚至前移到初中,这些都是谋求文理不再分科需要克服的困难。
其实,伴随着文理要不要分科的讨论,江苏省的高考政策也经历过频繁变动:之前分科到2002年“小综合”,从2003年“大综合”再到2005年引入平行志愿,都是为了融合文理所作的种种尝试。但以上所有变化只是“教随考改”,考核评价及录取渠道仍旧比较单一。
真正的文理不分科,不应该止于让老师端上一盘“卤水拼盘”,它应该实现“打碎了,再和起来”,亦即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知识融合。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当“文中有理”、“文理混搭”成为现实,学校就需要全面统筹资源,分层跑班、按需分班成为必然,教师、学生、场地与课程的无缝对接显得非常必要。
高考改革必须以考试和招生的分离为核心,不应满足于在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上作局部和技术性的修补,而应设计一套着眼长远、改革彻底的教育改革整理方案,否则很难打破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切实缓解社会的考试焦虑。